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6 毫秒
41.
黄土高原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交林中不同树种枯落物混合分解是否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是评价种间关系和混交适宜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以黄土高原主要树种为对象,通过室内枯落叶混合分解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沙棘、白榆、柠条和小叶杨枯落叶分解最快(周转期1 a左右),其次为旱柳、侧柏和白桦枯落叶(周转期略大于1 a),紫穗槐、辽东栎和刺槐枯落叶分解稍慢(周转期1.5 a左右),而樟子松、落叶松和油松枯落叶分解最慢(周转期略大于2 a)。(2)对于针叶树,与油松枯落叶混合,存在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侧柏、落叶松,其次是白桦、沙棘和刺槐;与樟子松枯落叶混合,存在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落叶松、侧柏、沙棘、白榆,其次是柠条、紫穗槐和小叶杨,而存在明显抑制分解作用的是刺槐,其次是白桦和辽东栎;与落叶松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白榆、白桦和辽东栎,存在较明显抑制作用的是刺槐;紫穗槐与侧柏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的抑制分解作用。(3)对于阔叶树,与小叶杨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紫穗槐,其次是辽东栎和刺槐;与刺槐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白榆和沙棘,存在明显抑制分解作用的是柠条,其次是辽东栎和白桦;与白桦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促进分解作用的是辽东栎和紫穗槐,存在较明显抑制分解作用的是柠条;白榆与辽东栎、旱柳枯落叶混合均存在较明显的促进分解作用,而白榆与柠条枯落叶混合存在较明显的抑制分解作用;紫穗槐与旱柳、沙棘枯落叶混合均存在较明显的促进分解作用,而紫穗槐与柠条枯落叶混合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离芜菁叶片原生质体,建立蛋白质在芜菁原生质体的瞬时表达系统。方法:以津田芜菁成叶为试材,酶解分离原生质体;通过PEG介导的转化,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瞬时表达载体转入原生质体中,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原生质体中GFP的表达情况。结果:分离出大量的津田芜菁原生质体,并获得了较高的转化效率,GFP在整个原生质体中都有表达。结论:建立了津田芜菁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  相似文献   
43.
siRNA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  葛银林  侯琳  薛美兰 《生物磁学》2008,(6):1081-1084
目的:利用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技术研究C-myc基因的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依据Promega公司在网上提供的设计软件,设计针对C-myc基因的siRNA,合成DNA模板,体外转录合成siRNA。通过阳离子聚合物jet—SITM—ENDO将合成的siRNA转染入HeLa细胞,以未转染细胞以及错义序列siRNA—scr转染细胞为对照。用细胞计数法检测siRNA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及蛋白表达的变化,RT—PCR法比较转染前后C-myc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细胞计数法结果显示,转染24h后c-myc基因siRNA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转染48h后,抑制效率稳定。c-myc基因siRNA转染后能有效地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siRNA转染组c-myc mRNA、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错义序列组。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可有效降低HeLa细胞c-myc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4.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高山植物叶片δ13C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8种高山植物叶片不同月份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研究植物δ 13C值在不同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出影响δ 13C值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植物δ13C值在不同月份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长初期(6月)δ13C值明显高于生长末期(8月).植物的δ13C值变化主要是由于温度和降水引起的,随温度和降雨量降低而偏重.另外,不同生长期植物叶片的成熟度可能对植物δ13C的变化有一定的贡献.不同种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值变化差别很大,反应了不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不同响应.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玛多县境内高寒地区20个科、38个属、62种植物叶片的稳定性碳同位素的测定,来确定植物群落的光合型。结果表明,所测定的62种植物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δ^13C)介于-28.6‰和-25.2‰之间,说明这62种植物均属于C3植物,没有C3植物或CAM植物。植物这种光合型的分布与该研究区的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低温是该区没有C3植物分布的关键因素,同时光合型的分布也反映了植物对独特地理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46.
人工食物对高原鼠兔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玉米面、小米面和绿豆粉 (质量比为 5∶3∶2 )的混合食物饲喂青藏高原地区特有种高原鼠兔 ,4 0d后断头杀死 ,取其后腿肌肉测定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 ,用混合食物饲喂后 ,高原鼠兔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显著升高 ,由对照的 (- 2 4 6 6± 0 2 5 )‰上升为 (- 19 0 5± 0 0 9)‰ ;稳定性氮同位素的组成变化较小 ,仅由对照的 (3 2 8± 0 13)‰增加为饲喂后的 (3 6 1± 0 32 )‰。经人工食物饲喂后 ,高原鼠兔与其食物间稳定性碳同位素的分馏效应为 4 73‰ ,稳定性氮同位素的分馏效应为 2 79‰。C4组分食物的加入影响高原鼠兔的稳定性同位素 (特别是氮同位素 )代谢模式 ,其稳定性同位素代谢周转率可能高于原来预测的 4 0d。  相似文献   
47.
不同摇瓶条件对侧耳菌生长及漆酶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小试液体摇瓶下不同pH培养条件、摇瓶转速、装液量对侧耳属白腐菌BP漆酶分泌及生长状况、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BP在中、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且表现较高的分泌漆酶能力,用硫酸调pH为5.0时,漆酶活力和生物量分别在第10d和第6d达到最高,分别为742U/mL和8.4g(干重)/L,高于相应缓冲液调节pH体系的结果;天然(pH6.5)培养条件下,最佳转速与装液量分别是150r/min、200mL/500mL三角瓶,此时菌球较小,四周为毛刺状,漆酶酶活和生物量分别在第5d和第6d达到最高,分别为714.2U/ml和9.2gtL。同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获得白腐菌生长及漆酶分泌特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8.
根据GenBank发表的H1亚型猪流感H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HA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FastBacGP67B杆状病毒载体上,筛选阳性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GP67B-H1,转化含有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构建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转座子(rBacmid-H1),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V-H1),再感染细胞,收获目的蛋白.通过血凝试验、免疫印迹法、免疫组化分析表明该蛋白得到表达,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利用表达的蛋白作为猪流感间接ELISA的抗原,初步建立H1亚型猪流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内蒙古、辽宁和黑龙江等地送检的93份猪血清进行了检测,阳性率为31.18%,为研制开发快速、准确、简便的H1亚型猪流感鉴别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9.
生态群落物种共存的进化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概述了目前对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动、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的研究进展。植物群落的物种共存主要介绍与环境、种子再迁移、生态位分化、竞争平衡理论、种库假设、再生生态位等有关的几种假设、生态学上相似种的共存及“原”群落概念等。动物群落的物种共存机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叙述:(1)异质环境中的资源分割,主要指动物斑状滋养的不同利用;(2)避免竞争排斥的行为机制,如边缘效应、聚群效应、扩散行为、相互作用和干扰;(3)特化者和泛化者的共存,包括:竞争是物种向多功能进化的作用力、最佳觅食理论与生态学特化及特化概念的发展。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0.
镰刀龙类化石主要分布于亚洲白垩纪地层 (RussellandDong ,1 993;Xuetal.,1 999a ;KirklandandWolfe ,2 0 0 1 )。最近发现于内蒙古上白垩统二连组的杨氏内蒙古龙(Neimongosaurusyangi)代表这一类群中较为原始的属种 (张晓虹等 ,2 0 0 1 )。通过研究产自同一化石地点的镰刀龙类新材料 ,我们鉴定出一个不同于杨氏内蒙古龙的新属种 ,美掌二连龙(Erliansaurusbellamanusgen .etsp .nov.)。依据以下特征将Erliansaurusbellamanus归入镰刀龙超科 :肩胛骨干远端狭窄、肱骨近端角状、肱骨有后转子、肱骨的尺骨髁和桡骨髁位于肱骨干前部、肠骨髋臼后支远端加厚、距骨髁小和腓骨近端后缘窄。Erliansaurusbellamanus的以下自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镰刀龙类 :前部尾椎具加大的滋养孔、肱骨后转子嵴状、肱骨后转子内侧有一卵形凹陷、肠骨外侧面坐骨柄上方有一多皱的肿状突起、腓骨近端后缘明显高于前缘以及腓骨前转子大、位置靠远端。本文对镰刀龙类的系统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结论如下 :北票龙 (Beipiaosaurus)代表除Eshanosaurus外最原始的属种 ,它没有以下一些其他镰刀龙类的进步性状 :掌爪近端深、胫骨短于股骨、非常短的骨以及第一骨关连跗骨。Erliansaurus、Alxasaurus、Neimongosaurus和Nothronychus比B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