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GATA-1在造血干细胞的谱系分化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为红系和巨核系发育成熟必不可少,对肥大细胞系及嗜酸性粒细胞系发育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GATA-1的转录活性受到多层次的精确调节,其调控不同谱系分化的功能大多通过与不同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实施。近年来,多种新的GTAT-1相互作用蛋白质被确定,特别是GATA-1复合体的研究,揭示了GATA-1转录活性及其调控造血分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2.
蛋白质磷酸化是最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由于蛋白质的磷酸化形式可以被磷酸酶和磷酸激酶进行可逆的调控,所以在众多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对生物体内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的系统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科学的奥秘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软件以及磷酸化肽段富集方法的发展,利用质谱对生物体内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研究的技术逐渐成熟。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免疫器官,深入研究肝脏细胞内蛋白质磷酸化修饰形式对于理解其功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迅速发展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肝脏功能的生物学研究中。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肝脏的生理及病理状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了解。本文综述了当前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在肝脏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在过去的100年里,动物模型的研究已在人类疫苗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模型的使用不仅有助于疫苗从基本研究转到临床应用,而且动物模型通常能够预测疫苗实用的潜能,从而帮助疫苗的生产商预测财政风险。由于每种动物模型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可促进疫苗研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4.
以肝部分切除后再生肝组织为起始材料,利用RT-PCR扩增出大鼠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亚克隆于pGEM-T载体,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为大鼠ALR;将ALRcDNA亚克隆于pBV220质粒,构建了原核表达栽体,并获高效表达菌株,特异表达蛋白占细菌总蛋白的15%,原核表达的ALR在体外缺乏促进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及SMMC-7721肝癌细胞DNA合成的活性,但在体内1/3肝部分切除模型中可刺激肝细胞DNA合成;ALR在生物学活性方面与肝脏刺激物(HSS)存在一定差别,ALR和HSS应是两种不同的活性因子.ALR还具有促肝损伤修复的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可能为临床治疗严重肝病提供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5.
大肠杆菌中克隆了编码百日咳杆菌粘着素(Pertactin,Prn)1.9kb的结构基因,获得了4株表达Prn的重组菌株,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对Prn进行了表达。Prn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量的46.4%。融合蛋白纯度达89.2%。免疫印迹证明,抗天然Prn的单克隆抗体BPE3能识别重组菌中及纯化的Prn融合蛋白。Prn融合蛋白能与抗百日咳杆菌Ⅰ相血清发生特异凝集反应。Prn融合蛋白及重组菌免疫小鼠后,对百日咳杆菌毒力株18323的脑内攻击,保护率达60~62.5%。  相似文献   
26.
The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hALR) was reported by deduction from nucleotide sequence of its complementary DNA . The cDNA for hALR was isolated by screening a human fetal liver cDNA library and the sequencing of this insert revealed an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a protein with 125aa and highly homologous (87% ) with rat ALR encoding sequence. The recombinant hALR expressed from its cDNA in transient expression experiments in cos-7 cells could stimulate DNA synthesis of HTC hepatoma cell in the dose-dependent and heat-resistant way. Northern blot analysis with rat ALR cDNA as probe confirmed that ALR mRNA was expressed in the normal rat liver at low level and that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the regenerating liver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ied rat. This size of hALR mRNA is 1.4 kb long and expressed in human fetal liver, kidney and testi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liver itself may be the resource of ALR and suggested that ALR seems to be an im-portant parac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PLIF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D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D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患者。HD组、MD组及LD组在麻醉诱导后分别以0.8、0.5及0.2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的基础体温值及BIS值,送入恢复室即刻、20 min、40 min、6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值、体温值;记录各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间、术中输液量及失血量以及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苏醒期各组寒战程度分级及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较基础体温明显降低(P0.05)。入恢复室后,HD组同一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HD组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C组比较,MD组及HD组术后心动过缓、口干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恶心、呕吐及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在恢复室观察期间,MD组及HD组寒战的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1);MD组寒战发生率也明显低于LD组(P0.05)。结论:0.5μg/kg/h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全麻下PLIF手术术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一种确定体积氧传递系数kLa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将稳态法和动态法结合起来,本文提出一种简便的计算Kla的方法,这种方法仅使用稳态法的公式和动态停止通气阶段的数据。由于引入相对溶氧浓度的概念,数据可直接从溶氧电极输出获得。本文方法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电极滞后的校正问题。实验结构表明本文方法比需要数值求导的Koizumi的方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引起江苏省疱疹性咽峡炎的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 CV-B5)毒株基因组特征。方法对江苏省2013—2014年3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分离,获得3株CV-B5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世界各地不同年份CV-B5流行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使用Mega 5.2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应用Simplot软件进行重组分析。结果获得3株CV-B5毒株,分别命名为417/JS/CHN/2013、492/JS/CHN/2013和759/JS/CHN/2014,均属于GI.D3亚型,且在位点5 224~5 696 bp(以Faulkner为参考株)与2008年北京市的CV-B3流行株(GQ141875)发生重组,在位点5 696 bp之后与2009年昆明市的CV-B3流行株(JX843810)发生重组。结论 CV-B5在婴幼儿人群中的感染可能存在严重危害,应加强对CV-B5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监测可能发生的重组。  相似文献   
30.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实时、定量、动态监测的肝细胞癌原位移植模型,并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对裸鼠体内原位肝细胞癌生长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包装pCDH-GFP-Luc质粒,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萤光素酶(Luc)基因通过病毒感染的方式整合到HepG2肝癌细胞染色体中,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GFP+细胞,扩增培养后,将该细胞注射到裸鼠皮下进行成瘤,成瘤后分离肿瘤组织接种裸鼠肝脏,将造模成功的裸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与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50 mg/kg索拉非尼,2/d,连续28 d,每7 d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肝癌细胞在对照组和治疗组裸鼠肝脏内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束后,分离裸鼠肝脏肿瘤,拍照称重。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双荧光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GFP-Luc,体外发光强度与表达萤光素酶的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2=0.9945);建立了肝细胞癌原位移植活体荧光成像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肝脏内肿瘤细胞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治疗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第24、31和38 d,治疗组荧光总光子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瘤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建立了一种肝细胞癌原位移植荧光成像模型,可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对肿瘤大小进行动态定量分析,为抗肝癌药物的药效学评价提供了实时定量分析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