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年来,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分子靶向药物通过作用于乳腺癌细胞相关细胞的分子信号传导途径,特异性针对异常环节进行干预,控制细胞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以此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本文将对乳腺癌靶向治疗的分子基础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2.
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到27株能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微生物菌株.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AFB1含量的方法进行AFB1降解酶活力测定.以不同菌株发酵上清液中AFB1降解酶活力高低为复筛条件,筛选到AFB1降解酶活力最高的一株菌并命名为HSD8.该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及系统发育学方法鉴定为Sinomonas sp..筛选所得最优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中酶活达443 U/mL,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酶活.优化所得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0 mL/250 mL,发酵周期48 h,初始pH 5.0,接种量8%,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60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发酵上清液中酶活可达548 U/mL,比优化前提高23.7%.优选菌株HSD8在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B1方面具有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8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黄芪治疗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数据库(TCMSP)收集黄芪的成分及其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NCBI、OMIM数据库获取DCM相关疾病靶点.取黄芪成分靶点与DCM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作为黄芪对DCM作用的潜在关键靶点基因,将交集...  相似文献   
84.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各种家禽及野生禽类感染和/或疾病综合征[1].根据其表面糖蛋白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基酸酶(Neuraminidase,NA)的抗原关系不同,目前可分为16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2,3].近几年来,南亚国家屡有禽流感病毒突破种间屏障作用,直接感染人类或其它哺乳动物,甚至致人死亡事件[4~6]的情况发生,因而赋予了禽流感全新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因此,准确的了解和把握水禽,尤其是家养水禽的流感生态,对预防禽流感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扬州大学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对我国华东地区的家养水禽带毒情况进行了两年多的监测,分离到多株H11亚型,迄今国内极少见该亚型报道.本文就国内家养水禽中分离株Dk/YZ/44/02(H11N2)的表面膜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85.
载体表达的siRNA分子对猪圆环病毒2型复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燕  刘文博  高崧  刘秀梵 《微生物学报》2008,48(11):1507-1513
[目的]寻找一种基于RNA干扰技术的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防控方法.[方法]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毒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3条特异性小干扰RNA(short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子,其中2条针对猪圆环病毒1型和2型复制酶基因(rep),1条针对猪圆环病毒2型核衣壳蛋白基因(cap),将合成的DNA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分别连接到RNAi-Ready pSIREN-RetroQ ZsGreen载体鼠源U6启动子下游,转化大肠杆菌得到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后分别命名为Retro-SH1,Retro-SH4,Retro-SH6.用上述质粒转染PCV2感染前、后的Dulac细胞及肌肉注射PCV2感染前、后的BALB/c小鼠,应用实时定量PCR试验评价其对病毒在细胞及小鼠体内复制的抑制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中病毒的存在.[结果]感染PCV2前或后转染500 ng Retro-SH1,Retro-SH4,Retro-SH6质粒能有效抑制PCV2在Dulac细胞上的复制,抑制率最高可达99%以上,对10株不同来源的临床分离株在细胞中复制的抑制作用同样明显,且不同毒株间差异不大.动物试验中,肌肉注射10μg上述不同siRNA分子对小鼠体内PCV2的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26%至99%之间.[结论]载体表达的siRNA分子可能成为防控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一种新工具.  相似文献   
86.
花坪保护区鸟兽物种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东北部,地跨临桂、龙胜两县,是南岭支脉越城岭山地南延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理位置为109°49′07″–109°58′10″E,25°28′55″–25°39′15″N,总面积151.33km2,海拔600–1,800 m。该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均降水量2,000–2,200 mm,年平均气温12–14℃,常出现阴湿多雨雾大的天气,林间相对湿度经常保持在85–90%。区内保存有完整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有我国著名的孑遗  相似文献   
87.
高拷贝质粒pcDNA3.1+在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中不稳定。通过去除pcDNA3.1+中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la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仅保留其核糖体结合位点,构建了新质粒pmcDNA3.1+。SL7207(pmcDNA3.1+)在含与不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均能稳定保留其质粒。SL7207(pmcDNA3.1+)的β-内酰胺酶活力明显低于SL7207(pcDNA3.1+),且接种SL7207(pmcDNA3.1+)的液体培养基中的氨苄青霉素不易被降解。腹腔接种小鼠7d后,脾脏中SL7207(pmcD  相似文献   
88.
下调bla表达提高pcDNA3.1+在重组菌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拷贝质粒pcDNA3.1+在鼠伤寒沙门氏菌S1.7207中不稳定。通过去除pcDNA3.1+中氨繁青霉素抗性基因(bla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仅保留其核糖体结合位点,构建了新质粒pmcDNA3.1+。SL7207(pmcDNA3.1+)在岔与不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均能稳定保留其质粒。SI.7207(pmcDNA3.1+)的β-内酰胺酶活力明显低于SL7207(pcDNA3.1+),且接种SL7207(pmcDNA3.1+)的液体培养基中的氨苄青霉素不易被降解。腹腔接种小鼠7d后,脾脏中SL7207(pmcDNA3.1+)的质粒稳定性仍保持在95%以上,而SL7207(pcDNA3.1+)免疫后第3d99%丢失质粒。所以,通过降低bla基因的表达水平,为解决高拷贝质粒在沙门氏菌中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9.
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产生致弱的H5亚型重组流感病毒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选择一株鹅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 (AIV) ,缺失其HA基因裂解序列的 4个碱性氨基酸、使HA裂解模式由高致病性的PQRERRRKKR↓GL突变为低致病性的PQRESR↓GL ,将修饰的HA基因克隆入转录 表达载体pHW2 0 0 0、构建质粒pHW5 2 4_HA ,将该毒株和H9N2亚型毒株的NA全基因分别克隆入pHW2 0 0 0 ,构建质粒pHW5 0 6_NA和pHW2 0 6_NA。将pHW5 2 4_HA与pHW5 0 6_NA或pHW2 0 6_NA组合、均用A WSN 33(H1N1)提供 6个内部基因 ,两个组合的 8个质粒分别共转染COS_1细胞 ,产生了H5N1和H5N2两个亚型的基因重排病毒。通过在鸡胚中的连续传代和适应 ,2个重组病毒血凝价上升到 1∶2 9、表面基因稳定、对 6周龄SPF鸡不表现致病性 ,H5N2重组病毒对鸡胚的毒力低于H5N1病毒。这种尝试证明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是研究AIV致病性和构建疫苗候选株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90.
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获得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取代鹅源新城疫病毒ZJ1株整个编码区,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粒子包装相关的调控序列,将其反向克隆入转录载体TVT7R(0.0)中,构建了该毒株的微型基因组。当转染用辅助病毒ZJ1株感染的Hep_2细胞时报告基因得到表达,表明此微型 基因组RNA可被辅助病毒提供的NP、P和L蛋白翻译。同时将该病毒NP、P和L蛋白基因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_neo中,构建了表达该病毒NP、P与L蛋白的辅助质粒,用此微型基因组对辅助质粒的表达产物进行了功能鉴定并对该病毒拯救过程中痘苗病毒的最适感染剂量进行了摸索。以上研究为该病毒的成功拯救及开展其它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