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王煌平  张青  翁伯琦  张潘丹  罗涛 《生态学报》2013,33(15):4608-461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缩写DCD)单次配施和连续配施的土壤氮素形态和蔬菜硝酸盐累积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DCD单次配施的长期叶菜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幅为21.3%—33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为5.4%—80.2%和4.4%—58.3%;短期叶菜空心菜收获时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了29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6.2%和31.7%。DCD连续配施的"甘蓝-菠菜-空心菜-萝卜-大白菜"种植体系中,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均呈累积的趋势,配施DC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从略高于化肥处理(44.0%)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392.5%,P<0.01),土壤硝态氮含量从极显著低于化肥处理(-68.2%,P<0.01)发展到显著高于化肥处理(146.6%,P<0.05),菜体硝酸盐含量从显著低于化肥处理(-30.2%,P<0.05)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40.4%,P<0.01)。由此可见,DCD单次配施可显著降低菜体硝酸盐含量,而连续配施DCD的土壤能维持一定量的铵态氮水平,这些盈余的铵态氮会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残留在土壤中,并可能产生蔬菜硝酸盐累积的风险。  相似文献   
32.
灰飞虱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与表达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青  陆明星  祝树德 《昆虫学报》2014,57(7):777-786
【目的】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它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特别由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对水稻的危害甚至更为严重。灰飞虱分布广,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本研究旨在探讨灰飞虱对温度胁迫适应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方法】本研究采用RT-PCR与RACE技术克隆了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全长,利用各种生物信息方法分析了该热激蛋白的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研究Hsp90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我们获得一条Hsp90 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LsHsp90(GenBank登录号为KF660250)。 LsHsp90全长为2 740 bp,编码729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0,分子量为83.7 kDa。氨基酸序列中含有 Hsp90蛋白家族的5个签名序列及胞质特征序列 MEEVD。结构预测表明LsHsp90具有Hsp90蛋白家族典型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它与多种昆虫的Hsp90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不同发育阶段的灰飞虱体内LsHsp90表达水平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并在4龄若虫期达到最大值,最低表达量在其雌成虫阶段。不同性别的灰飞虱成虫体内LsHsp90表达量有显著差异(P =0.008)。高温和低温胁迫都可以诱导灰飞虱体内LsHsp90的表达,最大的表达量分别在 40℃和-9℃。在40℃下处理不同时间后发现,LsHsp90的表达水平在处理后0.5 h时最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LsHsp90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在-4℃下,LsHsp90的表达水平在处理后1 h时达到最大值。【结论】灰飞虱体内的LsHsp90可以响应温度的诱导,它可能在灰飞虱温度胁迫适应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为了讨论单一物种在异质性景观中的空间传播可能性与传播速度,利用元包自动机模型模拟异质空间结构,建立边沿偶对近似模型,将其入侵速度结果与元宝自动机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首先运用元包自动机建立理想模型,模拟物种在异质空间的传播可能性,之后比较在全局密度和局域密度变化时边沿偶对近似模型的入侵速度,以细胞自动机模型的模拟结果为依据,判断边沿偶对近似模型是否能够很好的预测细胞自动机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IL35-IgG4(Fc)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稳定转染CHO/DG44细胞并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人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G-I cDNA文库中克隆EBI3和IL-12p35 cDNA, 重叠PCR法连接2个片段, 并克隆到IgG4(Fc)- pOptiVEC?-TOPO?载体上,对新构建的IL-35-IgG4 (Fc) pOptiVEC?-TOPO?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酶切、测序、PCR鉴定; 脂质体法转染CHO/DG44细胞; RT-PCR检测转染结果, 采用a-MEM-培养基筛选实验组细胞, 对筛选的阳性克隆细胞再进行氨甲喋呤(Methotrexate, MTX)的加压筛选, ProteinG-Agarose纯化阳性克隆培养上清, 免疫印迹检测目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IL-35-IgG4 (Fc) pOptiVEC?-TOPO?表达载体稳定转染CHO/DG44细胞并获得阳性克隆; SDS-PAGE电泳得到一条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符的蛋白条带; 该蛋白能与羊抗人IgG4抗体特异结合。本实验获得了能够稳定表达具有稳定结构的IL35-IgG4(Fc)融合蛋白的CHO/DG44细胞株。  相似文献   
35.
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成虫均具有较明显的诱杀作用,其各自的田间控制效果各不相同,且明显与棉铃虫田间实际发生的相对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棉铃虫发生量大的世代或年份,控制效果较好,发生量超常大时控制效果有所降低。综合分析比较该几种复合配置诱集源处理的诱蛾量、田间百株卵量、幼虫量及其对棉铃虫有效态天敌量的影响等因素,结果显示:在不同灯光与性诱剂或杨树枝把的复合配置处理中,以高压汞灯和性诱剂复配效果最好,双波灯与性诱剂的复配效果稍差。高压汞灯与性诱剂、双波灯与性诱剂复配处理区的百株卵量在160 m内分别比对照降低34.5%、28.6%。性诱剂宜设置于高压汞灯区外围80—160 m外,以形成两者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抗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单克隆抗体(单抗)被动免疫BALB/c小鼠后的抗鼠疫保护效果,确认鼠疫抗体治疗依据,探索鼠疫免疫学治疗的评价手段。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组,用不同剂量的抗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单抗4C6和2D2分别进行免疫,再分别用不同剂量的鼠疫强毒菌攻击,通过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判定F1单抗免疫小鼠被动保护其抵抗鼠疫强毒菌攻击的有效性和剂量相关性。结果在14 d的观察期内,在100.0 MLD鼠疫强毒菌攻击下,4C6单抗400.0μg组、200.0μg组、100.0μg组、50.0μg组和25.0μg组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100%、83%、50%、50%和0%,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5.00 d、14.67 d、13.00 d、13.50 d和9.67 d;2D2单抗400.0μg组、200.0μg组、100.0μg组、50.0μg组、25.0μg组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83%、50%、50%、33%和0%,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4.83 d、13.33 d、12.67 d、12.33 d和8.00 d。在10.0 MLD鼠疫强毒菌攻击下,4C6单抗50.0μg组、25.0μg组和12.5μg组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83%、83%和17%,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4.17 d、14.50 d、9.83 d;2D2单抗50.0μg组、25.0μg组、12.5μg组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100%、33%和33%,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5.00 d、12.33d和11.67 d。2.0 MLD和1.0 MLD攻击的未免疫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1 d和6.7 d。F1抗原单抗的免疫剂量与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用抗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单抗被动免疫小鼠,在受到鼠疫强毒菌攻击时,对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小金蝠蛾Hepialus xiaojinensis Tu.是我国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之一,适宜在高海拔低温地区(8℃-12℃)生存。本文研究了小金蝠蛾在不同温度(4℃、12℃、16℃、20℃、24℃、28℃)条件下处理4 h和12 h后4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活力变化,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小金蝠蛾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SOD具有较高活性;经温度胁迫后,SOD活力持续维持在较高活性,CAT、POD活性以及T-AOC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GSTs在24℃以上活性有降低趋势,MDA含量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8.
基于空间结构指数的不同森林群落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云冷杉近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基于微观经济学中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以3个常用的空间结构指标(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为"投入",林分整体空间结构为"产出",构建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并计算了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利用这5个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特点,从而评价各演替阶段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混交度值均不相同,云冷杉近原始林平均混交度最大,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次之,杨桦次生林最小;大小比数对不同森林群落空间结构影响较小,其值基本为0.49~0.52;3种森林群落水平分布状态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和云冷杉近原始林随机分布,杨桦次生林聚集分布;其空间结构指数大小及与理想结构接近程度排序为:云冷杉近原始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杨桦次生林。因此,云冷杉近原始林空间结构较好,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39.
IL-31是一种最近被发现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产生.其功能受体是由IL-31R和OSMR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复合物.上皮细胞和角质化细胞能组成性地表达这两种受体亚基,而单核细胞只有在活化状态下才能表达.IL-31通过其受体可以激活JAK-STAT、MAPK和PI3K/Akt三条信号通路,在皮炎等疾病中发挥作用,同时还具有调节抗原递呈、造血作用、细胞增殖及迁移,诱导趋化因子表达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电极的插入对耳蜗功能的影响,为研究人工耳蜗植入建立相应的动物模型。方法:取听力正常的豚鼠8只,4只注射卡那霉素联合呋塞米致聋,为致聋组;4只仅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对两组动物行听性脑干反应(ABR)及耳声发射(DPOAE)检查后,将耳蜗电极植入左侧耳蜗。结果:致聋组术侧4个频率段ABR阈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术后24 h、48 h、72 h时间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侧ABR阈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32 kHz频率的三个时间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3个频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致聋组与对照组术侧耳ABR阈移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致聋组术前5个频率的DPOAE无法引出,术后DPOAE仍无法引出;对照组术前DPOAE均可引出,术后术侧的DPOAE均无法引出。术后72 h可见电极周围有组织包绕,固定良好,局部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卡那霉素致聋的豚鼠耳蜗电极植入模型,可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颞骨病理改变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