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吴丽云  曹帮华 《植物学报》2005,22(6):668-672
将盐碱地和正常地上采集的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和苦楝(Melia azedarach)种子在不同盐浓度下做发芽实验, 测定两类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 比较两种种子在不同盐胁迫下的发芽情况、幼苗保护性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绒毛白蜡比苦楝种子抗盐萌发能力强, 比较适合在盐碱地上种植。正常地上采集的两类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高于盐碱地上采集的相应种子, 产自正常地的绒毛白蜡种子活力随盐胁迫的增强而逐渐增大, 苦楝却相反。盐碱地上采集的两类种子形成的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正常地上采集的相应种子形成的幼苗, 以绒毛白蜡幼苗为最高; 丙二醛含量则是产自盐碱地的幼苗低于正常地幼苗, 以绒毛白蜡为最低。  相似文献   
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国茶中的黄酮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五种中国茶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黄酮醇的三种单体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不同种类茶叶中黄酮醇含量的差异,同时还比较了不同地区绿茶中黄酮醇的含量,并对可能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三种黄酮醇的含量呈现一定规律性,不同种类茶叶中黄酮醇的含量受生产工艺的影响比较大,而不同地区的绿茶中黄酮醇的含量则受日照与培育种类的影响较大。同时,对测定的色谱条件也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43.
光叶楮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植物名称光叶楮(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又名构树. 2材料类别茎尖与茎段. 3培养条件启动培养基:(1)MS 6-BA 1.0 mg·L-1(单位下同) NAA 0.5.增殖培养基:(2)MS 6-BA0.5 NAA 0.02;(3)MS 6-BA 1.0 NAA 0.2;(4)MS 6-BA 1.5 NAA 0.1;(5)MS 6-BA 1.5 NAA 0.5.生根培养基:(6)1/2MS IBA 0.5;(7)1/2MS NAA0.3;(8)MS 6-BA 0.2 NAA 0.01.以上培养基均添加3%蔗糖、0.7%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28℃,光照12 h·d-1,光照度2 000lx.  相似文献   
144.
圈养条件下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的食物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食物对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Latin ridibundus)的影响受到普遍关注.为18只红嘴鸥提供2~6种食物连续圈养4个周期共28 d后放飞,以探讨其食物选择特点.结果表明:1红嘴鸥偏爱新鲜的泥鳅、小鱼、小虾等,但也取食干鱼,以及面包、专用饲料、白菜等;2红嘴鸥昼夜取食,全天食物总消耗量随食物类别增多而增加,为14.4~118.6 g/d,平均(62.67±30.10)g/d,但受取食行为及食物可口性的影响;3红嘴鸥有群体取食特点,少数个体的取食诱导,导致某种食物或者某天的食物日消耗量增大;④改变食物构成时,红嘴鸥要经过1~2 d的取食试探才能正常取食,短期饥饿弱化了这种试探过程;⑤食物不是影响越冬红嘴鸥体重的惟一因素,圈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但其体重减少,而同期野外红嘴鸥的体重则从274 g增加到369 g.作者认为,在滇池地区越冬红嘴鸥取食大量面包和专用饲料是对食物短缺胁迫的适应.  相似文献   
145.
灵芝醇溶酸性组分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灵芝醇溶酸性组分(ethanol-soluble and acidic components,ESAC)的抗肿瘤作用。用溶剂提取法从灵芝精粉中提取ESAC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利用MTT法检测ESAC对3种细胞系(人肝癌系BEL7402、人宫颈上皮癌细胞系HeLa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体外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腹腔注射给药测定ESAC对BEL7402瘤株在裸鼠皮下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ESAC对3种细胞的毒性有较大差异,IC50值分别为12.4μg/mL(BEL7402)、129.2μg/mL(HeLa)和526.6μg/mL(HU-VEC)。动物实验表明,20mg/kg/d ESAC组的肿瘤抑制率为43.9%,而5mg/kg/d组的肿瘤抑制率高达74.9%,且毒副作用较小。本文结果提示,灵芝ESAC组分对肝癌生长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小桐子(Jatropha curcas)种子含油率高,油脂组成适合于生产生物燃油,是制备航空生物燃油和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小桐子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雌雄花着生于同一花序,其花序中雌花比例很低,可能是其种子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研究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外源喷施处理小桐子花序芽对其花和种子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赤霉素处理能够诱导小桐子产生两性花,且处理浓度越高,两性花数量越多;随着两性花数量的增加,雌花数量相应越少,但雌花与两性花数量之和在各处理和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赤霉素诱导出的两性花可能来源于雌花。另外,高浓度(500~1500mg·L-1)的赤霉素处理会导致小桐子的种子不能正常发育, 表现为每个果实中的种子数量、大小、单粒种子重量、每个果序的种子重量以及种子的含油量都显著减少。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赤霉素在小桐子花器官形成及种子发育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理作用,为从分子水平上对小桐子进行遗传改良、提高其种子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7.
在真核细胞中已发现两条主要降解途径,即自噬系统和蛋白酶体系统.长期以来,这两条降解途径一直被认作是完全独立的路径,然而最近的证据强烈提示,这两条主要降解途径之间相互联系.其中,发现干扰这两条途径的任一条可影响另一条途径的活性,抑制蛋白酶体可刺激自噬活性.同时发现泛素的作用比先前想象更广泛,不仅具有标记蛋白酶体降解蛋白质这一 “经典作用”,还涉及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底物泛素化,是这些主要降解途径的共同标签.这些降解系统分享某些底物和调节分子,显示协同作用,在某些背景下,显示补偿功能.降解系统之间的协同和补偿作用在许多细胞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因此这些降解系统异常或联系失常不仅导致细胞功能的异常,而且也与多种重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这些降解途径功能及其联系的深入了解可拓展人们对这些降解途径的认识,有助于对多种细胞分解代谢过程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相关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48.
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又名茧草菌素,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抗紫外辐射、抗血小板凝结和镇痛等效用,是集医药保健、化妆品等多项开发潜力于一身的生物资源,也是衡量虫草制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指标。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菌丝体中HEA进行检测,以HEA的产量为指标,考察不同培养方法、培养基及其组分、前体物和氨基酸对粉被虫草(Cordyceps pruinosaPetch)cp菌株产HE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沙氏培养基上,静置培养120 d,cp菌株HEA的产量明显优于摇床培养20 d和发酵罐培养3 d的产量,说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cp菌株中HEA的累积会逐步增加。在静置培养条件下,cp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HEA的产量明显优于沙氏培养基和PD培养基,HEA的产量是沙氏培养基的3.7倍,是PD培养基的4.48倍。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静置培养120 d进行碳、氮源的筛选中,最有利于cp菌株产HEA的是蔗糖和硝酸钠;在无机盐的筛选中,K2HPO4是促进cp菌株累积HEA最主要的无机盐,其HEA产量较对照(不添加无机盐的查氏培养基)提高了58.2倍;在查氏培养基上添加不同前体物和氨基酸,发现其结构类似物腺苷、次黄嘌呤和腺嘌呤都有促进cp菌株累积HEA的能力,其中腺苷和次黄嘌呤的效果最好,能提高HEA产量60%以上;添加的14种氨基酸中有组氨酸、L-谷氨酸、甘氨酸、天门冬酰胺、丝氨酸、亮氨酸、L-丙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等9种氨基酸能促进cp菌株产HEA的能力,其中组氨酸是最有利于cp菌株累积HEA的氨基酸,其HEA产量较ck(查氏培养基)提高251.68%,HEA产量达到(45.56±2.8)mg/L,菌丝体中HEA含量达到(4 633.10±65.65)μg/g。  相似文献   
149.
目的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IST2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对932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32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426例,总检出率45.7%,其中Uu阳性354例(37.9%),Mh阳性14例(1.5%),Uu+Mh阳性58例(6.2%);药敏结果表明,Uu与Mh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较为敏感,Uu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而Mh对克拉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较高,主要以Uu为主,Uu和Mh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的相关性,为及时防止脑梗死的发病及早期诊断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运用SPSS 20.0软件包对256例脑梗死患者和21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脑梗死组分为三组:单纯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血脂水平的分析比较。结果: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糖、hs-CRP水平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比值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三组不同的病例组中血脂(TC、TG、LDL-C、TC/HDL-C)水平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HDL-C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HCY、hs-CRP水平增高及血脂异常均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预防及治疗脑梗死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