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黑龙江省一株红小豆锈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发生在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小豆田中的锈病病原物的分类地位。【方法】从大庆市采集红小豆锈病标样,采用单孢子堆分离法获得一株红小豆锈病菌纯培养物ZXL01。采用观测夏孢子芽孔数目、位置和冬孢子壁厚度等形态学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ZXL01夏孢子发芽孔多为2个,位于孢子赤道部位较远之处,冬孢子壁厚度为2.9μm-3.3μm。在基于r 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ZXL01菌株与两株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的参比菌株(Gen Bank登录号:AB115718和AB115731)在自举值99%相聚一群。用豇豆单胞锈菌的特异性引物UV-ITSF/R进行检测,ZXL01菌株可扩增出500 bp左右的特征片段。【结论】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小豆锈病病原菌ZXL01菌株为豇豆单胞锈菌,ZXL01菌株的Gen Bank登录号是KM461700。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4个福禄考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处理温度降低呈"降升降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脯氨酸、叶绿素、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4个福禄考品种进行抗寒性排序,将其分为3个抗寒等级:强抗寒品种为‘Sub-05’、‘Sub-Ja-03’和‘Sub-Ja-04’;中抗寒品种为‘Sub-Ja-01’、‘Sub-Ja-02’、‘Sub-06’、‘Sub-07’、‘Pan-02’和‘Pan-Ru-07’;弱抗寒品种为‘Pan-01’、‘Pan-Ru-06’、‘Pan-05’、‘Pan-04’和‘Pan-03’。丛生福禄考品种抗寒性优于锥花品种,与露地越冬观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小豆VaDREB1A在抗锈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分别从小豆基因组DNA及cDNA中克隆了该基因,测序结果表明VaDREB1A无内含子,全长660 bp编码21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AP2结构域,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VaDREB1A属于DREB/CBF亚家族A1亚类。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发现,VaDREB1A启动子包含乙烯、水杨酸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响应元件。对该基因响应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侵染的表达分析发现,与不接种对照相比,VaDREB1A在抗病品种中于接种后24 h和120 h显著下调,而在感病品种中于接种后120 h和192 h显著上调。在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诱导小豆抗锈病过程中,VaDREB1A的表达与其在抗病品种中的表达相似,分别于ACC处理并接种后24 h和192 h显著下调。上述结果说明VaDREB1A可能参与小豆对锈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大豆疫霉菌一个DNA指纹分析重复序列探针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豆疫霉菌指纹分析的建立和黑龙江与新疆大豆疫霉菌群体的群体遗传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中度重复序列,并对黑龙江和新疆大豆疫霉菌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分析得到一个中度重复序列,定名为PS1227。Southern blot分析表明PS1227在大豆疫霉菌基因组中约有34条可辨的介于1.5-23kb之间的杂交条带,其中21个杂交条带在49个供试菌系中表现多态性。单游动孢子分析表明PS1227指纹特征在病菌无性生殖阶段表现稳定。利用PS1227标记,本实验发现采自黑龙江HP4002、SY6和GJ0105菌系分别与新疆的DW303、71228和71222菌系具有完全相同的指纹特征。【结论】获得一个可用于大豆疫霉菌流行学和群体生物学研究的指纹分析序列PS1227,在分子水平证实了新疆大豆疫霉菌可能由黑龙江传入。  相似文献   
5.
大豆疫霉菌抗甲霜灵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易对甲霜灵产生抗性,从大豆疫霉野生型菌株可诱变筛选到对甲霜灵有抗性的菌株Mtr。Mtr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可达野生型单游动孢子菌株的870倍以上。Mtr性状在无性后代稳定遗传,在游动孢子后代连续三代未发生抗药性分离。大豆疫霉Mtr性状的保持对甲霜灵没有表现依赖性。Mtr单游动孢子菌株在不含甲霜灵的胡萝卜培养基(CA)平板上培养30d后对甲霜灵的抗性没有下降,其单游动孢子后代也未出现抗药性分离。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高粱炭疽病致病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黑龙江省高粱炭疽病是目前主要的高粱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高粱的产量与品质。【目的】明确黑龙江省高粱炭疽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与单孢纯化法获得高粱炭疽病病原纯培养物。通过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利用培养物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等形态学特征,同时结合rDNA ITS序列特征对病原物进行鉴定。【结果】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地区的3个分离株D13、H4和Z24是高粱炭疽病的致病真菌。形态学观察表明,3株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8℃形成的菌落生长速度为7.3-12.3 mm/d,菌丝白色、灰白色至灰色,菌落浅黄色至橘黄色;刚毛直立,基部膨大,褐色或深褐色,有3-5隔;分生孢子梗直接从菌丝体上产生,无色无隔,短,直立或稍弯,不分枝;分生孢子单胞,镰状,向两端渐尖,表面光滑,无色,有的具油球;附着胞从菌丝顶端或菌丝体产生,顶端膨大,褐色或深褐色,近球形、卵球形、椭圆形或纺锤形,边缘光滑、裂片、多裂片或深裂片。分离株D13、H4和Z24获得的rDNA 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MW040055、MW040057和MW040056。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分离株D13、H4和Z24均与高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ublineola)相聚一群。【结论】黑龙江省引起高粱炭疽病的病原真菌为高粱炭疽菌。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不同品种感染早疫病菌后防御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抗性不同的马铃薯品种接种和未接种情况下叶片内防御酶活性,研究马铃薯品种对早疫病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在接种处理后,各品种植株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提高,抗病品种酶活性增幅高于感病品种,说明上述4种酶与品种抗性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离得到的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分类地位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血平板、油平板进行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以排油圈法进行表面活性的测定;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对BS1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利用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测定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的BS1菌株可产生表面活性剂,在分类学地位上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BS1菌体、发酵上清液、挥发性物质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BS1菌体、发酵上清液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的抑制率最大,分别达到65.31%和95.93%。发酵上清液通过影响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孢子萌发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正常生长,稀释20倍的发酵上清液依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S1菌株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大豆菌核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84.25%。【结论】BS1菌株在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同时,还具有生物防治作用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