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前言 21世纪,世界教育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教育的国际化,高新技术的应用,网络教育的发展等等,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同样,也给植物学教学带来了影响,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基础专业课程。植物学又是一门古老、内容广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同时,它又是一门传统的学科,随着其他新学科的涌现,  相似文献   
102.
adiponectin是脂肪细胞特异分泌的一种活性蛋白质,具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及抗动脉硬化等活性.建立adiponectin基因剔除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敲入小鼠模型,可为整体动物水平研究adiponectin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等提供理想工具.根据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adiponectin基因组序列,设计基因剔除及敲入策略,在adiponectin基因第2和第3号外显子剔除的同时,在其ATG和信号肽序列后顺接LacZ基因完整编码序列,构建完成了Adipo-LacZ-XpPNT基因剔除质粒.通过电穿孔将打靶质粒转入ES细胞,以G418和ganciclovir进行药物筛选,获得药物抗性的ES细胞克隆,PCR和DNA印迹鉴定出正确同源重组克隆.将同源重组的ES细胞克隆注入小鼠囊胚得到嵌合体小鼠,嵌合体小鼠与C57BL/6J小鼠交配产生杂合子小鼠,杂合子间交配获得adiponectin基因剔除LacZ基因敲入纯合子小鼠.经RT-PCR、RNA印迹和ELISA检测证实纯合子小鼠脂肪和血清中adiponectin基因表达呈阴性.RT-PCR、RNA印迹及蛋白质印迹检测发现,LacZ基因在突变小鼠脂肪组织中有特异性表达,其表达谱与内源性adiponectin基因的表达谱一致.但在脂肪组织及外周血中未能检测到LacZ活性,且血清中LacZ蛋白亦呈阴性.由此成功建立了adiponectin基因完全灭活及LacZ基因以内源性adiponectin基因表达谱表达的小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3.
猕猴桃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自然居群SSR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选用的9对SSR引物在两物种中共扩增出104个等位基因。选择频率在20–80%的SSR等位基因,运用等样本对频率方法分别对同域分布的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各1个居群及其中华/美味猕猴桃复合居群进行了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I值计算。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变异在居群内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间结构,尽管近半数或半数以上的等位基因在居群内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但也有相当比例(29.6–48.0%)的等位基因在种内居群中和复合居群中(河南西峡51.0%,陕西商南44.7%)呈现渐变、衰退、双向衰退或侵扰模式。而且其居群内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规律,不论是在种内还是复合居群中都基本一致:相距在100m以内,特别是30m范围内的个体间的等位基因表现出显著性的正相关,但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逐渐显示出负相关,说明猕猴桃属植物的有效传粉距离可能在100m左右,种子散播主要集中在30m的近距离内。猕猴桃自然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是其传粉和种子散播等生物学特性与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近距离的散播、花粉传播的有限距离及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这两个近缘物种居群遗传变异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猕猴桃属植物的遗传变异、居群扩散及其地理系统发育进化等方面的规律,并为制定相应的保育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达乌尔黄鼠实验室饲养、繁殖及其冬眠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实验室条件下达乌尔黄鼠饲养与繁殖的方法及冬眠阵的发生规律,参照野生黄鼠冬眠洞穴的主要生态环境参数,建立人工冬眠屋,采用传统锯末技术记录冬眠阵。结果显示: (1) 处于春季繁殖期的黄鼠应以大鼠饲料为主,辅以少量黄瓜等,夏季活跃期交叉饲喂大鼠饲料与兔饲料,辅以多水的瓜果蔬菜,秋季育肥期以大鼠饲料为主,辅以高脂肪高蛋白的花生、豆类等。(2)雌鼠怀孕期为28 d 左右,哺乳期约一个月,雌鼠每窝产仔4 ~ 8 只,平均5.52 只;初生幼鼠两周内忌换垫料,并避免将异味带入鼠房。(3)黄鼠冬眠期从当年11月下旬至次年3 月上旬,平均93.95 d;冬眠阵睡眠时长平均7. 44 d,阵间激醒时长平均1.36 d,睡眠天数占整个冬眠期的89.9% ;整个冬眠期,黄鼠冬眠阵平均7. 55 个。(4)2009 年秋至2011 年春季,自野外共捕回黄鼠185 只, 存活146 只,存活率78. 9% 。在2006、2009 和2011 年的黄鼠繁殖期,共配对25 对,产仔138 只,成活92 只,成活率为66.7% 。结果表明,野生达乌尔黄鼠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实现繁殖,并可在人工冬眠屋成功冬眠。  相似文献   
105.
以徐长卿子叶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及移植等研究。结果表明,MS+6-BA 0.3 mg/L+NAA 0.2 mg/L+2,4-D 0.4 mg/L是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6-BA 0.8 mg/L+NAA 0.2 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6-BA 0.6 mg/L+NAA 0.2 mg/L是不定芽分化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炉灰渣是试管苗移栽的理想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7%。试管苗移植后长势旺盛,根系发达,当年开花。根据本试验结果可建立徐长卿子叶诱导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6.
沟眶象     
<正>沟眶象为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昆虫。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江苏、陕西、辽宁、甘肃、四川等地,危害臭椿、千头椿等。成虫体长18.5 mm,略发光,前胸、鞘翅基部的大部分及鞘翅端部1/3处密被乳白色和赭色鳞片,额略窄于喙基部,喙的中隆线两侧各有两个明显的沟。成虫以嫩梢、叶片、叶柄为食,造成树木折枝、伤叶、皮层损坏;幼虫咬食皮层,随  相似文献   
107.
不同富硒土壤对烤烟生长及硒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安徽池州烟区不同全硒含量土壤(0.30、0.45、1.00、1.75mg·kg-1)对烤烟生长发育以及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显示:(1)土壤硒含量≤1.00mg·kg-1时能够促进烤烟生长,而土壤硒含量≥1.75mg·kg-1则抑制烤烟的生长。(2)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烤烟根系、茎秆、叶片的硒含量,烟株各部位的硒含量呈现根系叶片茎秆的特点,且根系硒含量是叶片的2~3倍,叶片硒含量则是茎秆的3~4倍。(3)土壤硒含量由0.30mg·kg-1增加至1.75mg·kg-1时,烟株对硒的吸收系数由1.08显著降低至0.36,次级转运系数则由2.84显著升高至4.03,即土壤硒含量增加降低了根系吸收硒的效率,但却增加了硒在叶中的转运和相对累积量。(4)烤烟整株硒的富集量在土壤硒含量为1.00mg·kg-1时达到最大,每株达到72μg。研究表明,在安徽池州烟区的富硒土壤(0.45~1.00 mg·kg-1)上能够生产出富硒(0.15~0.23 mg·kg-1)烟叶,不需要额外添加外源硒,既可以减少生产成本,也能够避免造成水土污染。  相似文献   
108.
奈达铂是铂类第二代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奈达铂对大部分实体瘤,如头颈部肿瘤、食管癌、肺癌、卵巢上皮癌和宫颈癌等有效,其可联合多种化疗药物并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并可作为新辅助化疗应用在癌症术前治疗中。奈达铂的抗肿瘤作用优于顺铂,并且毒性谱有差异。主要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顺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癌症能提高有效率及生存率,明显减轻不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依据NDP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本文就奈达铂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9.
基因治疗是将可具有治疗性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以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或获得性功能缺损疾病的治疗手段,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治疗方法。然而基因治疗面临着一系列一陆床应用障碍,其中缺乏理想的基因输送载体是首要问题。绝大多数基因治疗方案受困缺乏安全有效的基因输送手段,载体要达到目的地发挥作用,需要克服一系列复杂的体内生物屏障,包括细胞外屏障和细胞内屏障。目前基因输送载体主要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其中病毒载体天然进化至可进入宿主细胞,具有输送效率高,靶向性好的特点,但存在长期安全性的缺点。非病毒载体主要包括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由于易于制备和无免疫原性、安全性好,被认为是更有潜力的输送载体,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基因治疗输送屏障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对基因输送载体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检测Pokemon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okemon在52例SCLC肿瘤组织及20例病灶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okemon在正常肺组织中不表达,52例SCLC组织中,35例呈阳性表达,占67.3%。Pokemon的表达与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Pokemon阳性表达者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okemon的表达与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Pokemon的表达与SCLC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0.013)。结论:Pokemon在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预示SCLC患者的预后较差,Pokemon表达可能作为SCLC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