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0篇
  免费   680篇
  国内免费   293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33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221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35篇
  1965年   18篇
  1964年   18篇
  1963年   17篇
  1958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子标记在猕猴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子标记目前已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工具,为此,简要综述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RFLPs、RAPD、mtDNA、微卫星DNA、SNP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猕猴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为国内猕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链激酶(Streptok inase,SK)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也是最早作为临床药品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溶栓酶。它是由A,C,G群链球菌中β-溶血性链球菌分泌的胞外非酶蛋白质,能和纤溶酶原结合,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本文详细综述了该酶的性质、在溶栓酶中的地位、研究历史、作用机理等。此外,由于它有半衰期短、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治疗后出血和血栓易复发的缺点,所以有必要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改造,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方法.方法 选择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279株,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鳗曼不动杆菌TEM-1耐药基因灵敏度为102拷贝,27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47株携带TEM-1基因,检出率为16.8%.结论 应用Taqm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快速、准确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994.
从土壤中筛选出3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1#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灰霉葡萄孢菌、变异链球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对其性质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30℃,pH 7.0,150 r/min的条件下,恒温振荡培养24 h,测其发酵滤液的抑菌活力约为2 000 IU/mL。该发酵滤液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60℃放置1 h,抑菌活性下降了29%;100℃放置30 min,抑菌活性下降了45%,放置1 h,抑菌活性下降了48%;121℃放置1 h,抑菌活性仍能保持40%。该发酵滤液抑菌作用的最适pH值为7.0,在pH 3.0时能保持71%的抑菌活性,在pH 11.0时,仍能维持67%的抑菌活性,此发酵滤液对蛋白酶K不敏感,并且蛋白酶K对该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微管相关蛋白tau与朊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管相关蛋白tau参与了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其中包括一些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为了探讨tau与朊蛋白(PrP)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首先通过GST 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发现重组tau蛋白可通过微管结合区与来源于正常叙利亚仓鼠脑组织中的正常细胞膜朊蛋白(PrPC)和羊瘙痒因子263K感染仓鼠脑组织的异常朊蛋白(PrPSc)相结合. 利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在正常和羊瘙痒因子感染的仓鼠脑组织中存在tau蛋白与PrPC和PrPSc的相互作用, 并且利用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到PrP和tau蛋白在CHO细胞内具有共定位的关系. 为了确定PrP与tau蛋白相互作用的部位, 构建了不同区域的PrP片段, 从而证明PrP与tau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位于PrP的N端序列(23~91 aa). PrP与tau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直接实验证据提示tau蛋白可能参与PrP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6.
人同源盒基因NKX3.1对前列腺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人同源盒基因NKX3.1 cDNA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在前列腺癌细胞PC-3、LNCaP 中的表达及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以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细胞中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NKX3.1基因全长编码片段,将NKX3.1 cDNA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 将pcDNA3.1-NKX3.1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和LNCaP 细胞,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NKX3.1 cDNA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KX3.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DNA/ladde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KX3.1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RT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caspase9、Apaf1、survivin和Bcl2表达的变化.人同源盒基因NKX3.1 cD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KX3.1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 pcDNA3.1-NKX3.1转染PC-3和LNCaP细胞后,经RT-PCR和Western印迹证明能有效表达NKX3.1.生长曲线显示,前列腺癌细胞转染NKX3.1 cDNA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转染NKX3.1 cDNA 48 h后,DNA电泳呈现具有凋亡特征的DNA ladder;流式细胞术检测出现明显凋亡峰;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结果显示,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基因表达明显增加,Bcl2基因表达明显减少.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NKX3.1, 转染PC3和LNCaP细胞后能有效表达,并对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基因型C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方法:分别构建能在HepG2细胞表达HCV-1b、HCV-2a和HCV-4d等3种基因型C蛋白的重组体,将Affymetrix公司人基因芯片HG-U133A和HG-U133B用于本研究。结果:3种C蛋白均可引起不同基因上调和下调改变。3种C蛋白表达如两两相比,有若干相同基因表达改变;如三者相比,有PPM1A、TNNI2、ZNF236、FSCN1基因表达出现相同改变。结论:HCV不同基因型C蛋白所引起的基因表达谱各有特征,主要涉及分子转运、信号转导、致病或癌基因等,这对从基因表达层面认识HCVC蛋白的功能及HCV致病机制均有重大帮助。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试图从生理生化的角度对假苍耳(Iva xanthifolia)生活史进程中可溶性糖类、赤霉素、单宁以及黄酮的变化进行探讨。通过对假苍耳在生长发育期间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结果表明, 在假苍耳生活史进程的不同阶段, 其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基本都在种子或芽阶段具有最高含量。此外, 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 芽>花序>苗>成株>种子。除在花序和苗阶段没有测到海藻糖, 其他各阶段海藻糖的含量变化如下: 芽>成株>种子。另外, 只有在种子阶段检测到棉子糖, 其含量为15.43 mg.g-1。赤霉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如下: 种子>芽≈苗≈花序>成株。单宁含量的变化趋势: 种子>成株>苗>芽>花序。黄酮含量的变化趋势: 种子>芽>成株≈花序>苗。值得注意的是, 当单宁/黄酮的比值接近1时, 植物体内需要的单宁和黄酮的含量则相对较低; 相反, 当单宁/黄酮的比值接近0时, 植物体内需要的单宁和黄酮的含量则较高。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正逐步深入,研究方法也正逐步完善。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几种研究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且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价新型超声造影剂在常规诊断超声频率下对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资料和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为造影剂无超声照射组,单纯超声照射组,MI 1.5,造影剂加超声照射组。MI 0.28,造影剂加超声照射组,MI 1.5。超声照射时间为10分钟。实验完后用2.5%的戊二醛固定4小时,送电镜室做扫描电镜。正常免肾经耳缘静脉按0.02ml/kg团注脂氟显(新桥医院超声科实验室自制),用6MHz的超声频率照射,MI 0.28。照射10分钟。活体取肾皮质。放入3.0%的戊二醛溶液中固定,送电镜室做投射电镜。结果:离体培养的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单纯超声照射、单纯加造影剂、造影剂加超声照射MI 0.28和MI 1.5时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无改变,细胞表面未见异常。透射电镜观察免肾小囊腔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未见特异性政变。结论:新型脂质体声学造影剂在诊断剂量超声照射下不会对组织细胞结构产生影响。新型脂质体声学造影剂在诊断剂量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