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生孢噬纤维粘菌(SporocytophagaB29)染色体用PstI部分酶切后,连接到大肠杆菌(E.coli)质粒载体pUC8上,然后转化E.coliJM83,从而建立了B29的基因文库,并筛选一个含有内切葡聚糖纤维素酶(CMCase)的阳性克隆.从此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再转化JM83,发现所有的氨苄青霉素抗性(Apr)转化子都具有CMCase酶活性,证明在大肠杆菌中克隆到一个B29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  相似文献   
62.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酵母系统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质金属蛋白酶-2(明胶酶A)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在酵母系统中表达了金属蛋白酶-2通过PCR方法获得明胶酶A的表达序列,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序列正确后,构建明胶酶A的表达载体pPIC9/GelA,电击法转化酵母得到阳性克隆.明胶酶谱分析说明表达产物具有明胶底物特异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为66 ku.  相似文献   
63.
64.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的发展,使外源基因可以直接转移进入离体培养的或在体的成熟神经细胞。在神经生理学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些蛋白质,例如与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有关的蛋白质,以及与信息转导有关的酶等,经基因改造后,能在神经元中稳定地表达,并且可以运用现代神经科学的方法来验证这些通过基因改造而修饰了蛋白质在神经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此种基因操纵具有生化特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能定点作用于特写的细胞和细胞  相似文献   
65.
光合类囊体膜主要由光系统Ⅱ、细胞色素b6f复合物、光系统Ⅰ以及ATP合酶4个超分子复合物组成.利用分裂泛素化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光合类囊体膜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将叶绿体psbA基因编码的D1蛋白作为诱饵蛋白,以叶绿体基因psbD编码的D2蛋白、petB编码的Cytb6蛋白作为靶蛋白,分别共转化酵母菌株后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诱饵蛋白D1能与来源于同一复合物光系统Ⅱ的D2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而与来源于细胞色素b6f复合物的Cytb6蛋白没有互作.这一结果表明,分裂泛素化酵母双杂交系统可以用于检测光合膜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研究光合膜蛋白生物发生的调控机理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66.
NaCl对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陇春20’为实验材料,用两相法分离根质膜微囊,研究NaCl处理对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温和胶中酶活性条带的出现依赖于NADPH和Ca2 ,DPI(NADPH氧化酶抑制剂)完全抑制酶活性条带的出现;与0.2%的浓度相比,0.5%和1%的去垢剂TritonX-100或Chapso增溶质膜微囊明显减弱酶活性条带,表明高浓度的去垢剂抑制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2)与对照相比,NaCl处理明显增强NADPH氧化酶活性温和胶染色出现的酶带;进一步研究发现,未处理质膜微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只有7.55 nmol.mg-1protein.min-1,而100 mmol/L NaCl处理的质膜微囊O2.-的产生为13.63 nmol.mg-1protein.min-1。结果表明:质膜蛋白温和胶活性染色出现的酶带可能是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NaCl处理增强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7.
以拟南芥抗坏血酸突变体(υtc-1)和野生型(ωt)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系统对盐胁迫的响应机制.以揭示抗坏血酸(ASA)的抗氧化机理及对植物的保护功能。结果显示:100mmol/L NaCl处理12、24、48、72h,υtc-1和ωt体内MDA(丙二醛)及H2O2(过氧化氢)的含量均明显增加,但υtc-1增加的程度明显高于ωt,说明盐胁迫可能对υtc-1造成了更严重的氧化伤害。胁迫过程中,ωt体内的几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升高,而υtc-1体内SOD、CAT活性降低,APX活性在胁迫24h之前增加,24h之后降低;同时,υtc-1中总的抗坏血酸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比值下降,而ωt与此相反。本研究表明:抗坏血酸参与活性氧(AOS)的代谢,减轻AOS对植物的伤害;并可能对植物细胞内的抗氧化酶具有调节作用,增强逆境胁迫下植物的抗逆能力,对植物有重要的生物学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68.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从高水平专业比赛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依托强大的科研和教学基地,构建具有“生物创客”精神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了生物工程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对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满足了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69.
合成生物学研究具有两种属性,即生命本质的认识提升属性与生物制造属性。以阿维菌素产生的生命过程复杂性为例,几乎可用"高智商"来形容。通过系统认知微生物的"智商",从"格物致知"到"建物致用",实现师法自然,让微生物更高效地为人类服务。在人工工业大规模制造时,上述生命本质的认识无疑是有帮助的,但在微生物与生物反应器组成的复杂系统中,如何从基因到代谢的细胞生理状态到胞外的环境影响中,由"格物致知"的因果关系找到可人工操作的生物智能制造(智造),这又是极其困难的科学问题,这就是合成生物学的生物制造属性。因此,必须开展生物过程大数据分析,克服基因、代谢、过程到生产组织中产生的大量互不联系的数据孤岛。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掀起的技术革命已经彻底颠覆了人们过去对于生物和生物技术的认识。该文以阿维菌素的研究为例,讨论在合成生物学时代如何利用微生物的"智商"来加速实现微生物药物高效智能制造的研发过程,并为其他微生物天然产物药物的智能化生产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0.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水稻、棉花、玉米以及喜荫植物吉祥草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不同性能的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狭缝宽度过小或过大均导致叶绿素定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增大,但仪器的波长偏移是引起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波长偏差超过1nm时会影响混合溶液中叶绿素b的定量结果以及叶绿素的相对比值(Chla/Chlb),波长“蓝移”引起Chla/Chlb偏高,波长“红移”则导致Chla/Chlb偏低。波长偏移及波长重现性差是造成Chla/Chlb比值偏离其“理论比值”、导致测定数据之间缺少可比性的原因。选择具有波长自动校准功能、波长精度高、狭缝宽度在1-2nm的分光光度计用于叶绿素含量及其比值的测定则可获得可比性强、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