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程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为了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地讲授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发展动态,有必要构建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重组并优化课程设计。本文从教学定位分析、教学实施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三个方面探讨本课程创新性教学设计的实践经验与认识,并深入解析其课程体系建设意义,为今后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思路,以达到"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为培养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及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为了分析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的洄游生态类型及生境履历, 采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EPMA)研究了2013年12月、2014年1月黑龙江干流2尾和松花江干流2尾乌苏里白鲑矢耳石的锶(Sr)、钙(Ca)元素微化学特征。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 乌苏里白鲑耳石锶钙比值(Sr/Ca×103)波动显著, 具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区(小于5), 而且还有对应咸水生活的高值区(大于10), 显示了乌苏里白鲑的溯河洄游履历; 耳石元素面分析结果也显示乌苏里白鲑的淡水-咸水洄游的特征。结合耳石年轮特征分析, 乌苏里白鲑具有年度(季节)洄游特征, 部分群体有规律在淡水-咸水中季节洄游, 不同个体在淡水、咸水之间停留时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表明, 乌苏里白鲑伴随着季节性洄游特征, 具有江海或者淡水-河口之间洄游的履历。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肾康注射液(SKI)对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体重建立DN大鼠模型,SKI高、中、低分别腹腔注射SKI 10 m L/kg,5 m L/kg,2.5 m L/kg,2次/天;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 m L/kg,2次/天;8周后,观察、测量相应生化和病理等指标。结果:SKI可明显增强DN大鼠肾脏对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清除率,显著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T-SOD和CAT的活力,降低血清中NO及MDA含量和降低血清中NOS的活力,显著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肾组织损伤。结论:SKI对治疗DN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其主要表现在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增强机体抗氧化应激能力及增强肾脏对肌酐和尿素氮的清除能力进而改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54.
目的:对藏药处方中诃子与乌头的配伍概况及诃子配伍乌头的减毒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其配伍的机理和意义。方法:从《四部医典》和《藏医秘方精选》中遴选出诃子配伍乌头的相关处方进行分析;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与诃子及乌头的相关化学成分研究文献,进行遴选分析。结果:从选出相关藏药处方中发现,诃子与乌头配伍,诃子通常用量大于乌头;通过相关文献分析,诃子配伍乌头减毒存在物质基础。结论:藏药处方中乌头常配伍诃子共用,诃子配伍乌头减毒的情况及机理已有初步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的相关研究需要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55.
不同降水梯度下草地生态系统地表能量交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不同降水梯度下的蒙古中部针茅草原(KBU)、内蒙古羊草草原(NM)、海北高寒灌丛草甸(HB)和当雄高寒草甸草原(DX)4个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通量连续4-5 a的测定,分析了影响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中地表能量交换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相对于KBU、NM和DX,HB高寒灌丛草甸NDVI(0.58)和土壤含水量(28.3%)最大,因而地表短波反射率(αk)最低(0.12),从而获得了最大的净辐射(Rn)。KBU、NM和DX 3个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中αk随着植被的生长而降低,在生长季末期,随着植被的凋落而增加;HB的αk季节变化趋势与其它生态系统相反。从蒙古高原(KBU和NM)到青藏高原(HB和DX),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波文比(β)逐渐减小(2.25-0.53),即生态系统与大气的能量交换从显热(H)占主导转变为潜热(LE)占主导。植被状况对草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能量交换的季节动态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NDVI较低的时候,4个生态系统H/Rn都大于LE/Rn,LE/Rn随着NDVI的增加而增加,而H/Rn呈现出与LE/Rn相反的季节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6.
白花龙胆花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白花龙胆花的抗炎作用,本文对白花龙胆花水提物和70%乙醇提取物的抗炎活性进行了试验,并测定了水提物和70%乙醇提物中龙胆苦苷的含量.试验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急性耳肿胀试验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腹部毛细管通透性试验.将昆明种小白鼠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白花龙胆花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和70%乙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灌胃(ig)给药14 d后,用二甲苯分别于小鼠右耳及腹部致炎.测定左右耳重量,计算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测定吸光值.结果表明:白花龙胆花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中、高剂量组对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急性耳肿胀和小鼠腹部毛细管通透性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表明:白花龙胆花具有显著的抗炎疗效.  相似文献   
57.
重组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生产内切型纤维素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内切型纤维素酶高密度发酵工艺条件,在7.5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条件下,研究内切型纤维素酶表达量以及毕赤酵母胞外蛋白酶合成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经340mL甘油补料发酵后,在甲醇诱导阶段,pH为5.0,温度为25℃,利用甲醇检测流加控制器控制甲醇体积分数为0.33%~0.35%时,EGI表达量可达421.1IU/mL,比采用固定甲醇流加速率的发酵方法提高了1.49倍。  相似文献   
58.
在研究真养产碱杆菌WSH3一级连续培养动力学的基础上,采用二级连续培养系统对不同稀释率下聚β-羟基丁酸的生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级连续培养系统中,当稀释率为0.2l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达27.1g/L;二级培养系统中,稀释率为0.14h-1时细胞干重最大值为47.6g/L;在稀释率为0.12h-1时,PHB的生产强度达到最大值为2.50g/(L.h).但胞内PHB含量仅为47.6%;在稀释率为O.075h-1时,产物对基质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为0.38g/g'此时PHB的生产强度达2.14g,(L·h)和胞内PHB含量±72.1%;随着细胞比生长速率的增长,细胞中PHB含量和单位菌体合成PHB的量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59.
声景包含重要的生态信息,具有实时性强、信息密度高的特点,有重要研究价值。现有的声景研究中,音频及相关环境参数采集和分析仍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耗时耗力。基于多传感集成、边缘计算和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了一套声景大数据在线采集与分析系统,包括边缘计算节点和中心计算服务器。并通过3个实验站点,进行了近1年的技术验证,实现了声景大数据的自动化在线采集、传输和分析。该系统能适应户外恶劣的自然环境,能根据任务需求持续不断地进行声景大数据在线采集和分析,稳定性好。声学指数可以反映声景变化,但因指数侧重点不同,不同的声学指数之间变化特征差异较大,需要组合使用。通过声纹特征图能直观地识别出不同发声源,对物种的快速识别、声源的分类等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系统借助VGGish网络提取的高维声景特征图能很好地识别不同站点和不同时间的声景变化,在不同站点和昼夜上具有较高的区分精度,有快速和直观地反映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潜力。丰富声纹特征库、优化声景特征分析神经网络、建设声景长期监测共享网络,有助于扩展系统在物种识别、生物多样性快速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方面的应用。研究为声景大数据的在线采集...  相似文献   
60.
随着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菌种在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凸显。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是影响食用菌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劣质菌种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也会给食用菌生产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标准缺失或难以与国际对接,严重制约着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食用菌产业现状、食用菌菌种现状及存在问题、食用菌菌种退化因素及防控、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从多个维度分析了菌种退化原因,总结了应对菌种退化的防控措施,从本质上解决菌种退化问题,以期为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及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