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水温与草鱼免疫应答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用CFRV疫苗免疫后的草鱼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和免疫保护力的变化探讨水温与草鱼免疫应答的关系。结果表明:(1)水温在10℃以下,草鱼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它对CFRV疫苗的免疫临界温度是10℃;(2)在免疫临界温度之上,草鱼的免疫应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草鱼的适宜生长温度(32℃以上),其应答反应反而有下降的趋势;(3)免疫诱导期的水温是决定草鱼免疫应答发生与否和免疫应答强弱的  相似文献   
113.
以青枯病和黑胫病不同抗性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云烟-87’和‘K326’为材料(对青枯病和黑胫病的抗性均表现为K326>云烟87>红大),在石林和寻甸两个不同生态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平板稀释计数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不同抗性品种不同生育期根际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烤烟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与品种抗性均呈正相关,而真菌数量与品种抗性呈负相关;两地移栽后35、55和75 d均有一致规律.不同品种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和碳源利用率(AWCD)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寻甸点移栽后55和75 d抗病烤烟品种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和胺类的利用程度比感病品种高,而移栽后75 d对酚酸类的利用刚好相反;移栽后55和75 d抗病品种的AWCD值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石林点移栽后35、55和75 d根际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和AWCD值虽与品种抗性无明显相关关系,但3个品种之间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表明,两地不同品种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均存在差异,且在PC1和PC2上有较好的体现,以移栽后55和75 d差异最显著.表明不同抗性品种间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同一品种因栽培环境的不同,其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14.
基于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草地群落类型24个样地的野外调查,选取11个土壤因子,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法(DCCA)分析沙地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DCA、CCA和DCCA的物种排序第1轴代表的土壤特性梯度一致,其解释总方差超过33%,即土壤碳氮含量、p H、电导率、容重、粘粉粒等共同的梯度决定了群落生境的变化,影响着沙地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3种排序法的物种排序第2轴土壤因子的相关性有较大差异,DCA第2轴仅与土壤细沙含量显著正相关,CCA第2轴与土壤碳氮比和细沙含量显著负相关,DCCA第2轴与土壤碳氮比和细沙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粗沙含量显著负相关。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与DCA、CCA和DCCA前2个排序轴存在显著二元线性关系,且Shannon指数的拟合程度好于Simpson指数。3种排序分析方法中,CCA物种排序前两轴的累计解释方差(58.6%)高于DCA和DCCA,因此CCA排序法更适合于沙地植被分布格局研究及其环境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Graves病患者、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及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和丰度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就诊的新诊断且未经治疗的Graves病患者(GD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HT组)各15例以及1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组)。采集参与者粪便样本,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肠道菌群,比较各组对象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及丰度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组患者肠道菌群Sobs指数、Ace指数、Chao指数偏低,Coverage指数偏高(均P<0.05)。GD组与HT组以及H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肠道菌群Sobs指数、Ace指数、Chao指数、Coverage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对象肠道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瘤胃球菌属、罗斯伯里菌属、罗姆布茨菌属、链球菌属等在3组对象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GD组患者肠道乳杆菌目、链球菌属、链球菌科的相对丰度较高;HT组患者肠道瘤胃球菌属、消化链球菌科、消化链球菌—蒂氏菌目、罗姆布茨菌、梭菌科、严格厌氧梭状芽胞杆菌1、梭菌目的相对丰度较高;而罗斯伯里菌属、光冈菌属在健康对照组中丰度较高。GD组患者肠道中严格厌氧梭状芽胞杆菌1、Odoribacter、Phocea丰度低于HT组,而Streptococcus的丰度高于HT组(均P<0.05)。结论 Graves病患者、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促进脂肪累积与能量吸收的菌群在Graves病患者中降低,而条件致病菌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中丰度增加,这些菌种变化可能通过破坏肠道稳态,干预免疫调节,促进炎症反应介导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严格厌氧梭状芽胞杆菌1、Odoribacter、Phocea、链球菌属可能是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的关键差异菌属,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这些菌株介导疾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6.
Y—box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box元件是指存在于一些基因的启动子或增强子中的一类顺式调控元件。其核心序列为“CCAAT”。对一些基因启动子中的CCAAT序列进行点突变和基因缺失的实验,证实这个顺式调控元件在基因转录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自1987年以来,人们从不同种类细胞核内检测到多种能与CCAAT元件结合的因子,如人类组织细胞中的CTF、NPI、YB1、CBP、CP1、CP2、dbp1、dbpB;大鼠及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117.
小麦雪霉叶枯病菌侵染过程中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振生  左豫虎 《真菌学报》1996,15(4):284-287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小麦雪霉叶枯病(Gerlachianivalis)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特征,电镜观察发现,分子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由孢子细胞壁内层延伸而成,病菌侵入寄主体内后,胞间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后胞间菌丝侵入坏死的寄主细胞,形成细胞内菌丝;胞间菌丝和胞内菌丝在形态结构上无明显差异,在病菌扩展过程中,寄生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最终坏死消解,寄主细胞的变化可能与病菌分泌的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8.
细胞周期的检查点调控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通过一系列有序的细胞内事件,实现细胞生长和分裂增殖的过程。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研究细胞是怎样起动和完成细胞内的重要事件,进而完成细胞分裂;另一方面研究细胞怎样保证这些事件按次序正常地运行,以保证细胞能正常增殖与生存。细胞周期的检查点(cell cycle checkpoints)调控机制就是这种保  相似文献   
119.
经粘度法测量证明牛血清白蛋白在NaCl,KSCN和KI3种盐溶液中的流体力学行为有较大差别,并按经验公式由粘度数据计算了表观分子轴比和分子体积,它们也随盐的种类不同而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0.
【目的】为了测定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成虫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的捕食作用。【方法】在室内测定了多异瓢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干扰、捕食偏好性,并通过罩笼试验研究多异瓢虫在田间对枸杞木虱的捕食效果。【结果】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对卵、1~2龄若虫、3~5龄若虫以及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0.4粒、410.0头、350.8头和102.5头。田间罩笼试验结果证明,在多异瓢虫成虫生长周期30 d内能使枸杞木虱总虫口密度下降85.4%;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成虫的搜寻效率a=0.8252为4种木虱虫态最佳,而对枸杞木虱卵处理时间Th=0.002283为4种木虱虫态中最佳;在100头/皿的猎物密度下多异瓢虫均能展现其最大捕食率,益害比参考值为1∶100。多异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种内干扰;在100头/皿混合猎物密度下,多异瓢虫更偏好木虱成虫,在300头/皿下,多异瓢虫更偏向于木虱若虫。【结论】研究表明,多异瓢虫是具有控制潜力的捕食性天敌,人工释放多异瓢虫成虫可有效防治枸杞木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