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的提取方法,了解和掌握HAV的免疫学性质。方法利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培养并收获HAV,用层析纯化等方法提取HAV,然后通过抗原检测、免疫电镜检查以及小鼠免疫试验对HAV的免疫学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利用层析纯化等方法提取HAV,抗原回收率达84%以上,蛋白去除率达97%以上,电镜及免疫电镜检查可以观测到典型的HAV以及HAV+IgM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和HAV+IgG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免疫小鼠抗体阳转率为100%。结论利用层析纯化等方法可以对HAV进行有效提取,提取的HAV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
鱼类实验动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鱼类作为实验动物的优点,介绍了国外鱼类实验动物和我国的鱼类实验动物,探讨了鱼类实验动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东湖茶港排污口底泥复溶水为试验相,采用96h急性毒性试验和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东湖茶港排污口底泥对稀有(鱼句)鲫的毒性.结果显示,高浓度的复溶水对稀有(鱼句)鲫胚胎、仔鱼和幼鱼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而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更为敏感.随着复溶水浓度的增加,稀有(鱼句)鲫受精卵孵化率降低,仔鱼畸形率增高、成活率降低、生长减慢;对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的NOEC、LOEC和MATC分别为12.5%、25%和17.68%;对幼鱼96h LC50为69.1%.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底泥经晾晒后毒性大幅降低,暗示恢复东湖通江状态并让水位自然涨落,可能有助于缓解污染、恢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邵燕  王伟  王剑伟  曹文宣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2,20(1):24-29,I0004,I0005
目的 筛选稀有鮈鲫HAN近交系遗传质量检测标记.方法 采用鳞片活体移植和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稀有鮈鲫HAN近交系的遗传纯度进行检测.结果 在免疫标记分析中,鳞片同体移植存活率为96.7%以上,野生群体移植存活率为7.4%,而HAN系F22鳞片异体移植的成功率为80%,显著高于野生群体.在生化标记分析中,在HAN系F22中无多态性位点,不同个体的同工酶谱呈现高度一致,在野生群体中有2个多态位点即est2和est3,多态位点的比例为15.56%.结论 经过多代近亲交配,稀有鮈鲫HAN近交系生化标记基因已经纯合,鳞片异体移植存活率达到80%,表明HAN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均一性.选用鳞片的异体移植及酯酶和肌蛋白分别作为免疫和生化标记对稀有鮈鲫HAN近交系进行遗传质量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东湖茶港排污口底泥复溶水为试验相,采用96h急性毒性试验和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东湖茶港排污口底泥对稀有的鮈鲫毒性。结果显示,高浓度的复溶水对稀有鮈鲫胚胎、仔鱼和幼鱼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而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更为敏感。随着复溶水浓度的增加,稀有鮈鲫受精卵孵化率降低,仔鱼畸形率增高、成活率降低、生长减慢;对胚胎—卵黄囊吸收阶段的NOEC、LOEC和MATC分别为12.5%、25%和17.68%;对幼鱼96h LC50为69.1%。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底泥经晾晒后毒性大幅降低,暗示恢复东湖通江状态并让水位自然涨落,可能有助于缓解污染、恢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稀有鮈鲫的野生种群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有鲫(GobiocyprisrarusYeetFu)属鲤科 (Cyprinidae)鱼丹亚科 (Danioninae) 鲫属。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DFU)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30例。230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FU的79例,纳为DFU组,剩余151例未发生DFU,纳为无DFU组。DFU组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1组39例和治疗2组40例,治疗1组给予传统纱布敷料,治疗2组给予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FU发生的危险因素。观察治疗1组、治疗2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指标。结果:DFU组、无DFU组在性别、年龄、户籍地、糖尿病病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足底有胼胝、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沉降率(ESR)、高密度脂蛋白(HDL)、 胱抑C(CysC)、 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糖化血红蛋白(HbAlc)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糖尿病病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足底有胼胝、ALB、ESR、CysC、CRP、Lp(a)、HbAlc均是DFU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1组(P<0.05)。治疗2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出现明显肉芽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治疗1组,住院费用高于治疗1组(P<0.05)。结论:DFU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男性、糖尿病病程、并发下肢血管病变等,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此外,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可促进DFU患者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酸灼伤大鼠皮肤能否行成痔疮模型进行方法学研究及通便化痔颗粒对此模型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10 mol/L盐酸灼伤人工划伤的大鼠肛门周围皮肤及肛门内侧的黏膜,连续灌胃给予通便化痔颗粒10 d后,进行肉眼观察及光镜观察评分。通便化痔颗粒能使被盐酸灼伤并发生病理性改变的皮肤得到有效地恢复。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痔疮模型成功;通便化痔颗粒在大、中剂量下能使大鼠被盐酸灼伤发生病理性改变的皮肤得到有效地恢复。结论酸灼伤大鼠皮肤模拟痔疮模型成立;通便化痔颗粒能够有效恢复大鼠痔疮模型皮肤组织。  相似文献   
9.
稀有(鱼句)鲫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具有生命力强、性成熟周期短、繁殖季节长、产卵频率高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毒理学、污染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然而有关稀有鮈鲫血液学指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稀有鮈鲫近交系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7对微卫星引物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野生群体和近交系F20和F22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野生群体中1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位点,但在F20中仅有6个多态位点,F22中则仅有4个多态位点。在野生群体中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F20、F22分别为26、21个。近交系的平均基因纯合率均较高,其中F20为86.18%,F22达91.96%,而野生群体平均基因纯合率为46.84%。近交系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较野生群体低。在近交系F20和F22中,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最大,其遗传距离最小,说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HAN系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已具有较高的遗传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