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哲罗鱼消化系统器官发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形态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期(水温7~8℃)和胚后期(水温3~14℃)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鱼受精11d形成原始的消化管。受精18d肝原基出现,U型胃雏型形成。受精30d鱼体破膜,口能自由闭合。破膜8d后,齿形成,肛门与外界相通,消化道初步形成口咽腔、食道、U型胃、肠和肛门。破膜16d,胰及瓣囊出现,仔鱼消化系统初步具备了摄食和消化外源性食物的能力。破膜24d后,鱼体开始上浮,主动摄食,由内源性营养转向混合性营养。破膜30d后,卵黄囊完全被吸收,各消化器官功能和结构逐步发育完善,鱼体由混合性营养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舌齿和下颌齿分别为双排,胃腺发达,形成网状结构,幽门盲囊较多,肠为直行,肝和胰为相互分开的独立器官。  相似文献   
22.
寻求与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土地开垦及其合理利用方式,是我国南方涝渍地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选择江汉平原四湖地区一个由湖泊垦殖形成的碟形微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对该地区进行综合开发的契机,对其生态学特点、开发模式等进行了重新探讨。结果表明,该地区随地面高程的梯级递变,土壤类型、剖面结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动态变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梯级分异特征。总体上可分成5个梯级,根据对该梯级分异的具体面积和位置的分析,该地区存在水稻面积过大,低湖地区资源利用不合理,水旱轮作地区农田整治水平低,利用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对其进行工程整治,将原有的5个梯级归并成4个梯级;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农业综合开发和优化农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梯级开发”,使该地区的农业经营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3.
从12株细菌菌株中筛选到一株产3-脱氧葡糖松还原酶的高产菌Bacillussp.2,并研究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在所试验的细菌中,3-脱氧葡糖松氧化酶活性较低甚至检测不出,而还原酶活性普遍较高。该菌株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基组成(%):牛肉膏0.3,牛肉蛋白陈1.0,氯化钠0.5,0.5mmol/L3-脱氧葡糖松。培养基起始pH6.6,30℃振荡培养48h,产酶量最高,酶活力可达36.4u/g。3-脱氧葡糖松对产酶有诱导作用,而甲基乙二醛对产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和微淋巴管收缩的特性。方法:取8周龄Wistar大鼠、8周龄SHR(SHR8W)和13周龄SHR(SHR13W),麻醉、固定并暴露肠系膜后,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肠系膜微循环并录像;回放录像,计算微静脉白细胞滚动数和滚动的白细胞-内皮细胞接触时间(Rolling leukocyte-endothelial contact time,RLECT),用Vas Track自动测量系统对微淋巴管口径进行动态测量,并计算微淋巴管收缩特性指标。结果:SHR13W的白细胞滚动数显著低于Wistar;SHR8W和SHR13W的RLECT均显著低于Wistar,且SHR13W的RLECT显著低于SHR8W;进一步按照管径分级后,三组间白细胞滚动数在10~20μm管径级别下未见差异;各个管径级别下,SHR8W和SHR13W的RLECT均未见差异。SHR13W的淋巴管收缩分数显著低于Wistar和SHR8W;SHR8W及SHR13W的总收缩活性指数均显著低于Wistar;SHR13W的淋巴管动力指数显著低于Wistar。结论:SHR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滚动数及RLECT减少,其中白细胞滚动数在不同管径级别微静脉中的分布不均匀,而RLECT随SHR周龄降低,意味着SHR淋巴管收缩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硫酸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吸痰、镇静、止咳、抗感染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研究组再加用25%硫酸镁溶液0.1~0.2ml/(kg.次)气泵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儿肺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气促、喘息、肺部哮鸣音/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 PTEF/t E)和v PTEF/v E均明显升高,吸呼比(Ti/Te)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VT、t PTEF/t E和v PTEF/v E显著高于对照组,Ti/T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改善患儿喘憋、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肺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WHO新标准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MDS分型、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6例不同病期MDS患者血浆中nm23-H1蛋白含量,同时以5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MDS患者RA型、RARS型及5q-综合征血浆nm23-H1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CMD型、RCMD-RS型、RAEB-Ⅰ型、RAEB-Ⅱ型及MDS-U期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nm23-H1蛋白在MDS患者不同病期表达水平不同,其含量与MDS病程的发展及转归有关,同时可以提示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7.
张氏(餐)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赤水河河口段张氏(餐)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9月份为其繁殖期;最小性成熟个体为雌性体长77mm,体重5.3g;雄性体长108mm,体重9.4g,均为1龄;繁殖群体性比为1.07:1,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个体占绝对优势.性成熟系数3-7月份逐渐增大,然后持续减小,至12月降到全年最小值.卵径(0.75±0.14)mm呈单峰型,绝对繁殖力(11010±7723)粒,相对繁殖力(275.1±138.4)粒/g,每克卵巢卵粒数(3789±1389)粒.该种为单批产卵类型鱼类.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28.
目的:合成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阳离子聚合物载体。方法:以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为阳离子聚合物的基本单位,以可水解的2,4-戊二醇二丙烯酸盐(PODOA)为交联剂,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用DNA凝胶迟滞实验验证聚合物与DNA的亲和力,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萤光素酶检测其基因转染效率,用聚合物凝胶电泳实验鉴定其降解性,以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聚合物具有高的DNA结合亲和力、高基因转染效率,基因转染后的萤光素酶活性高达3×10^9RLU/mg,其基因转染效率相当于甚至优于目前市售的转染试剂,而细胞毒性明显低于其他试剂。该聚合物在中性环境下可降解,而在酸性条件下非常稳定。结论:合成的聚合物具有高转染效率和低细胞毒性,可能在转染和基因治疗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镉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方典型稻田设置连续4年施用猪粪、鸡粪、稻草的定位试验,监测施用不同有机肥条件下土壤及水稻植株镉(Cd)、锌(Zn)含量的变化,研究有机肥对土壤Cd、Zn活性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猪粪、鸡粪、稻草)对土壤全Cd、有效态Cd含量及Cd活性皆无显著影响,但有增加土壤Cd全量的趋势,且显著增加土壤全Zn、有效态Zn含量及Zn活性.施用猪粪、鸡粪、稻草皆可降低稻米Cd含量,降Cd效果为猪粪>鸡粪>稻草,猪粪处理水稻稻米、茎、叶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37.5%、44.0%、36.4%;鸡粪处理水稻米、茎、叶Cd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22.5%、33.8%、22.7%;而稻草处理水稻米Cd含量比对照下降7.5%,但茎、叶Cd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8.2%、22.7%;施用猪粪、鸡粪降低稻米Cd含量主要是降低了水稻植株对土壤Cd的富集,而施用稻草则主要是降低了水稻茎Cd向稻米的转运.施用有机肥还增加了水稻茎Zn含量,施用猪粪、鸡粪、稻草的水稻茎Zn含量比单施化肥分别增加53.4%、41.2%、13.9%,但对水稻稻米、叶Zn含量无显著影响.Zn、Cd在土壤、植株茎中皆表现出显著的拮抗作用,土壤及水稻茎Zn含量的增加显著抑制了水稻米、茎、叶对Cd的吸收积累,且随土壤有效态Zn/Cd含量比值的增加,Zn、Cd竞争土壤吸附不是抑制水稻吸收积累Cd的主控因子,而Zn、Cd竞争吸收才是影响水稻吸收积累Cd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30.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流速对两个年龄组洛氏鱥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龄和2龄洛氏鱥在4℃水体中基本不摄食生长十分缓慢,随着水体温度升高,鱼类摄食和生长情况出现好转。在温度4℃增高至28℃的过程中,除流速16cm/s和18cm/s条件下水温由24℃升28℃时耗氧率出现降低外,其余流速下洛氏鱥耗氧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呈典型的指数增长趋势Y=aebx,R2值均高于0.90;在流速由8cm/s增至18cm/s的过程中,虽然1龄组在低于20℃和2龄组低于24℃水体中耗氧率随流速增加而增加,但1龄组在温度24、28℃和2龄组在28℃的水体中当流速增至16cm/s时耗氧率达到最大值,1龄组持续30min和2龄组持续1h后出现鱼体紧贴栏鱼网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洛氏鱥的呼吸代谢受到温度、水流和个体大小等因素的相互影响,个体较大的2龄洛氏鱥对水环境的适应范围明显强大于1龄鱼,流速为12—14cm/s温度为16—24℃和流速为16cm/s温度为16—20℃是1龄洛氏鱥理想养殖条件,流速12—16cm/s温度8—24℃是2龄洛氏鱥理想养殖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