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7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苍耳等48种植物提取物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48种植物的丙酮提取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杀虫活性,并研究了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菜蛾和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触杀作用以及苍耳丙酮提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8种植物中,500g·L^-1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夏至草[Lagopsis supina(Steph.ex Willd.)Ik.-Gal.ex Knorr.]、苍耳及律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的丙酮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较强。在苍耳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苍耳丙酮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最强,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次之。另外,50g·L^-1苍耳丙酮提取物的氯仿萃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最强,24h和48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8.33%和91.67%。  相似文献   
92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比较观察了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叶肉细胞中分离的生活原生质体和失水死亡的原生质体质膜的表面特性.其结果表明,生活原生质体质膜显示极性化状态,不同的细胞及区域质膜脂质分子层的活性状态不同,质膜表面凸凹不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结构.有的细胞质膜表面呈现规则的网格状结构,似脂质与蛋白质结合的复合体,经测定这种结构的直径为(15.8±0.09)nm,高度为(1.9±0.3)nm.通过二维和三维角度观察,在分离的生活原生质体质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颗粒状物.经蛋白酶的处理和作用后,这种质膜表面的颗粒状物普遍发生了构象变化,大的颗粒状物变得松散,宽度增加,高度明显降低.显示这些颗粒状物可能为膜表面的嵌镶蛋白.这些质膜蛋白块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大的蛋白块直径约在200~440nm之间,高度为28~50nm;中等大小的蛋白块直径在40~60nm之间,高度在1.8~5nm;而小蛋白质颗粒直径为12~40nm,高度在0.7~2.2nm.大的蛋白质块上有微孔.此外,分离的生活原生质体质膜表面存在着许多由内吞作用形成的“内陷穴”,一般在15gm。的质膜上有16个大小不等的穴.较大的穴口平均直径为139nm,深度为7.2nm,较小的穴口直径平均是96nm,深度为2.3nm.原生质体失水死亡后,质膜表面极性化状态降低,质膜出现皱褶,脂质分子层结构信息显示扁平状态,嵌镶的蛋白质颗粒少.在这种脱水死亡的原生质体质膜表面上仍能观察到内吞作用形成的内陷穴,但由于原生质体脱水形成皱褶,穴的口径缩小,深度增加.一般大的穴口平均直径为47.4nm,深度为31.9nm;小口径直径为26.5nm,深度为43nm.经测量冬小麦细胞质膜厚度为6.6~9.8nm,有蛋白质的区域较厚.  相似文献   
923.
螺旋霉素(SP)与麦迪霉素(MD)均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并且结构非常相似。螺旋霉素含有3个组分,其结构差异表现在16元内酯环C3上的一个取代基的差异, SP I组分为羟基、SP II组分羟基乙酰化、SP III组分羟基丙酰化; 麦迪霉素是以麦迪霉素A1为主要组分的多组分抗生素, 麦迪霉素16元内酯环C3上连接的均为丙酰化羟基。已知这类抗生素16元内酯环C3羟基酰化是由一种称为3-O-酰基转移酶的蛋白催化完成。本研究将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 F21中的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用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ATCC 21454中的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原位替换后, 发现所产生的螺旋霉素仍然含有3个组分, 并且螺旋霉素III组分也不是主要组分, 说明麦迪霉素3-O-酰基转移酶在螺旋霉素产生菌—S. spiramyceticus F21中不具有16元内酯环C3羟基丙酰化特异性以及酰化高效性, 也提示其在麦迪霉素产生菌中的丙酰化特异性和高效性可能与该菌株(种)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924.
为了研究微囊微环境中渗透压对微囊内不同渗透压敏感性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 分别以渗透压敏感型酿酒酵母Y02724与耐高渗酵母Hansel为细胞模型, 考察了有氧条件下这两种细胞在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Alginate-chitosan-alginate, ACA)微胶囊中的生长、代谢状态。主要检测了细胞比生长速率、最大产物生成量以及代谢物乙醇、甘油分泌量等的变化。实验结果分析表明, 渗透压胁迫可能是导致不同渗透压敏感性细胞在微囊微环境中生长代谢特征变化的因素之一, 即微囊微环境内可能存在渗透压胁迫。  相似文献   
925.
记述了秦岭山区寄生于虹鳟的单殖亚纲一新纪录种:细鳞鲑三代虫Gyrodactylus brachymystacis Ergens,1978,比较了其与我国东北寄生于虹鳟的细鳞鱼三代虫Gyrodactylus lenoki Gussev,1953的区别。初步判断其来源可能一是通过水源来源于秦岭的细鳞鲑,另一种是通过早期虹鳟的引进带人的,其真实的途径及其对环境的风险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6.
酶水解菊芋糖浆发酵生产琥珀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产菊粉酶的一株黑曲霉菌株进行产酶发酵条件和水解条件研究,在30℃,pH 6.0,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为3 d的最适产酶条件下,酶活可以达到45.9 U/mL.以总糖含量为85.2 g/L的菊芋粉为初始底物,最适酶水解条件为温度50℃,加黑曲霉培养液的量为10%(v/v),水解12 h后,水解率达到99.6%.用此酶解液在5 L搅拌发酵罐中进行琥珀酸发酵,初始还原糖浓度53.5 g/L,36 h发酵产琥珀酸43.8 g/L,琥珀酸产率0.83 g/g,糖利用率99.0%,琥珀酸生产强度1.22 g/(L·h).  相似文献   
927.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质粒pBILRA转化烟草(NicotianatabacumL.),该质粒含有由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35S)引导的筛选基因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II)及石蒜凝集素基因(lra)。通过卡那霉素筛选获得了25株独立转基因烟草植株。Westernblot分析表明,石蒜凝集素蛋白在不同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量不同。对转基因T1代植株的遗传分析表明,lra基因在大多数独立转基因植株后代中以孟德尔31的分离比方式遗传。抗虫试验表明,表达较高水平石蒜凝集素蛋白的转基因烟草对桃蚜种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首次报道了表达石蒜凝集素基因的烟草对蚜虫具有抗性。石蒜凝集素基因可用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928.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流行病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和大肠埃希菌(Eco)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我院实验室登记的各种标本中细菌培养的阳性报告,回顾调查了1999年2月~200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01份病历.结果:201份病例送检的标本中,检出产ESBLs细菌76株,检出率37.8%(其中Kpn 25株,Eco 51株).非产ESBLs细菌为125株(其中Kpn 24株,Eco 101株).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侵袭性操作、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的应用、医院感染为产生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14、3.433、2.276、2.665);而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产ESBLs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的应用、医院感染、侵袭性操作.  相似文献   
929.
刘淑明  孙丙寅  郭军战 《生态学报》2008,28(7):3221-3227
通过在杜仲林地种植白三叶草、覆膜和覆秸秆,研究了地面覆盖对8a生皮叶两用杜仲林冠层光能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种植白三叶草、覆膜、覆秸秆和不覆盖条件下,林冠中部的总辐射分别比林冠表面降低了18.8%、20.0%、17.1%、17 1%;在林冠层,不同地面覆盖的林冠下表面接受的地面反射辐射差异较大,种植白三叶草、覆膜和覆秸秆的林冠下表面接收的反射辐射分别较地面无覆盖的高42.8%、56.4%和8.1%,且林冠中部接受的地面反射辐射明显低于林冠下表面;种植白三叶草、覆膜和覆秸秆的林冠中部的净辐射能分别较地面无覆盖的高14.4%、18.5%和5.6%.不同覆盖处理的冠层净辐射垂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在冠层范围内,净辐射能随高度升高呈指数规律增大.  相似文献   
930.
2,4-D、BA对人参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参芽胞、二年生人参根、实生苗(茎、叶)为外植体研究了体细胞胚的发生条件,并对其发生过程中可溶性蛋白、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2,4-D4.0mg/L+BA0.2mg/L;在MS+2,4-D1.0mg/L+KT0.2mg/L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可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在无2,4-D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胚状体。将胚状体转入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之后转入1/2MS培养基上获得再生植株。在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可溶性多糖和可溶性淀粉含量在早期胚时较低,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及PPO活性在早期胚时最高;IAA在早期胚时期含量最高,在成熟胚时期ABA含量最高,而ABA/IAA比值在成熟胚时较高,利于体细胞胚的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