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多拷贝策略在小肽表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因工程技术已经在大分子多肽表达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小分子多肽不稳定且易降解,使其表达后很难检测和纯化。多拷贝策略是将目的基因或是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盒首尾串联,而串联构建多拷贝表达载体是目前解决小分子多肽表达量少的有效方法。总结和比较非对称粘性末端互补法、接头连接法、同尾酶法和表达盒串联法在多肽表达方面的应用情况,为小分子多肽的体外表达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2.
太行菊属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河北、河南、山西太行菊属2种植物17个种群的花粉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对其形态进行系统观察和比较,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太行菊属植物的演化进程路线.结果显示:(1)太行菊属花粉为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具3孔沟.(2)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花粉外壁纹饰以刺-颗粒状复合纹饰为主,刺基部膨大,体积较小属小型...  相似文献   
143.
谢华玲  杨艳萍  董瑜  王台 《植物学报》2021,55(6):740-750
苜蓿是草食动物的优质饲草, 被誉为“牧草之王”。发展苜蓿产业对提升我国草食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定性调研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从创新链角度, 研究了全球苜蓿科技产出、代表性国家苜蓿产业格局和全球苜蓿市场贸易等状况及我国苜蓿产业存在的问题, 旨在为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分析发现,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苜蓿生产国, 在苜蓿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品种培育和商业化种植等方面均具有很强的优势, 引领了全球苜蓿产业的发展。欧美等跨国企业掌控着全球苜蓿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 是苜蓿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而亚洲苜蓿产品消费缺口最大。近10年来, 我国在苜蓿科技领域表现活跃, 科技成果产出呈快速增长趋势, 但在成果数量和影响力方面与欧美国家差距明显, 且苜蓿育种进程缓慢, 优质苜蓿产品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综合来看, 我国应持续加大苜蓿的研发力度和科技投入, 推进苜蓿产业化发展, 提升苜蓿产品的自给率, 保障草食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兔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观察其作为种子细胞复合SIS基质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为复合物回植体内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小肠黏膜下层(SIS);取新西兰大白兔分离BMSC,体外培养增殖至P3代,行转染增强型EGFP,转染前后根据增殖速度,绘制生长曲线。然后将转染后的第3代间BMSC,以30×106的浓度接种于1 cm×1 cm大小的SIS支架材料上培养。观察细胞转染后的生长特性,检测复合后的细胞总数,荧光显微镜观察复合后细胞形态。结果 BMSC经转染后生长增殖速度未受明显影响。细胞DNA检测显示复合物培养第7天培养结果显示细胞增殖状态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复合物培养7天细胞增殖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天后呈现老化状态。结论增强型的EGFP转染不影响间充质干细胞传代以及增殖。间充质干细胞-SIS基质复合物体外培养7 d回植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5.
目的:建立一种可重复的、有典型神经损伤症状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为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EBI)的机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采用枕大池穿刺一次注入自体动脉血法建立SAH模型。在4h、8h、12h、24h、48h、72 h时间点,观察比较行为学与脑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1)实验组枕大池和蛛网膜下腔内发现大量的血凝块和血液。(2)实验组光镜下可观察到蛛网膜下腔大量红细胞,神经元细胞水肿,电镜下可见胶质细胞空泡样改变,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肿胀,髓鞘内存在空泡和板层分离现象。(3)实验组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对照组4h出现典型神经系统损伤表现,12h后恢复正常,空白组未见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结论:枕大池一次注血法是一种简便、可重复的症状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模型,适宜于研究早期脑损伤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6.
为分析我国社区儿童皮肤感染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特点及耐药现状,明确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中mecA基因携带情况及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基因分型情况,并为临床治疗选择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对全国13家儿童医院1 416例皮肤感染患儿的皮损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6种抗生素对培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CA-MRSA进行mecA基因检测及SCCmec基因分型。从1 416例患儿皮损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 043株,对16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前3位依次为红霉素97.3%,青霉素96.7%,克林霉素89%,其次为四环素42.2%、氯霉素15%、庆大霉素9.8%、环丙沙星6.6%、复方新诺明4.6%、苯唑西林3.4%、头孢呋辛3.1%、利福平2.4%、头孢曲松1.7%、头孢唑啉1.6%、夫西地酸1.3%、莫匹罗星0.8%。CA-MRSA分离率为3.4%,各地区均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耐药菌株。35株CA-MRSA均携带mecA基因,SCCmec基因分型结果为Ⅳ型14株(40%)、Ⅴ型19株(54.3%)、未定型2株(5.7%)。本研究提示,治疗我国社区儿童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仍首选全身应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和第1、2代头孢菌素,其他可选择的有夫西地酸、复方新诺明、利福平、万古霉素,外用治疗选择莫匹罗星,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我国儿童CA-MRSA中mecA携带率100%,SCCmec Ⅳ和Ⅴ型为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利用胞内代谢物量的差异达到预测大肠埃希氏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方法收集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120株,在头孢他啶存在条件下培养4 h。收集菌体,测定细胞内化合物然后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120株大肠埃希菌的聚类分析结果很好地体现了药物敏感性特征,57株耐药菌中,有5株被误判,准确率为91%;47株中敏菌株中,有8株被误判,准确率为83%;16株敏感菌中有2株被误判;准确率为88%。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菌株的药敏结果,而且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148.
草菇菌丝体与原基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olexa测序技术,对草菇菌丝体和原基进行了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测序,在菌丝体和原基文库中分别得到5701781个和5659262个高质量测序标签(cleantags),对应的标签种数(distinct clean tags)分别为85626和95363。将所有高质量测序标签与参考基因库进行比对,在菌丝体和原基文库中,占标签种数的43.32%和52.57%的标签可以唯一定位(map)到参考序列上,占标签种数的21.65%和21.47%的标签可以被定位到基因组序列上。最终,被菌丝体和原基标签唯一定位的基因数(unambiguous tag-mapped genes)分别为14794和15534。差异基因分析显示,两个文库中共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的基因4163个,其中在原基中上调、下调的基因数分别为2486和1677,只在原基中表达的基因321个。经过Blastnr比对,在原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涉及蛋白质(氨基酸)合成与代谢、糖代谢、脂类代谢和抗逆反应等多个代谢途径。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己糖和乙醇等代谢途径大部分基因下调表达。Pathway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核糖体蛋白的基因均下调表达,表明原基形成时细胞代谢减弱,蛋白质合成量减小。  相似文献   
149.
为澄清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特有属高山豆属(Tibetia)中凉山高山豆(T.liangshanensis)的花粉粒形态及其分类学地位,用电子显微镜重新扫描了本属的花粉粒。报道了除一个可疑种中甸高山豆(T.forrestii)外所有5个种的花粉形态,即高山豆(T.himalaica),云南高山豆(T.yunnanensis),凉山高山豆(T.liangshanensis),黄花高山豆(T.tongolensis)和亚东高山豆(T.yadongensis)。结果纠正了凉山高山豆的花粉粒形态,而另外4个种的花粉粒与之前的研究基本一致,仅在形状和大小上稍有差别。本属的花粉粒呈圆球形或近长球形,表面有穿孔凹陷,3 孔沟和4 孔沟两种花粉类型与高山豆属分为两个组相吻合。但我们发现凉山高山豆的花粉是4 孔沟类型,而不是之前报道的3 孔沟类型。另外,凉山高山豆与中甸高山豆的形态差异明显,凉山高山豆茎长,小叶13~17片,托叶分离,花冠紫色;而中甸高山豆茎短,小叶7~9片,托叶基部合生,花冠黄色,叶片下表皮细胞形态差异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将凉山高山豆独立作为一个种,而不是作为中甸高山豆的异名。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分析改良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 VBAC)评分法联合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在医院就诊的240例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VBAC评分法联合护理干预,实验组为改良VBAC评分法联合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孕妇试产时情况(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和产后住院时间)、孕妇术后并发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和尿潴留)、新生儿并发症(早产,肺炎和新生儿窒息)和分娩成功率。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未改良VBAC评分组,改良VBAC评分法联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剖宫产后阴道试产时的孕妇临床指数,降低孕妇术后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升高分娩成功率(p0.05)。改良VBAC评分法联合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效果和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