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融合蛋白沉淀技术是一种用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的体外实验技术, 通常利用蛋白亲和标签与探针蛋白融合表达来钓取未知相互作用蛋白或验证已知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其中以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标签最为常用。LMO2(由LIM only缩写得名, 也称Ttg-2或Rbtn2)是一种小分子量难溶蛋白。利用原核系统分别表达了含有GST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两种标签的LMO2融合蛋白, 发现GST-LMO2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 而MBP-LMO2融合蛋白则能够以可溶形式表达, 而且MBP-LMO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ST-LMO2融合蛋白。将可溶性的MBP-LMO2融合蛋白和复性后的GST-LMO2融合蛋白分别用于钓取K562细胞中LMO2的结合蛋白, 结果显示二者都可以结合K562细胞中内源性的GATA1蛋白, 而MBP-LMO2融合蛋白捕获的GATA1蛋白明显多于复性后的GST-LMO2融合蛋白。这一结果提示, 在研究一些分子量小、疏水性强的蛋白质时改变标签蛋白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2.
不同蛋白标签对LMO2融合蛋白沉淀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蛋白沉淀技术是一种用来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的体外实验技术, 通常利用蛋白亲和标签与探针蛋白融合表达来钓取未知相互作用蛋白或验证已知蛋白间的相互作用, 其中以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标签最为常用。LMO2(由LIM only缩写得名, 也称Ttg-2或Rbtn2)是一种小分子量难溶蛋白。利用原核系统分别表达了含有GST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两种标签的LMO2融合蛋白, 发现GST-LMO2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 而MBP-LMO2融合蛋白则能够以可溶形式表达, 而且MBP-LMO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GST-LMO2融合蛋白。将可溶性的MBP-LMO2融合蛋白和复性后的GST-LMO2融合蛋白分别用于钓取K562细胞中LMO2的结合蛋白, 结果显示二者都可以结合K562细胞中内源性的GATA1蛋白, 而MBP-LMO2融合蛋白捕获的GATA1蛋白明显多于复性后的GST-LMO2融合蛋白。这一结果提示, 在研究一些分子量小、疏水性强的蛋白质时改变标签蛋白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3.
依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采用整体设计,统筹考虑模型与实验动物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相似性、模型复制的重复性、可靠性、适用性、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等,以便模型复制的顺利开展。整体性原则应贯穿整个模型复制过程,使复制的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模型复制要落实系统论的相关性原则,一个模型不是孤立的,动物的各系统、各器官、各分子之间是相互联系,人类和动物在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相互联系,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相互联系的,相关性原则为动物模型研究人类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动物模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在研究模型的过程中,要用动态的方法而不是静止的方法来研究动物模型,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成不同的阶段,结合动物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疾病的发展、转归等采用不同的对策。模型的复制采用最优化原则,要求模型设计最优化,选用高质量的实验动物,减少动物使用数量,保护动物福利与伦理,最终实现模型评价体系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4.
应用一种新的高通量SNP检测方法-双色荧光杂交芯片技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应用双色荧光杂交芯片技术对4个品系近交系小鼠的多个基因组DNA 样本进行SNP分型,整合6个SNP位点的芯片杂交信息,对样本所属品系进行判断。研究结果表明SNP检测方法-双色荧光杂交芯片技术能够对选定的6个SNP位点进行高准确率分型;双色荧光杂交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SNP检测的良好工具,适合于对少量近交系品系来源的大样本量小鼠进行遗传污染监测和品系鉴定,并具有扩大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5.
月季花插试验利用水生诱变技术,使月季插穗产生水生根系,以适应水生环境,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介绍了月季花水插生根原理,阐述了试验的方法与步骤并采用追踪拍摄的手法记录月季花水插生根过程,最后指出本实验的意义,旨在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6.
不同林分起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为止已有不同方法构建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但不同林分起源的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很少报道。针对此问题,以150株南方马尾松(Pinus masson iana)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利用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建立不同起源地上生物量以及干材、干皮、树枝和树叶各分项生物量相容的通用性模型。根据分配层次不同,两种方法又各自考虑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两种方案。从直径、树高、地径、枝下高和冠幅5个林分变量中选取不同的变量构建一元、二元和三元生物量模型,并利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消除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结果为: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都能有效保证各分项生物量总和等于总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满足要求。总体而言,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方法比比例平差方法精度高,同时两种方法中总量直接控制法比分级联合控制法预测效果好;各分项生物量模型本身作为权函数能有效消除异方差;各分项对应的三元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次是二元生物量模型,最低是一元生物量模型,但这些差异不是很大。总之,为权衡考虑模型预测精度和调查成本,建议把直径和树高作为协变量利用总量直接控制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对不同起源生物量建模。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菌丝抗原物质的识别特征及其在菌丝上的分布,利用免疫酶染色法(Immunoenzyme assay,IEA)对两株抗羊肚菌单克隆抗体(W8C9,C6A8)在羊肚菌菌丝上对应的特异性结合靶点进行定位研究。初步确定了两株单克隆抗体对应的羊肚菌菌丝抗原在菌丝上的位置,并确定了W8C9、C6A8和兔多克隆抗体稀释后适合工作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0%、4.5%、4.0%。  相似文献   
108.
不同类型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应,在北京市郊国道边或市区内有代表性的绿化带设置30 m宽林带23个,测试不同类型林带对实时交通噪声、模拟交通噪声、白噪声和不同频率噪声(125~8 000 Hz)的降噪值,并分析了季节和距噪声源的距离对各林带降噪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林带的降噪效果有明显差异。对于实时交通噪声,降噪效果最佳的是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和油松-刺柏(Pinus tabulaeformis-Juniperus formosana)混交林,最弱的是旱柳(Salix matsudana)纯林;对于模拟交通噪声,降噪效果最佳的是刺柏-侧柏(Juniperus formosana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国槐(Sophora japonica)纯林,最弱的是旱柳纯林和加杨(Populus×canadensis)纯林;对于白噪声,油松纯林的降噪效果较好,银杏-圆柏(Ginkgo biloba-Sabina chinensis)混交林降噪效果较差。冬季不同林带对不同噪声的衰减效果总体上小于夏季,其中,针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纯林在夏、冬季对实时交通噪声和模拟交通噪声或白噪声的降噪效果接近。10 m宽林带的降噪值随距噪声源距离的变化而差异明显,离噪声源越近降噪效果越好。不同林带对中低频率(2 000 Hz以下)噪声的整体降噪效果优于对高频噪声的降噪效果,其中对500 Hz噪声的降噪值最大,对5 000和8 000 Hz噪声的降噪值最小。为了充分发挥绿化带的降噪功能,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公路绿化带建设中应优先选用针叶混交林或分枝高度较低且分枝多、叶片小而密集的树种;绿化带的宽度至少10 m且应规则种植。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诊治的80例CKD患者作为CKD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和CKD组以及不同CKD分期患者血清Klotho蛋白、FGF-23、RBP4、TWEAK水平及肾功能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Klotho蛋白、FGF-23、RBP4、TWEAK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KD组血清Klotho蛋白、TWEAK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而血清FGF-23、RBP4水平、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明显升高(P<0.05)。Ⅰ~Ⅱ期患者的血清Klotho蛋白、TWEAK水平和GFR最高,其次为Ⅲ~Ⅳ期患者,Ⅴ期患者最低(P<0.05)。而Ⅰ~Ⅱ期患者血清FGF-23、RBP4水平、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最低,其次为Ⅲ~Ⅳ期患者,Ⅴ期患者最高(P<0.05)。Klotho蛋白和TWEAK水平与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呈负相关,与GFR呈正相关(P<0.05)。FGF-23和RBP4水平与血清肌酐、24尿蛋白定量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CKD患者中血清Klotho蛋白、TWEAK水平以及肾功能下降,FGF-23、RBP4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Klotho蛋白、TWEAK、FGF-23、RBP4水平与肾功能及CKD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典型群随机抽样在陕西省白水县抽取同羊样本。采用淀粉凝胶和醋酸纤维薄膜检测12个的结构基因座位的遗传多型性,结果在同羊中发现10个多型座位:运铁蛋白(Tf)、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肽酶(Lap)、芳基酯酶(Ary-Es)、血红蛋白β(Hb-β)、X-蛋白(X-p)、碳酸酐酶(CA)、过氧化氢酶(Ca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赖氨酸(Ly);而白蛋白(Al)和后白蛋白(Po)为单态。采用遗传贴近度和系统关系聚类分析两种方法分析同羊起源及系统地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支持同羊属于蒙古羊系统,同羊起源于蒙古羊,这与同羊的育成史实相符。和聚类分析方法相比,遗传贴近度分析方法可以更为有效地用于中亚以东南绵羊群体的血统判别,可以更有效地反映同羊的育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