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40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应用于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和食物链营养关系的研究方法 ,是基于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比值与它们食物密切相关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即将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同位素比值 (如δ1 3C)作为一自然标记 ,根据物种间该值的相对差异 ,追踪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物质 (如碳源 )的来源和物质流动。于 2 0 0 2年 4~8月测定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稳定性碳同位素比值 (δ1 3C) ,依据得到的系统的富集因子( 1 0 5± 0 4 5 )‰ ,分析并确定了所测物种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结果发现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由 5条主要的食物链构成 ,其中 1条为“植物→小型哺乳类→食肉兽 /猛禽”的三节点食物链 ,2条为“植物→牲畜和植物→植食性鸟类”的二节点食物链 ,2条分别为“植物→昆虫→雀形目鸟类→猛禽 /食肉兽”和“植物→昆虫→两栖类→猛禽 /食肉兽”的四节点食物链 ;系统食物链的最大长度为 3 5 3 ,与系统的最大节点数相近。表明稳定性碳同位素可以作为分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食物网和食物链结构以及食物链长度的有效代理 (proxy)。  相似文献   
992.
潮间带生境下两种表型盐地碱蓬的抗氧化系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自然条件下的潮间带生境中紫红色表型和绿色表型盐地碱蓬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两种表型的过氧化氢含量,并以外源过氧化氢处理紫红色盐地碱蓬离体叶片,分析外源过氧化氢浓度与叶中甜菜红素含量相关性的结果表明:绿色表型的盐地碱蓬叶中过氧化氢含量极显著高于紫红色表型盐地碱蓬,而二者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差异不显著。外源过氧化氢的浓度与叶中甜菜红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甜菜红素可能作为一种非酶促抗氧化剂参与活性氧水平的调节,从而减少逆境胁迫引起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993.
食用菌子实体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积累较高含量的糖醇及海藻糖,这些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能够促进食用菌的生长,而在灵芝中的同类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高效阴离子-脉冲安培法对沪农灵芝一号子实体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糖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灵芝子实体中主要的可溶性糖类成分是阿拉伯糖醇、甘露醇和海藻糖,甘露醇在子实体成熟时的菌盖中的含量达到最高值,阿拉伯糖醇在产孢子期的子实体中含量较高,两种糖醇的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一种糖醇积累的同时会消耗利用另一种糖醇,而海藻糖在灵芝子实体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仅在子实体初期的菌基部位检测到较高的含量;同时通过qRT-PCR技术检测灵芝子实体不同部位中这几种糖类的主要代谢酶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这些代谢酶在子实体的菌基部位的表达水平相对其他部位较高,且随着子实体生长这一差异更加显著,这一结果表明灵芝中的糖醇和海藻糖分布差异可能是先由菌基的菌丝体中合成产物并转运到子实体不同部位,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代谢之后产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根治术在不同危险度前列腺癌患者中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94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Amico评分将其分为高危、中危及低危三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术后随访资料,并比较三组手术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计算三组患者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危险组的生存率。结果:高危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人数多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且中危组多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术前Gleason评分和PAS水平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且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高危组患者完全控尿率显著低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三组患者间5年无生化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高危前列腺患者较中、低危患者疗效较差,但仍可达到较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5.
鲍氏层孔菌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对分离于野外的鲍氏层孔菌从不同的温度、pH值以及不同的碳源和氮源的营养成分三方面进行室内培养,其结果显示鲍氏层孔菌营养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最佳碳源为甘露醇和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其次为牛肉膏;而pH值在6.0-8.0的范围内变化对其菌丝体生长影响不大。这些结果为将来大规模人工培植鲍氏层孔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6.
997.
补骨脂素—UVA对端粒DNA的直接作用及其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La细胞DNA,经Rsal(1250U)和HinF1(1250U)内切酶酶解、Bio-gel P-2柱分离,得到端粒DNA。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直接观测结果表明在UVA照射下,补骨脂素可结合到端粒DNA的特殊位置,其光交链产物随照射时间增长而增加。与此同时,P53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发生变化。纯化的端凿DNA片段在AFM下呈带尾的T-环结构(T-loop)。按其高度判断T-环部分为双链DNA结构,T-环与尾部交接处具有三链或四链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98.
普通大kuang胃容物和食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海省玛多县境内的普通大kuang(Buteo hemilasius)的14个胃容物和118个食茧中的猎物逐个分析鉴定,共分为3种类型: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②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③小型鸟类。分别计算各类猎物出现率(pi)和生物量比率(bi)。高原鼠兔、青海田鼠、小型鸟类在胃容物中,pi分别为0.28、0.68和0.04;bi则分别为0.59、0.40和0.02;食茧中,pi分别为0.70、0.27和0.02,bi则分别为0.89、0.10和0.01。Χ[2]检验表明取食个体数和生物量在胃容物和食茧之间差异显著,但均说明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等小型哺乳类是普通大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999.
锯缘青蟹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锯缘青蟹成熟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精子呈陀螺形,无鞭毛,在较宽的一端环生着10余辐射臂。精子由球状的顶体、核杯以及核衍生的辐射臂三部分组成。顶体包括顶体管和顶体囊,后者包绕在顶体管的中央管周围,并可分为头帽带,内层和外层区。顶体被杯状的核包裹,仅头帽露于精子表面。成熟的精子中,位于核杯和顶体管之间的核膜出现局部断续或消失,中心粒和一些胞器出现的核杯腔中。  相似文献   
1000.
从海水中分离了一种产 EPA和 DHA的真菌 ,并建立了微生物油脂的快速提取、甲酯化及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结果表明 :采用 CHCl3 - KOH- CH3 OH一步提取甲酯化适合于产多不饱和脂肪酸菌株的快速检测。对其油脂的提取 ,采用湿菌丝魏氏盐酸水解法较为合适 ;并用 KOH-CH3 OH法对所得油脂进行了甲酯化。最后 ,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采用外标法测定了甲酯化样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其油脂中 EPA和 D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