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采用淀粉/琼脂糖电泳技术对云南省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四个少数民族人群红细胞乙二醛酶I(GLO I)进行分型调查,结果:GLO1 彝族0.1163、白族0.1468、傣族0.1205、哈尼族0.2070。比较上述四个少数民族之间及其与我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以及与国外不同人种、不同地区人群之间比较,表明GLO I基因在中华民族大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但在我国各民族之间仍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而这种民族间差异却明显小于种族间差异。通过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间比较,表明GLO I基因频率的分布无显著性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2.
中草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刺五加、茯苓、银耳、云芝等均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而干扰素(IFN)的三种类型(α、β、γ)也具有这种生物学效应,为了研究上述补气类中药有效成分这一药理效应的物质基础和分子介质,本文用刺五加甙及其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银耳多糖、云芝糖肽等中药有效成分进行 了干扰素促诱生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冯宝章  张云华 《遗传》1981,3(3):5-7
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可作为研究DNA 损伤的一个细胞遗传学指标,但是在正常情况 下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断裂的出现率并不高,而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简称SCE)频率则较高,因 而后者是研究染色体稳定性的一个较好指标。 丝裂霉素(MMC)是一种强的致突变和 致癌剂[2],同时又是强的SCE诱发剂。  相似文献   
104.
抗原物质引起滤泡的形成:一次投入与多次投入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以不同方式投入抗原物质,即一次投入与分次投入,并观察了新产生滤泡数,维持的滤泡数,实验用小鼠24 只, 于足底注入铝和钥孔 血蓝素附合物(AKLH), 分一次注入与三次注入组; 三次注入组又分间隔5 日及间隔二周注入。注入后第3 周与第12 周分别取出腘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第三周末观察可见一次投入产生的滤泡多, 而第十二周发现分次投入维持的滤泡数多。可见反应性滤泡的形成, 不仅与刺激物的性状和投入量有关, 而且与投入的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05.
鲟形目鱼类是一类在鱼类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古老濒危鱼类 ,长期悬而未决的系统演化关系为世人瞩目 .采用DNA测序技术首次测定了包括中国特有鲟形目鱼类在内的 1 2种鲟形目鱼类的mtDNA ND4L和ND4基因 ( 70 3bp)的序列 ,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 .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得出了如下结论 :( 1 )鳇属可以归并到鲟属 ;( 2 )达氏鲟与中华鲟的亲缘关系最近 ,很有可能为中华鲟的一陆封类型 ;( 3)环太平洋地区的鲟科鱼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 4)ND4L和ND4基因是进行鲟形目鱼类系统演化研究很好的遗传标记 .  相似文献   
106.
幼虫食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繁殖及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幸福  罗礼智 《昆虫学报》1999,42(3):270-276
报道了人工饲料、圆白菜和玉米苗三种食物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发育历期、蛹重以及成虫产卵和飞行能力的影响。幼虫取食人工饲料时发育历期最短,蛹最重(138 mg),产卵量最高(643粒);在12 h的吊飞测试中,成虫飞行距离最远(25.5 km),飞行时间最长(6.2 h),飞行超过10 km的个体占67.9%,超过5 h的占60.7%。幼虫取食玉米苗时发育历期最长,蛹最轻(52 mg),产卵量最低(416粒),成虫仅能飞行3.3 km,1.7 h,飞行超过10 km或5 h的个体均仅占4.2%,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人工饲料组。幼虫取食圆白菜时各项指标与人工饲料组基本相似(幼虫历期和蛹重除外),而显著优于玉米苗组(幼虫历期除外)。这些结果表明,幼虫食物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产卵及飞行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因而是影响其个体发育、种群增长及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由于取食本人工饲料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两种食料植物,因而可作为饲养甜菜夜蛾的实用饲料。  相似文献   
107.
HPLC法测定犬体内罗格列酮药物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以乙腈固相提取, HPLC法测定马来酸罗格列酮的血浆药物浓度; 以3P97软件计算磷酸罗格列酮药动学参数。结果与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在犬体内呈现1级吸收权重为1的一室模型规律; 其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 V (c) 约 0 4231 mg/kg/ (μg·ml-1), T1/2(ke)约107 6 min, CL约0 0027 mg·kg-1·min/ ( g·ml-1)。  相似文献   
108.
海洋真菌能够产生大量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探明海绵共生真菌产黄青霉LS16发酵液中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活性物质,本实验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进行跟踪,采用VLC(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海绵共生真菌LS16乙酸乙酯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进一步实验证明,化合物2具有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活性。根据该化合物的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式为C15H15NO3,为生物碱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9.
张云  陈劲松 《广西植物》2017,37(6):757-762
以根状茎克隆植物紫竹为对象,研究克隆整合对遭受异质性光照胁迫分株根际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氨氮(NH_4~+-N)、硝态氮(NO_3~--N)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所取紫竹克隆片段由一个母本分株和一个子代分株组成,母本分株置于全光照下,而子代分株置于80%遮阴环境中,同时母本分株与子代分株间的根茎保持连接或割断处理。结果表明:与切断处理相比,紫竹遮荫子代分株根际土壤的SOC、TN、DOC、NH_4~+-N在保持根状茎连接时显著更高,这表明异质性光照环境下克隆整合可能改善紫竹连接遮荫子代分株根际土壤的氮素有效性。克隆整合提高了连接遮阴状态下紫竹子代分株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真菌和革阴细菌的PLFAs浓度。通过对遮阴子代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主成分分析得出克隆整合导致遮阴子代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该研究结果暗示了紫竹可能通过克隆整合作用降低土壤中某些对氮利用有效性影响较低的细菌数量,而增加对土壤氮利用起重要作用的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进而改善紫竹对土壤中氮利用的有效性,这有利于增强克隆植物对时空异质性生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0.
采用FAO数据库近年来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和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情况,并运用进出口依存指数对这些国家与我国贸易依赖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进一步开展贸易合作提出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