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是细胞介导免疫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由P35和P40两个亚基经二硫键连接而成.利用DNA重组技术,分别构建了含hIL-12p35基因和p40基因的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AcAB3-p35和pAcAB3-p40.将两个重组转移载体分别与致死缺陷型线性化苜蓿丫纹液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BaculoGold LinearizedBaculovirus)基因DNA共转染昆虫细胞,构建出遗传稳定的重组病毒AcNPV-OCC-hIL-12(p35)与AcNPV-OCC——hIL-12(p40).将两种病毒分别感染Sf9细胞,取细胞培养物上清和细胞裂解物上清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IL-12p35和p40两基因均在昆虫细胞中获得表达,且能分泌至胞外.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2.
53.
窝雏数处理对两种雀形目幼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 1 997~ 1 999年野外实验 ,对高寒草甸小云雀和黄嘴朱顶雀两种雀形目鸟的窝雏数进行增减处理。结果表明 ,对照组的幼鸟生长率和离巢体重都大于增加组 ,说明窝雏数增加后 ,幼鸟质量下降。随着窝雏数增加 ,这两种幼鸟生长率显著下降 (小云雀 :r =-0 965 ,P =0 0 3 5 <0 0 5 ;朱顶雀 :r =-0 82 8,P =0 0 2 2 <0 0 5 )。窝雏数改变对小云雀幼鸟出飞重影响不显著 (r =-0 41 8,P =0 5 2 8>0 0 5 ) ,而对黄嘴朱顶雀有显著的影响 (r=-0 90 1 ,P =0 0 1 4<0 0 5 )。  相似文献   
54.
薛强  路路  牛韧  张晓婧  杜文强 《生态学报》2021,41(22):9050-906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路径,同时统筹各种生态要素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分区也是新时期做好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以济南市为例,基于现状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聚焦生态本底和地质灾害敏感性的特征,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自然保护区结合进行生态源地提取。采用夏季降水、植被覆盖度、坡度3个地质灾害敏感性因子修正基本生态阻力面。并采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Least-Cost Path method,LCP)提取生态廊道,构建了市域的生态安全格局。采用电路理论进行生态关键区域(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的识别,进一步划分生态修复改善区,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和工程措施。研究表明:1)市域生态源地的个数为35个,面积为567.15 km2,主要类型为林地和草地。空间上主要分布南部山区。生态廊道818.42 km,平均廊道长度为12.99 km,廊道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整体呈现出"一屏、一带、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2)识别的生态修复关键区包含生态"夹点"25处,历城区生态"夹点"分布最为密集。全市亟需修复的生态障碍点共34处,面积为6.90 km2,主要分布章丘区。生态改善区共识别2994.84 km2,近期亟需修复的面积为96.1 km2,主要分布在长清区、历城区、莱芜区。3)通过对比生态修复关键区和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因地适宜的制定了生态修复策略与工程措施布置指引方向。研究结果可为济南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地质灾害敏感性区域的生态修复规划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55.
56.
林分因子对张北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人工林林分因子对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对于人工林的抚育及合理经营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张北杨树人工林的林分死亡率、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及林分密度等6个林分因子及林下草本层的群落特征,并计算出物种多样性指数,探究张北杨树人工林林分结构和林下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林下草本层共发现维管植物44种,隶属于17科38属,其中以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植物最多;林下草本层物种水分生态类型主要以旱生类植物为主,合计25种,占总种数的56.82%,植物生活型谱中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共27种,占总种数61.36%;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样地内存在显著差异,且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异系数最大,Simpson指数在各样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最小;各样地之间的林分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林分死亡率的变异程度最高,平均胸径的变异程度最低;影响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的主要林分因子有林分死亡率、平均枝下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影响Shannon指数的主要林分因子有林分死亡率、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各林分因子对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适当调控林分密度,保持树种针阔混交,将有利于张北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miR-21对MARCKS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多西紫杉醇耐药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到miR-21在亲代敏感细胞株(MDA-MB-231/S)与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DA-MB-231/Doc)中存在差异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验证此差异,同时分别检测MDA-MB-231/S细胞和MDA-MB-231/Doc细胞转染miR-21模拟物和抑制物后的表达变化;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21与MARCKS基因的关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21表达变化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多西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与MARCKS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与MDA-MB-231/S相比,miR-21在MDA-MB-231/Do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03±0.06)倍(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MDA-MB-231/S细胞转染miR-21 mimics后miR-2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26±0.07)倍(P0.05),而MARCKS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明显下调。MDA-MB-231/Doc细胞转染miR-21 inhibitors后,miR-21表达水平是阴性对照组的(0.36±0.03)倍(P0.05),MARCKS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其阴性对照组。转染miR-21 mimics后的MDA-MB-231/S细胞IC50显著高于其阴性对照组(P0.05),相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DA-MB-231/Doc细胞转染miR-21 inhibitors后,其IC50显著降低(P0.05)。MDA-MB-231/S转染miR-21 mimics后,miR-21表达量明显上调,MARCKS基因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3.564±0.336)倍和(2.019±0.268)倍(P0.05)。结论:miR-21可能通过靶向调节MARCKS基因增强乳腺癌细胞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58.
小麦类脱水素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水素在胚胎发育后期累积,外源脱落酸(ABA)、低温、干旱和其他一些环境条件下能诱导脱水素的产生,尽管植物在脱水条件下脱水素广泛存在于细胞中,但其生化功能仍不清楚.为研究小麦在不同时期脱水素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生物学功能及抗体制备,以小麦幼芽为材料,经干旱胁迫处理后,提取总RNA,通过RT-PCR得到小麦类脱水素基因片段(WZY1-1),再连接至克隆载体PUCM-T,并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 )-wzy1-1,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于受体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进行表达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表达蛋白位于37ku处,小麦类脱水素基因获得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经Ni2 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和透析袋电洗脱法纯化后,对兔子进行免疫,制备的抗血清通过ELISA检测到较高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利用纯化的蛋白质制备的兔抗血清可以很好地和所表达的蛋白质带特异性结合,且郑引1号小麦幼苗进行干旱处理,提取粗蛋白,SDS-PAGE,蛋白质印迹检测显示,在分子质量28ku处出现特异的蛋白质条带,这说明所制备的抗血清可以与小麦叶片所表达的dehydrin蛋白特异性结合,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9.
长江安庆段江豚主要栖息地鱼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长江皖河交汇处(皖河口)是安庆江段江豚主要的栖息地之一。为了解江豚主要栖息地鱼类群落结构,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对皖河口及其附近4个断面逐月进行了鱼类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35种,与历史资料相比,鱼类物种多样性已经严重下降,并且小型化趋势明显。5个断面当中,皖河口鱼类种数最多,为27种,且以中上层鱼类餐和油餐为主要优势种;其余4个断面分别为16、20、19和14种,且多数断面以底层鱼类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为主要优势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皖河口渔获物的总数量和总重量与其他断面无显著差异,但总种数却显著高于断面1和5。对中上层、中下层和底层鱼类的进一步分析发现,5个断面的显著差异仅存在于中上层鱼类,且皖河口中上层渔获物的数量和重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断面。由此推断,江豚选择皖河口作为主要栖息地可能主要由于其更加丰富的中上层鱼类资源。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鱼类资源的变化,还对江豚的原地和迁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黄兔尾鼠和草原兔尾鼠两种醋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酞胺盘状电泳分析了新疆北部两种害鼠— 黄兔尾鼠和草原兔尾鼠的二一醋酶和Is-醋 酶同工酶。共检查了肝脏、心脏、肌肉、肾脏、胃、肺、脑和横隔8种组织。结果表明,在同种动物中,两种 醋酶同工酶具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且部分酶带有重叠现象;在不同动物中,两种醋酶同工酶具种间特 异性。不同动物中醋酶同工酶的特异性可能与其生活的特殊生态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