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3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121例,随机分配为微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组。常规切口组采用3.0 mm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案,微切口组采用1.8 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手术前、手术后1日、7日、1个月、3个月监测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1日、7日、1个月、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1日、7日时,两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均较手术前明显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均呈降低趋势,最终与手术前相似。微切口组患者不同时点六角形细胞比例与同期常规切口组比较均显著升高,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同期常规切口组比较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与手术切口有相关性,缩小手术面积的小切口手术使术后修复增快,安全有效,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脑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脑出血组(n=25)、轻度粥样硬化组(n=34)和重度粥样硬化组(n=25)三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颈总动脉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hs-CRP与Hb Alc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四组的IMT、TC、TG、HDL、LDL、hs-CRP和Hb A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CRP和Hb Alc水平在单纯脑出血组轻度粥样硬化组重度粥样硬化组(P0.05);IMT与hs-CRP和Hb Alc均呈现正相关(r=0.388、0.420,P0.05);IMT、hs-CRP和Hb Al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3.065、1.978、1.647,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hs-CRP及Hb Al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筛选能有效中和炭疽毒素和抵抗炭疽毒素损伤细胞的CMG2-Fc(炭疽毒素受体II-人免疫球蛋白Fc段融合蛋白)突变体。方法:运用FoldX等计算软件分析CMG2与PA晶体学结构,设计能提高CMG2-PA亲和力的突变体分子,并与人IgG1Fc片段构成融合基因,转染CHO-S细胞并通过亲和层析获得CMG2-Fc突变体蛋白,通过亲和力检测和细胞保护实验分析各突变体中和炭疽毒素能力。结果:筛选并表达了8个CMG2-Fc突变体分子,亲和力实验显示其中E117Q突变可明显提高CMG2-Fc与PA的亲和力(KD=1.35×10-11 mol/L),细胞保护实验提示E117Q突变能有效提高CMG2-Fc中和炭疽毒素能力(CMG2-Fc(E117Q)的IC50为15 ng/μL,而wt CMG2-Fc的IC50为50ng/μL)。结论:CMG2-Fc(E117Q)突变体分子可作为拮抗炭疽毒素损伤的炭疽治疗药物分子,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摘要:胞外多糖(EPS)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及周围生长介质中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乳酸菌胞外多糖除了具有重要的加工优势外,如提高酸奶等乳制品的粘度、质地和口感,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和主要生物活性,并从胞外多糖的益生元特性、作为肠道能源物质、对肠道细胞的粘附、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免疫五个方面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对胞外多糖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戴丹  徐晓琪  王赛禹  梁逸  李玉  张波 《菌物研究》2019,17(2):116-124
真黏菌是世界性普遍分布的一类原生动物,其生活史具有单核黏变形体和游动胞、多核原质团和具孢子的子实体等阶段。掌握真黏菌生活史的全貌是该类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为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回顾了真黏菌生活史的研究发展,对已报道生活史的物种进行统计分析,以加深对真黏菌生活史的科学认知,为深入研究真黏菌生活史特征等生物学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6.
青鱼野生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12个微卫星标记, 对来自于长江水系4个野生群体(湖北石首、湖南湘江、江苏邗江、浙江嘉兴)和1个养殖群体(江苏吴江)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这12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660—0.923, 表明这12个位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PIC>0.5)。5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介于7.917—11.667, 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介于4.837—6.035; 平均观测杂合度介于0.713—0.861; 平均期望杂合度介于0.749—0.819;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711—0.788, 表明这5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4个野生群体之间遗传距离较近, 养殖群体与这4个野生群体遗传距离均较远。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 湘江群体和石首群体首先聚为一支, 然后与邗江群体和嘉兴群体聚为一支, 最后与吴江养殖群体聚为一支。这12个微卫星位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特征, 可以用于青鱼不同群体的种质资源的评估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7.
为解决樟叶越桔(Vaccinium dunalianum)组培苗生根质量不佳、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该研究以樟叶越桔继代苗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从激素类型及浓度、培养基类型和蔗糖质量浓度对其生根的适宜条件进行筛选,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樟叶越桔移栽苗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类型和浓度、培养基类型对樟叶越桔生根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蔗糖质量浓度;最适合樟叶越桔生根的激素及浓度为IBA2.0 mg·L~(-1)、基本培养基类型为1/4MS、蔗糖质量浓度为15 g·L~(-1),樟叶越桔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IBA 2.0 mg·L~(-1)+活性炭0.1 g·L~(-1)+蔗糖15 g·L~(-1),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为每株7.67条;根系呈辐射状、基部无愈伤组织,组培苗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樟叶越桔组培苗移栽时以全腐殖土基质为佳,成活率为83.7%,植株叶片舒展,生长状况良好。该研究建立的优化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樟叶越桔组培生根苗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解决了后期移栽成活困难的问题,为优良的樟叶越桔植株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8.
【背景】杨树溃疡病是一种主要由葡萄座腔菌引起的杨树枝干病害,危害严重。前期从杨树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细菌N6-34,研究表明该菌株拮抗效果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目的】对拮抗细菌N6-34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活性物质组分的结构。【方法】通过硫酸铵盐析、甲醇抽提、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N6-34菌株的抗菌活性物质,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N6-34菌株发酵液经多步分离纯化,共获得14个组分,其中有13个组分具有抗菌活性,经一级质谱分析,获得了13种抗菌活性组分的分子量;经二级质谱分析,将13种抗菌活性物质鉴定为Fengycin A或Fengycin B的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结论】从N6-34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13种抗菌成分,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青鱼微卫星标记的开发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开发青鱼的微卫星标记能为青鱼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更多工具。本研究使用磁珠富集法,利用生物素探针(CA)10和(GACA)6,富集得到青鱼基因组微卫星片段,进一步通过设计微卫星引物检验其在青鱼原种群体中的有效性和多态性水平。结果显示,所构建文库中849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序列,通过利用PCR技术在吴江原种青鱼36个个体中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了25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7.08和3.526,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02和0.61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8。其中,Mp23、Mp27和Mp35这3个位点极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 0.01)。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标记能为青鱼种质资源的评价和保护等研究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利用闪式提取与超声提取相结合的方法从蚯蚓中提取纯化了谷胱甘肽还原酶(GR),利用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GR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 H值7.5,料液比1∶5,闪提时间45 s,超声时间15 min。提取的GR比活力达到655.9 U/mg pr.,纯化了32.3倍,回收率为58.4%。利用SDS-PAGE电泳测得蚯蚓GR的分子量为110 k Da。GR的最适p H值和温度分别为8.0和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