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实验从蛋鸡输卵管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约1.3kb的卵清蛋白5'端调控区(OV),并从质粒扩增出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基因组DNA。将hEPO亚克隆入pEGFP-C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命名为pEGFP-hEPO,然后将OV片段亚克隆入经Ase I和Vsp I双酶切的切口处,替换掉CMV启动子,经测序和酶切鉴定正确,成功构建了鸡卵清蛋白5'端调控区调控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共表达载体pOV-GFP-hEPO。并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鸡输卵管上皮细胞,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共表达载体pOV-GFP-hEPO能够在鸡输卵管上皮细胞定位表达。为制备生产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鸡输卵管生物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
EP-1 不育剂对长爪沙鼠野生种群增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爪沙鼠在内蒙古地区的分布非常广泛,长期以来由其造成的“鼠害” 不仅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危害,而且还传播疾病。2009 年3 ~ 10 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利用复合不育剂左炔诺孕酮- 炔雌醚(EP-1)
对长爪沙鼠野生种群进行了不育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不育剂EP-1 对长爪沙鼠种群结构和种群密度均有显著影响,在5 月和6 月两个繁殖高峰期,不育剂EP-1 显著降低了幼体出生的数量,实验区与对照区幼体组
成差异和成体组成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 < 0.01)。在8 ~ 10 月,实验区和对照区种群结构组成中,幼体之间、成体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P < 0.05, P < 0.01)。在整个发育生长期,实验区长爪沙鼠幼体种群从6 月
份开始出现,9 月达到数量最高值,幼体种群全年呈现下降趋势。而对照区幼体种群从5 月份开始出现,且数量在5 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值,幼体种群与实验区相反呈增长趋势。实验区种群总体数量全年呈下降趋势,而对
照区相反,呈增长趋势。因此,复合不育剂EP-1 显著降低了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率、幼体出生比例和种群密度,可以对长爪沙鼠野生种群起到有效的繁殖控制作用,进而降低该鼠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和对人类疾病传播
的风险。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保留灌肠对盆腔肿瘤放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6例盆腔恶性肿瘤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外照射治疗,观察组康复新液与表皮因子联合保留灌肠,每次50 mL,每日一次,对照组不加任何预防用药。比较2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以及发生时间,并于放射治疗10次、20次后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MDA、SOD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9.31%、53.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时间迟于对照组。观察组放射治疗10次及20次后,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IL-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可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炎性因子与氧自由基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5.
目的构建PHD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43.1b(+)-PHD2,实现Nus-PHD2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方法用SacⅠ酶切pET-43.1b(+)制备线性化载体,设计与线性化载体两端具有至少15个同源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以真核重组质粒pCMV6-Entry-EGLN1为模板,PCR法扩增PHD2目的基因。采用In-Fusion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43.1b(+)-PHD2,并将其导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并鉴定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PHD2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结果显示融合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表明融合蛋白可以与PHD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实现了Nus-PHD2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为PHD2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
利用电脉冲将cry1C基因转入苏云金芽孢杆菌野生菌株YBT1535,筛选得到3个转化子。质粒电泳、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结果均证明,基因cry1C已转入菌株YBT1535。生物测定结果表明,3个转化子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比出发菌YBT1535均有显著的提高,转化子YBT1535-1和YBT1535-3对小菜蛾和棉铃虫的生物活性与出发菌YBT1535相近,而转化子YBT1535-2则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57.
利用电脉冲将cry1C基因转子苏云金孢杆菌野生菌株YBT1535,筛选得到3个转化子。质粒电泳、PCR扩增及Southern杂交结果均证明,基因cry1C已转入菌株YBT1535。生物测定结果表明,3个转化子对甜菜夜蛾的毒力比出发菌YBT1535均有显著的提高,转化子YBT1535-1和YBT1535-3对小菜蛾和棉铃虫的生物活性与出发菌YBT1535相近,而转子化子YBT1535-2则有一定幅度  相似文献   
58.
当归抗癌合剂抗肿瘤免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归抗癌合剂(当归补血汤,莪术水煎剂按3:1比例)对荷瘤鼠进行连续胃饲治疗15d,观察其抑瘤率、对免疫器官的曩主免疫学指标的改变。结果表明,当归抗癌合剂的抑瘤率可达64.32%,显著高于单用当归补血汤及莪术组(P〈0.05),并能够显著提高荷瘤鼠的脾、胸腺指数;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当归抗癌合剂可以增强瘤鼠NK/MΦ细胞的杀伤能力(P〈0.01),其增强程度高于单用当归补血汤及莪术组(P〈0.05),  相似文献   
59.
通过Southern杂交发现高毒力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YBT1520菌株含有两个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片段,其5’末端所在HindⅢ片段分别为68kb和46kb,它们对应的基因分别命名为cry218和cry46。经PCR鉴定,该菌含有cry1Aa\,cry1Ab和cry1Ac基因,以及cry2基因,其中cry218属于cry1Ac。分析了cry218基因4190bp的核苷酸序列,在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分类系统中被命名为cry1Ac10。结合Southern杂交和PCR结果可判断3个cry1A基因的拷贝数不同,其中cry1Ac拷贝数最高,YBT1520菌株与其它库斯塔克亚种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所在限制性内切酶位置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0.
将cry1Ac10基因和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复制起始区连 接在一起,并在其两侧按相同方向各连接一个来自苏云金芽胞杆菌转座子Tn4430的解离位点,构成转移单位。再将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性标记基因和大肠杆菌克隆载体pUC19与之连接,获得含cry1Ac10基因的解离载体pBMB801。将其转化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体,再导入含解离酶基因的辅助质粒pBMB1200。在解离酶作用下,两个解离位点间发生重组,消除基在操作中的抗性标记基因等非必需基因片段,获得仅保留有完整cry1Ac10基因和来 自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复制起始区,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能稳定遗传的重组质粒pBMB801B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