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规范标准的写作也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内涵之一。在处理稿件中发现,有些论文的研究内容很好,但在执行标准规范方面却较差,不利于缩短出版周期,也不利于知识共享。现将植物生态学领域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常见的法定计量单位、专有专用名词的书写标准规范整理如下,便于作者写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2.
烟草叶片愈伤组织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为外植体,在MS (1.0 mg·L-1 6-BA与0.5mg·L-1 2, 4-D)培养基中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材料,检测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BECTLIN Ⅰ基因。RT-PCR检测表明,烟草盆栽实生苗和组培继代苗的叶片及其愈伤组织均有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但组培继代苗叶片愈伤组织的BECTLIN Ⅰ基因表现出持续、稳定的表达,说明培养基中的激素可能对BECTLIN Ⅰ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同时表明烟草叶片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能产生了细胞程序化死亡,其结果可能导致烟草叶片原初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细胞在脱分化阶段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完全相似的胚性细胞。  相似文献   
173.
不同产地丹参叶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产地丹参叶片和叶柄的主要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以期为丹参种源鉴定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应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8个产地丹参叶的解剖结构,测量了表皮、木质部、韧皮部等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产地丹参叶片均为奇数羽状复叶,异面叶,叶片表面均覆有毛被。上下表皮均为1层细胞构成,无角质层;叶柄为半月形,表面亦有毛被。在叶片和叶柄横切面上不同来源丹参的结构有差异。此外,叶的解剖结构可为鉴别主产区和非主产区来源的丹参提供有力依据,并为筛选和培育丹参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有研究发现白介素-17(IL-17)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牙 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着正相关性,但是目前为止白介素-17 对于牙龈上皮细胞的趋化因子生成的影响尚没有研究,所以本课题主 要探索在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中白介素-17 如何通过趋化因子调控炎症反应,并进一步探究其 作用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察细胞中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同时蛋白印 迹法(western blot)观察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的变化。结果:无IL-17 刺激组与IL-17 刺激组比较,IL-17 刺激组的趋化因子白介 素8(CXCL8)分泌量显著性增加而另一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却没有显著变化,并且通过磷酸化I资B 的表达量显 著性增加提示NF-κB 被激活(P<0.05);同时IL-17 刺激组与IL-17+NF-κB抑制剂组比较,IL-17 +NF-κB抑制剂组的CXCL8 分泌 量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I资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NF-κB 的活性被抑制(P<0.05)。结论:NF-κB 对IL-17 刺激下的牙龈上皮 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调控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可能也为将来治疗IL-17 诱导的牙周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5.
摘要 目的: 利用电刺激大鼠的偏头痛动物型, 研究与偏头痛病理生理关系密切的 AKAP5 基因在动物型中的表达。方法: 体 重为 250 克左右 SD 大鼠 27 只, 随机分为 a 对照组 (n=4 ) 、 b 电刺激 30 分钟组(n=6)、 c 电刺激 60 分钟组(n=6)、 d 电刺激 120 分钟 组(n=5)和 e 吗啡干预 + 电刺激 120 分钟组(n=6),共 5 组。对照组不予刺激, 其余各组电刺激不同时间, 各组结束后立即断头取脑, 取出延髓及上颈段 (至颈 2 ), 利用 western-blot 技术对 AKAP5 在三叉神经核尾侧复合体中的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AKAP5 在大鼠 三叉神经核尾侧复合体中有表达, 各组 AKAP5 积分密度比值分别为 2.804, 0.913, 1.383, 0.634, 1.030, 组间表达无显著差异( P=0. 9921> 0.05 )。结论: AKAP5 在电刺激与对照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吗啡对 AKAP5 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6.
姜老师信箱     
<正>蛋白质研讨班学员问:姜老师,您好!我有个实验问题向您请教。我的目的蛋白质应该是碱性,但使用一般的阳离子交换介质都是流穿,只有使用很强的阳离子交换介质,流穿不再有活性,但柱上活性回收很低。ELISA检测发现需要用NaOH洗脱主要部分,洗脱后测不到生物学活性。请问这是什么情况?该如何解决?谢谢您!  相似文献   
177.
地下水位直接影响土壤含水量,进而影响湿地植被生长、分布和演替。本研究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区,基于2014—2018年地下水位野外定点观测数据,分析湿地地下水年内与年际动态变化特征,构建鄱阳湖湿地地下水数值模型,分析地下水流场空间特征以及地下水埋深分布,结合高斯回归方法分析地下水埋深与典型植被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年内洲滩湿地地下水位呈明显的动态变化,且地下水位与湖水位变化高度一致。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与降水量季节性分布之间存在1个月的滞后。年际洲滩湿地地下水位由上游向下游呈减小趋势,且上游洲滩湿地地下水埋深变幅较小(0.1~1.1 m),下游洲滩湿地地下水埋深变幅较大(0.1~5.6 m)。研究区地下水流场由上游丘陵地区指向下游地势相对平坦的湖区,其流向与地形高程变化一致。研究区平均地下水埋深为2.07 m,且由远湖区至近湖区,地下水埋深不断减小。苔草、芦苇、茵陈蒿群落生长的最适地下水埋深分别为1.1、3.7、5.7 m;典型植被的分布对地下水埋深梯度的响应差异显著;茵陈蒿群落的生态幅宽大于苔草和芦苇群落;3种植被群落在地下水埋深1.1~5.7 m范围内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其中,苔草植被分布指数迅速减小,芦苇植被分布指数先增大后减小,茵陈蒿植被分布指数持续增至最大值,在地下水埋深达到5.7 m后开始减小。  相似文献   
178.
使用零信号去趋势法建立了四川甘孜州拉日玛采点川西云杉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结果表明: 云杉树轮年表与雅江3—8月一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由树轮年表当年与次年序列重建了雅江地区1442—2008年3—8月SPEI1指数变化,方差解释量达42.8%。重建序列主要揭示了历史时期SPEI1的低频变化。川西雅江地区3—8月SPEI1在过去567年中存在1442—1465年、1516—1601年和1836—2008年3个偏湿阶段,位于其间的为2个偏干阶段;重建序列在1455—1762年间存在显著变干趋势,而1833—1950年具有显著变湿趋势,1959—2008年的变湿趋势最为明显;3—8月SPEI1重建值在1512、1733、1767、1831、1941、1957和1975年发生了从干旱向湿润的突变,而在1684年与1961年则相反。与周边气候重建序列的对比显示,川西雅江地区3—8月SPEI1重建序列的低频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部年降水量和祁连山东段北坡SPEI05指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相似性。该重建序列对青藏高原东部及青海南部的3—8月SPEI1变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9.
目的:调查北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842例3~5岁健康查体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向儿童主要养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母亲孕期、儿童早期喂养、身体活动和行为习惯、家庭情况和膳食情况等与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信息。以儿童是否超重肥胖为因变量,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23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超重率为10.69%、肥胖率为11.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增重、出生6月内喂养方式、屏幕暴露时长、谷薯类食物食用频率4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过多、出生6月内人工喂养、每日屏幕暴露时长≥1 h、每周食用谷薯类食物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处于较高水平,儿童超重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0.
根据传统形态学特征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将瘦尾虫属(Uroleptus)归入尾柱目(Urostylida).但是,基于单基因和多基因联合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支持瘦尾虫属与散毛目内部类群的亲缘关系更近.为进一步探讨旋唇纲(Spirotrichea)内部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瘦尾虫属的系统发育地位,我们对四种旋唇纲纤毛虫(澳大利亚速体虫(Notohymena australis)、瘦尾虫属未定种(Uroleptus sp.)、弹跳虫属未定种(Halteria sp.)和楯纤虫属未定种(Aspidisca sp.))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并基于151个直系同源基因的51 596个氨基酸位点对旋唇纲开展更全面的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分析结果支持旋唇纲中四个亚纲单系:寡毛亚纲与环毛亚纲聚为姐妹枝,腹毛亚纲与这两个亚纲的亲缘关系更近,游仆亚纲位于旋唇纲的基部.尾柱目非单系,瘦尾虫属与散毛目中的尖毛虫科聚为一支,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支持瘦尾虫属归于散毛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