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 毫秒
691.
多立安  赵树兰 《生态学报》2001,21(1):143-150
纤维素为粘合剂,并以无纺布草坪植生带建植原理、通过简化生产工艺,选用几种生活废弃为植生载体,对各类废弃物载体与草坪的植生组合进行了建坪生产应用研究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草种的植生组合,其成坪效果差异明显,这与草种本身特性密切相关;同草种各植生组合成坪效果与建坪当年。尤其建坪早期差异较大,至第2年,则成坪效果差异缩小。证明在纤维素粘各条件下,研究所采用废弃物载体与草种进行植生建坪,除具有生产与观赏性能良好的特别处,还具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将为废弃物植生建坪环境生态工程实际应用及拓宽环保产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2.
东海表层沉积硅藻组合与环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东海表层沉积硅藻分析研究,共发现有103种和变种,根据其中分布特征和规律,结合因子负荷变化曲线,把东海表层沉积分为六个硅藻组合和分布区,并探讨影响硅藻分布的环境因素,为恢复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3.
人血管形成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T-PCR获取的血管形成素Angiogenin cDNA片段,克隆入融合表达载体pRSETB中,表达产物为N端融合了His6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10%。用8mol/L脲溶解包涵体,利用His6与过渡态金属离子Ni+2高亲合力结合的性质,经Ni+2NTA亲和树脂一步法纯化,获得纯度达98%以上His6-ANG融合蛋白,Western-blot结果表明在相应分子量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重组蛋白复性后活性测定表明,在体外可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形成,并可降解tRNA。  相似文献   
694.
太湖梅梁湾夏季水体组分光谱吸收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8月16、17日对太湖梅梁湾湖区15个样点水体进行采样,利用分光光度计和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要素CDOM、非藻类颗粒物和浮游植物的吸收系数,同时进行水质参数的测定,分别对各水体要素的光谱吸收特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水质参数建立相应的区域模式.其中,分UV-C(250~290nm)、UV-B (290~320nm)、UV-A(320~400nm)和蓝光(400~500nm)4个波段建立CDOM光谱吸收的关系模式,同时发现曲线斜率值S与440nm处吸收系数存在很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在紫外和蓝光波段R2分别达到0.958和0.835;总悬浮物的光谱吸收特征在不同深度处有些相近,有些则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由有机和无机颗粒物剖面分布的不确定性和总悬浮物浓度所引起;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在400~700nm的指数函数拟合斜率值S的变化范围为0.0056~0.0090nm-1(平均值(0.0070±0.0008)nm-1),各样点指数函数拟合的R2在0.91以上.在可见光波段范围各水体要素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大小顺序是:浮游植物>非藻类颗粒物>CDOM.浮游植物在蓝、绿和红光波段的平均贡献率都在0.5以上,是水体吸收的主要贡献者;在蓝、绿和红光波段,非藻类颗粒物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0.350±0.145、0.412±0.162和0.232±0.125,CDOM的分别为0.121±0.052、0.088±0.059和0.050±0.038.  相似文献   
695.
赵树兰  多立安 《广西植物》2008,28(1):100-106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匍茎翦股颖对Cu2+、Zn2+、Cd2+与Pb2+胁迫的生长响应及阈限浓度,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率随着4种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对株高的影响是当重金属浓度小于100mg/L时会促进株高生长,高于100mg/L则产生抑制作用。Cu2+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并随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愈加显著;在Cu2+浓度为600mg/L时匍茎翦股颖的根长比对照下降了93.75%。Cu2+、Zn2+、Pb2+浓度小于200mg/L时会促进地上生物量的增加,但高于200mg/L时,地上生物量会随着3种重金属的增加而减少。Cu2+、Zn2+浓度小于100mg/L或Cd2+、Pb2+浓度小于200mg/L会增加叶绿素的含量,高浓度会降低叶绿素的含量;Cd2+在浓度为600mg/L时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了43.55%。匍茎翦股颖生长的综合效应分析表明,匍茎翦股颖对Cu2+胁迫最敏感,具有较低的阈限浓度,而Zn2+胁迫对匍茎翦股颖的生长影响最小,阈限浓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96.
人NDRG1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DRG1是在N myc缺陷的小鼠胚胎组织中发现的一异常高表达的新基因 .在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时 ,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中发现了人NDRG1 .为了研究人NDRG1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用RT PCR技术 ,从人脑总RNA中克隆NDRG1cDNA ,进行序列测定后 ,将NDRG1插入pPROEXHTb表达载体中 ,转化E .coliDH5α感受态细胞 ,并在LB培养基中获得高效可溶表达 .表达的 6His NDRG1融合蛋白经Ni2 + NTA偶联的琼脂糖珠纯化 ,通过圆二色性分析其二级结构 ,结果为 :α螺旋 :2 3 6 ,β片层 :1 8 6 ,转角 :2 5 7,无规卷曲 :32 0 .用此融合表达的蛋白免疫家兔 ,制备得到高效价的抗体 ,利用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NDRG1抗原亲和吸附纯化抗血清提高了抗体的特异性 ,为进一步研究NDRG1的功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7.
ndrg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ndrg家族包括ndrg1、ndrg2、ndrg3和ndrg4四个成员,其中ndrg4分为三个亚型:ndrg4—B、ndrg4—B^var和ndrg4—H。ndrg家族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差异表达,它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8.
AcbB基因的发现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99.
关于骡不育以及个别母骡偶然生育的现象。历来存有争议,认为因亲本染色体歧异导致杂种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理论,否认骡生育的事实,而为母骡生育提出解释的理论则认为一定是母骡产生了只含单一亲本染色体组的卵子,回交后代已回归为马或驴,但是一些新的研究却证明,事实与上述理论都存在明显矛盾,为了进一步探讨种间杂种生殖隔离现象的遗传机理,本研究采用性成熟公骡的睾丸为材料,制备组织切片和减数分裂联会复合体标本进行观察。发现个别性腺发育较好的个体虽然减数分裂存在大量异常,但确有少数精母细胞完成了减数分裂并产生精子,在骡的精母细胞内,发现有与马的联会复合体相似的线段状物,电镜下可辨其某完成了减数分裂并产生精子,在骡的精缚产细胞内,发现有与马的联会复合体相似的线段状物,电镜下可辨其某些片段呈双线性结构。据此结构对杂种不育的传统理论进行了讨论,认为应综合考虑杂种的异源染色体和异源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作用的双重影响,来认识和理解杂种不育多样性现象。  相似文献   
700.
东海南部陆缘(莆、泉段)全新世沉积硅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南部陆缘莆田、泉州地区两口钻井岩芯系统的沉积硅藻研究,共发现33属117种(或变种)硅藻化石,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的变化,结合计算机的对应分析结果划分了硅藻带,建立该区全新世的7个硅藻组合序列,恢复当时古环境演变的7个阶段,填补该区沉积硅藻系统研究的空白,丰富了海陆过渡沉积硅藻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