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52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检测复合应激大鼠模型阴茎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并观察伊木萨克片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56只正常雄性SD大鼠,其中10只为正常对照组(N),余46只为造模组,采用富含环境雌激素饲料+寒冷环境的干预条件建立复合性应激大鼠模型(20 w),并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B1)、自然恢复组(B2)和伊木萨克干预组(B3),药物干预2 w后,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阴茎组织中CGRP、VIP的表达。结果:①大鼠阴茎组织中CGRP表达:B1、B2组较N组明显减少(P0.05);B3组较B1、B2组明显增多(P0.05)。②大鼠阴茎组织中VIP表达:B1、B2组较N组显著降低(P0.05);B3组较B1、B2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复合应激大鼠模型阴茎组织中CGRP、VIP明显减少,伊木萨克片干预可抑制此变化。  相似文献   
82.
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关节炎类型。研究其流行病学,使临床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生理学有了新的见解。研究表明,遗传倾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痛风的临床表现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期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的诊断基于实验室和放射学特征,其中偏振光显微镜发现滑液中针状或杆状的单钠尿酸盐晶体是诊断的金标准。其成像方法主要有常规放射成像、超声检查、双能CT。其中超声和双能CT应用的进步使该领域的诊断、分期、随访和临床研究有了显著的提高。深入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不断优化诊断方式,有助于提高痛风的临床诊疗水平。痛风的管理一直是医学史上对医学技能的挑战,当前需要不断深入了解痛风的发病机制,不断优化诊断方式,以寻求不同寻常的治疗方案。在秋水仙碱、泼尼松、别嘌醇、非布司他、雷西纳德等药物的临床应用取得不错效果的同时,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值得重视。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相信痛风的个体化诊疗有着更加乐观的未来。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45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葡萄籽油稀释的50%CCL4,1次/4天,前4次剂量为1.0 m L/kg,第5次剂量为1.35 m L/kg,共注射20次。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只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注射4次后分别对实验组兔7只和正常对照组兔2只做螺旋CT灌注扫描,分析灌注参数,同时做相应的病理学观察,将二者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注药4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明显高于注药前,注药8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最高,之后兔血清ALT及AST轻度减低,注药前后兔血清ALT及AS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LB)水平变化不明显,仅在注药16次末后,ALB水平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肝脏灌注参数正常,实验组从注药4次开始,HAP呈上升趋势,但注药4次末及注药8次末,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注药12次末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P、HBF及HBV呈下降趋势,MTT逐渐延长,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兔血清ALT及AST的升高,HAP逐渐升高,MTT逐渐延长,而HPP、HBF及HBV逐渐减低。实验组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实质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大小不一、圆形或近圆形结节(假小叶),间隔较窄,炎症轻,结节边界尚整齐;汇管区内门脉小支扩张,壁增厚。对照组肝小叶结构规整,肝板排列有序,汇管区无扩大,其内个别炎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偶见点灶状坏死。结论:全肝CT灌注功能成像可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将灌注征象与病理学变化结合有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选取病理科收集的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90例术后胃癌组织标本(胃癌组)、45例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Y框蛋白(Sox2)、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检测两种蛋白的相互关系,试图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Sox2)、胶原三股螺旋重叠蛋白-1(CTHRC-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的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6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3%(p<0.05),胃癌组的CTHRC-1蛋白阳性表达率7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44%(p<0.05);胃癌组的Sox2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胃癌组的CTHRC-1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胃癌组的Sox2蛋白与CTHRC-1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表达(Spearman相关系数r=-0.322, p=0.002<0.05)。本研究的初步结论表明:胃癌组织中Sox2蛋白低表达和CTHRC-1蛋白高表达,并且与肿瘤发展密切相关,且二者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5.
旨在明确光棘球海胆(Mesocentrotus nudus)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基因的序列及结构信息,探明该基因在海水酸化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首次获得光棘球海胆TGF-β基因(命名为MnTGF-β)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1)光棘球海胆TGF-β基因的cDNA全长为2 299 bp,其中5'非编码区长度为745 bp,3'非编码区长度为261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290 bp,编码43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48.31 kD,理论等电点为5.34。(2)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光棘球海胆MnTGF-β蛋白序列与紫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SpTGF-β2蛋白序列高度保守(同源性97.69%)。(3)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发现,MnTGF-β基因在光棘球海胆性腺、体腔液、肠、围口膜、管足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管足围口膜肠体腔液性腺。(4)与自然海水组(pH 8.06±0.01)相比,当海水△pH为-0.3时,随酸化时间延长,MnTGF-β基因在光棘球海胆性腺中的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而后极显著降低(P0.01)再极显著升高(P0.01)趋势,在管足中的相对表达量呈现极显著上调趋势(P0.01),而在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则先极显著降低(P0.01)而后显著升高(P0.05);当海水△pH为-0.4和-0.5时,随酸化时间的延长,MnTGF-β基因在光棘球海胆性腺和管足中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在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则呈现极显著降低趋势(P0.01)。  相似文献   
86.
目的建立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的提取方法,了解和掌握HAV的免疫学性质。方法利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培养并收获HAV,用层析纯化等方法提取HAV,然后通过抗原检测、免疫电镜检查以及小鼠免疫试验对HAV的免疫学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利用层析纯化等方法提取HAV,抗原回收率达84%以上,蛋白去除率达97%以上,电镜及免疫电镜检查可以观测到典型的HAV以及HAV+IgM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和HAV+IgG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免疫小鼠抗体阳转率为100%。结论利用层析纯化等方法可以对HAV进行有效提取,提取的HAV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7.
同一组织中的细胞往往具有类似的结构和功能,然而通过对单个细胞进行测序分析后,发现每个细胞都具有一定异质性.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是进行单细胞测序的前提,该技术可用于揭示单细胞基因组结构差异,同时在肿瘤研究、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技术的热点之一.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的难点在于单细胞的分离和全基因组的扩增.本文介绍了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中常用的单细胞分离技术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并对各技术间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同时着重讨论该技术在肿瘤研究、发育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
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RS)是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青枯病害的致病菌。为实现对RS的快速高效检测,以茄科劳尔氏菌株1.76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后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筛选出3株能稳定分泌抗茄科劳尔氏菌株1.76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1C1、1B3和9D7。然后利用小鼠体内诱生腹水,1C1、1B3和9D7效价分别为1:1 024 000、1:64 000、1:256 000。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及Protein-G亲和层析法纯化腹水,经SDS-PAGE鉴定显示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纯度较高。纯化后单克隆抗体(2 mg/mL)效价分别为1:17 529、1:35 819、1:50 000,抗体亚型均为IgG1。对3株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1C1和9D7均不能与RS-5结合,1B3不能结合1.74和RS-5。此外,检测结果还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与桑肠杆菌JX-6、苏云金芽胞杆菌SYJ及实验室现有11株燕麦嗜酸菌卡特莱兰亚种、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玉米细菌性条斑菌、嗜酸菌魔芋亚种,梨火疫病菌QB0809、 XL-4,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QB0241、QB0242,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QB0017、QB0753、QB0755均无交叉情况。此次茄科劳尔氏菌抗体的制备,为后期青枯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通过在甘肃引黄灌区灰钙土2015—2017年的田间试验,研究深松35 cm秸秆还田、深松35 cm秸秆不还田与传统旋耕秸秆不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容重、入渗率和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深松35 cm秸秆不还田及旋耕秸秆不还田相比,深松35 cm秸秆还田使0~4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和容重降低最明显,2017年收获后紧实度与容重较2015年试验前分别下降42.6%、7.0%,且2016和2017年播种前与收获后0~40 cm土层紧实度和容重的变幅最小,紧实度变异系数平均为6.1%,容重为3.2%,土壤入渗率较旋耕秸秆不还田提高33.6%;深松35 cm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春秋两季0~100 cm土层剖面含水量,降低剖面水分变异,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旋耕秸秆不还田春季增加15.5%,秋季增加5.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4%;此外,深松35 cm秸秆还田能促进玉米生产,较旋耕秸秆不还田的经济产量两年平均分别增产25.6%,生物产量提升33.3%,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49.6%、51.5%和37.6%.综上,深松35 cm秸秆还田能改善物理土壤特性,稳定耕层物理性状,提高0~100 cm土层剖面水分含量及春秋两季土壤平均贮水量,降低水分变异,是促进玉米水肥高效利用,实现高产的最优措施,为甘肃引黄灌区耕层构建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以疏勒河流域中下游为研究对象,借助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和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模型),分析了1987—2015年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987—2015年疏勒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无植被区始终占主导地位,达80%以上,其次为草地,建设用地面积最少,不足1%;土地利用强度综合指数呈递增趋势,时空差异显著,1987—2015年该指数增加了35.36,其中1996—2007年上升最快,达到24.17,占增加值的68.35%,2007年后仍有增长,但相比前一阶段趋于平缓,且在空间上呈现由"东西低,中间高"向"东中高,西部低"转变的趋势;灌区尺度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显著,1987—1996年三大灌区土地利用强度变化与农业生产结构和移民有关,1996—2007年受用地变化和移民的影响,2007—2015年与农业生产结构和用地变化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