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赵哈林  曲浩  周瑞莲  王进  李瑾  云建英 《生态学杂志》2013,24(12):3367-3372
2010-2011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下沙米幼苗生长特性及其逆境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 沙米幼苗的耐沙埋能力较强,当埋深超过其株高后生长才会受到严重抑制,而埋深超过其株高1.66倍时仍有部分幼苗存活.当埋深未超过株高时,其幼苗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的变化不显著;随着埋深进一步增加,其膜质过氧化加剧,细胞膜受损.沙埋胁迫下,沙米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沙埋使植株光合面积减少、细胞膜受损,导致沙米幼苗死亡率增加、生长受抑,但是SOD和POD活性的增强及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对于减轻沙埋危害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核酸适配体是通过体外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获得,并能够和蛋白质靶标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核酸适配体不但具有抗体的识别特性,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良性能,目前已应用于分析检验、食品安全和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以及临床诊断价值。因此,核酸适配体针对蛋白质靶标并在蛋白质相关的基础研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核酸适配体应用性能的优劣取决于与其靶标蛋白质的亲和力与特异性。本文主要综述核酸适配体对蛋白质靶标的亲和力表征方法,以及在药物研发、肿瘤检测、生物成像以及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3.
探讨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采用羟乙基淀粉治疗对患者血浆白蛋白(ALB)、炎症因子、肺功能的影响。选取在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实施根治性手术的12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其中60例患者术后输入羟乙基淀粉10 m L/kg/d(实验组)、另外60例患者术后输入平衡液(对照组),两组患者其余基础治疗措施保持一致,对比两种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ALB、炎症因子及肺通气及换气功能。结果显示: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浆ALB、血清IL-6、TNF-α、CRP、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尿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实验组的血浆白蛋白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TNF-α、CRP、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术后48 h,实验组患者的尿量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FVC、FEV1、MVV、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实验组的FVC、FEV1、MVV、PaO_2/FiO_2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采用羟乙基淀粉治疗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浆ALB、减轻炎症反应、维持液体平衡,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84.
黄小  姚兰  艾训儒  朱江  朱强  王进  吴漫玲  刘松伯 《广西植物》2021,41(8):1333-1345
该文以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大样地同属物种[木姜子(Litsea pungens)和黄丹木姜子(L. elongata)]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对相关函数和不同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异质泊松模型和先决条件模型)的方法分析两个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种内和种间空间关联性,从同属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角度探讨群落的构建机制。结果表明:(1)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两个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为聚集分布。基于CSR零模型,木姜子和不同径级(幼树、小树、中树和成年树)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114 m、0~103 m、0~56 m、0~34 m和0~16 m,黄丹木姜子和不同径级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150 m、0~150 m、0~59 m、0~56m和0~14 m;基于HP零模型,木姜子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尺度为0~23 m,其中幼树、小树和中树均在0~22 m呈现聚集分布,成年树仅在0~3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黄丹木姜子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尺度为0~36 m、140~150 m,各径级的聚集尺度分别为0~35 m、0~35 m、0~12 m和0~6 m。(2)种内关联性研究中,木姜子和黄丹木姜子不同径级个体种内关联在小尺度上基本呈现正关联,随着尺度的增大变为微弱的无关联或负关联。(3)种间关联研究中,木姜子对黄丹木姜子和黄丹木姜子对木姜子的空间关系大致相同。总体上,两物种之间均体现为在30 m尺度内对另外一个物种呈现正关联,40~68 m尺度内呈现负关联;不同径级之间都表现为无关联,偶尔出现正关联或负关联。研究认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上为聚集分布,其主要受到生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的影响,木林子大样地中木姜子和黄丹木姜子空间分布格局存在相似性,而不同的生境偏好可能是导致两同属物种共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5.
吴漫玲  朱江  朱强  黄小  王进  刘易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9):1678-1691
为探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下的响应规律。该研究以鄂西南地区的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200~1 700 m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群落内木本植物的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6种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群落水平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星斗山保护区内木本植物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叶氮含量和叶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1.49 cm~2、247.98 cm~2/g、34.08%、0.21 mm、16.59 mg/g和0.04 mg/g,其变异幅度依次为206.96%、57.00%、28.15%、52.38%、24.83%和76.92%。(2)在植物科、叶习性、生活型和树高4个因素中,科类群对6种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叶习性。(3)海拔对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磷含量影响极显著(P0.001),但对比叶面积、叶厚度和叶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不同海拔梯度上群落生物承载量、功能丰富度、功能分离度和功能离散度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仅功能均匀度在海拔梯度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6.
探究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群落物种组成的维持特征。该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测量了50个样地中224种木本植物的叶面积、叶厚度、叶干质量、叶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了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特征, 并采用偏曼特尔检验分别从群落水平和物种水平分析了地形变化对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发现: 不同生活型植物叶性状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23.42%-110.45%; 不同生活型之间的植物叶功能性状差异明显。群落水平上, 海拔与乔木叶干质量、灌木叶面积和木质藤本叶厚度显著正相关, 坡度仅对灌木和木质藤本比叶面积具有显著影响, 坡向与灌木叶厚度、叶干质量和比叶面积显著正相关。物种水平上, 海拔比坡度和坡向对植物叶功能性状影响更为显著, 且不同物种对地形变化的敏感度不一致; 在控制空间结构影响后, 地形因子对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对地形变化的响应格局不同, 这可能是星斗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87.
李志远  韩胜男  王进  赵丹  韩超  刘爱新 《微生物学报》2022,62(11):4529-4540
辣椒溶杆菌(Lysobacter capsici) X2-3是从小麦根际分离的一株对多种病原真菌和卵菌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目前对该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及其产生调控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明确转录因子LC_Clp对该菌株抗菌物质产生的调节作用,为深入了解L. capsici X2-3的生防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从转座子EZ-Tn5随机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X2-3的LC_clp基因突变体M356,通过恢复性克隆获得功能互补菌株,分析LC_clp基因在拮抗活性、胞外酶分泌以及调控基因表达方面的差异。【结果】与X2-3相比,M356对测试病原真菌、卵菌的抑菌活性和产生体外抗菌物质的能力完全丧失,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产生量明显减少,几乎不产几丁质酶;所检测的转录调节因子、次生代谢及胞外酶等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野生株X2-3,而互补菌株MCS28和X2-3水平相当。【结论】LC_Clp不仅与菌株的抗菌物质合成及抑菌活性有关,还影响胞外酶的产生,并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8.
周伟  张庆  李明会  李伟  王进 《动物学研究》2006,27(5):489-494
通过观察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蝌蚪在栖息地的分布状况,统计和分析不同发育期蝌蚪在不同植被盖度、水深和水温下的分布频次。其结果表明,Ⅰ、Ⅱ期蝌蚪更倾向于选择植被盖度为41%—70%的水域;Ⅲ期蝌蚪对植被盖度的选择不明显。Ⅱ期蝌蚪倾向于选择水深为0.11—0.30 m的水域;Ⅰ、Ⅲ期蝌蚪对水深的选择不明显,且Ⅲ期蝌蚪在水深大于0.31 m的水域无分布。随着蝌蚪生长发育,Ⅰ期至Ⅲ期对水深的选择不断变浅。Ⅰ、Ⅱ期蝌蚪均倾向于选择水温为19—25℃的水域;Ⅲ期蝌蚪对水温的选择不明显,但在水温为8—13℃的水域无分布。  相似文献   
89.
功率超声方法对蛋白质包涵体的解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低频功率超声波辐照方法,实现了在低浓度变性剂(4mol/L尿素)中对大肠杆菌体系表达产物缩短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M-CSF)包涵体的解聚,以期改进普遍采用的强烈变性剂(8mol/L尿素)溶解包涵体方法,超声处理后的SDS-PAGE在分子量17000上显示了与8mol/L尿素溶解结果相同的条带.表现出功率超声方法在基因工程包涵体解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本实验在经血清调理酵母聚糖激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体外培养4h后,检测其上清液中的PGs含量。消炎痛预处理使激活的AM的释放的PGE1、E2、F2a量显著减少,E2/E1和E2/F2a比值降低;而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AM则可使上述PGs的含量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来反映IL-8的活性,表明消炎痛预处理AM组的IL-8的分泌量显著减少,而细胞松弛素B预处理AM组的IL-8分泌量显著增多。AM的PGs释放量与其IL-8分泌量呈平行的变化关系,说明内源性PGs在AM的分泌IL-8的活动中起着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