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冯艳  ;姜日文  ;于龙  ;华泽权 《生物磁学》2014,(18):3438-3440
目的:有研究发现白介素-17(IL-17)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牙周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着正相关性,但是目前为止白介素-17对于牙龈上皮细胞的趋化因子生成的影响尚没有研究,所以本课题主要探索在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中白介素-17如何通过趋化因子调控炎症反应,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察细胞中相关趋化因子分泌,同时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的变化。结果:无IL-17刺激组与IL-17刺激组比较,IL-17刺激组的趋化因子白介素8(CXCL8)分泌量显著性增加而另一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却没有显著变化,并且通过磷酸化IκB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提示NF-κB被激活(P〈0.05);同时IL-17刺激组与IL-17+NF-κB抑制剂组比较,IL-17+NF-κB抑制剂组的CXCL8分泌量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Iκ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NF-κB的活性被抑制(P〈0.05)。结论:NF-κB对IL-17刺激下的牙龈上皮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调控具有关键性作用,同时可能也为将来治疗IL-17诱导的牙周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取大鼠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NCs),于体外培养并由牛垂体提取物(PEX)诱导扩增传代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后,用TNF-α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观察比较不同组别细胞的生长因子分泌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来观察细胞中蛋白的变化。结果:①经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物鉴定,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成功。②无TNF-α刺激组与TNF-α刺激组比较,TNF-α刺激组的生长因子分泌显著性增加,而通过磷酸化IκB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提示NF-κB被激活(P〈0.05);同时TNF-α刺激组与TNF-α+NF-κB抑制剂组比较,TNF-α+NF-κB抑制剂组的生长因子分泌显著降低,而通过磷酸化IκB的表达量显著减少提示NF-κB的活性被抑制(P〈0.05)。结论:NF-κB对TNF-α刺激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生长因子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供体L-精氨酸(L-Arg)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损伤炎症反应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L-Arg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舌下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肺损伤模型,分别于给予LPS3h和6h后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及LPS组,ip)和L-Arg(500mg/kgip)(L-Arg治疗组),治疗3h。每组8只动物。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肺组织中NF-κB的核移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肺损伤后NF-κB活化,明显从细胞浆移位于细胞核,表达量也显著增加;ICAM-1基因表达上调;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肺损伤3h用L-Arg治疗3h后,NF-κB从细胞浆向细胞核的移位被明显限制,NF-κB的表达量、肺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低于相应的LPS组,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肺损伤6h用L-Arg治疗3h对LPS引起的以上变化没有明显影响。结论:LPS3h后给予L-Arg可减轻内毒素性肺损伤,抑制核因子的活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断NF-κB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减轻炎症反应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刺激气道上皮细胞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表达是否涉及核因子κB(NF-κB),并探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对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和NF-κB核转位的影响.方法:A549细胞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和布地奈德共同孵育,以不加任何细胞因子或布地奈德培养的A549细胞为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测定TSLP 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TSLP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1β(10 ng/ml)及IL-4(10 ng/ml)显著刺激A549细胞TSLP mRNA表达,且NF-κB(p65)核转住增加(均P<0.05).布地奈德干预后TSLP mRNA的表达和NF-κB(p65)的核转位显著减少(P<0.05).结论:细胞因子促进气道上皮细胞诱导性表达TSLP与NF-κB激活有关,抑制TSLP表达和NF-κB激活可能是布地奈德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于磊  孔艺蓉  孙维胜  秦璞  冯金环 《生物磁学》2014,(32):6296-6299
目的:探讨NF-κB、IL-17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机制。本文通过观察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NF-κB、IL-17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2月期间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共80例,包括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组,n=40)、非喘息组(肺炎组,n=20)及对照组(n=20),收集所有病例的BALF,进行细胞学分类,RT-PCR法测定BALF中细胞中NF-κB蛋白(P65mRNA)、IL-17mRNA的表达;Western法检测P65蛋白、IL-17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和肺炎组患儿的P65mRNA、IL-17mRNA水平均明显增高;P65蛋白、IL-17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哮喘组患儿的P65mRNA、IL-17mRNA水平、P65蛋白、IL-17蛋白水平较肺炎组高(P〈0.05)。结论:NF-κB、IL-17在哮喘儿童气道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NF-κB通过调控IL-17来实现促进哮喘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7.
8.
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一种主要由T辅助细胞17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L-17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NF-κB、Akt及JAK2/STAT3等信号分子参与IL-17介导的信号通路。本文对IL-17在恶性肿瘤进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内毒素(LPS)诱导RAW264.7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为银杏叶提取物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分别用LPS或EGb761+LPS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细胞中NF-κB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在刺激后2~12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EGb761+LPS组NF-κB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低于LPS组.结果提示LPS可诱导RAW264.7细胞NF-κB活化,导致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增强,而EGb761能抑制NF-κB活化而调节TNF-α、IL-1β、IL-6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高糖刺激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 normal glucose);高糖组(30 mmol/L high glucose);高糖+IL-1β(5ng/ml)组。分别于处理后24h、48h、72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 CK-1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水平。结果高糖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的合成增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标志物CK-18的表达逐渐减少;IL-1β与高糖同时刺激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多,而其自身标志物CK-18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炎症因子IL-1β能增强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