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免疫缺陷个体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目前尚无理想RSV感染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我们用细胞免疫缺陷裸鼠感染RSV,旨在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为RSV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裸鼠滴鼻感染RS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SV抗原阳性,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并持续到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检测RSV抗原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肺组织病理学显示RSV感染导致裸鼠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间质性炎症,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可见到细胞内病毒颗粒和气血屏障的破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显示裸鼠RSV感染炎症高峰在感染后第9天。裸鼠RSV感染的病毒复制和病理改变特点与人相似,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客观而实用的评价抗RSV制剂效果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92.
2007年广西早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虫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全国连续大暴发,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广西是境外虫源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分析其早稻田褐飞虱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对全国褐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的方法研究了2007年南宁地区早稻田的褐飞虱发生动态和世代种群特征,分析全区灯诱数据确定迁入高峰期,并运用美国NOAA网站的HYSPLIT平台对2007年广西褐飞虱早期的6段迁入高峰期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广西南宁地区褐飞虱在晚熟品种田的发生虫量明显高于早熟品种田,发生、危害期明显延长,为我国北方其他稻区的褐飞虱的迁入积累了充足的虫源基数。(2)确定了南宁地区的早稻田褐飞虱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第2代属于大部迁入型;第3代前期属于本地繁殖,部分迁入型,后期属部分迁出型;第4代属于大部分迁出型。(3)4月下旬-5月上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中部的地区(18°-20°N);5月中下旬,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较北的地区(20°-22°N),部分来自我国海南省和雷州半岛;而6月上旬桂北地区大规模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东北部、广西西南部;低空急流为广西褐飞虱大规模迁入提供了运载气流,而当时的降雨是迫使褐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甲醛脱氢酶(FADH)属于中等锌链醇脱氢酶家族中的一员,存在于绝大多数原核生物以及所有的真核生物中,是微生物中主要用于甲醛解毒的酶。近年来一些研究确定甲醛脱氢酶还具有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的活性,用于调节内源性NO的动态平衡。对微生物甲醛脱氢酶的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基因克隆以及在环保上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4.
山豆根木葡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山豆根中一种木葡聚糖的结构.用1mol/LNaOH提取,DEAE-SephadexA-25离子交换柱层析,Fehling试剂分级得到山豆根木葡聚糖组分SSb-1FA,用完全酸水解,甲基化分析,部分酸水解,三氧化铬氧化和1H,13C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Sb-1FA的分子量为2.6×104,比旋光度[α]20D=+10.9°(c0.22,H2O),由L-Fuc,D-Xyl,D-Gal和D-Glc组成,摩尔比为:2.929.97.559.8.SSb-1FA由1→4连接的β-D-Glc残基构成主链,分枝有α-D-Xyl(1→,β-D-Gal(1→2)α-D-Xyl(1→等类型,部分非还原末端由L-Fuc(1→构成.  相似文献   
95.
利用真核表达系统稳定表达HA重组蛋白并评价其免疫原性及攻毒保护效果,为重组流感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以H1N1型流感病毒HA胞外区域序列为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KS001-HA并转染至CHO细胞得到表达重组蛋白rHA的单克隆细胞株,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rHA。将rHA与佐剂联合免疫小鼠以评估免疫原性,并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攻毒,监测小鼠存活率和体重变化,检测其肺组织病毒载量,并分析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重组质粒KS001-HA在CHO细胞中稳定整合并分泌表达rHA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70 kD,经PNGaseF酶处理后,蛋白大小变为60kD。纯化后rHA蛋白纯度>95%。加强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效价显著增强,佐剂配伍免疫效果优于rHA单独免疫,其中HA203佐剂配伍组15、30、60μg剂量组免疫效应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H1N1疫苗原液组。攻毒后HA203佐剂配伍组无小鼠死亡,小鼠体重平均下降率低于10%,肺组织肺泡结构清晰,仅见肺泡壁轻度增厚,伴随少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仅检测到少量呈灶性分布的棕黄色颗粒。本研究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KS001-HA,于CHO细胞中表达,并...  相似文献   
96.
作者对吉林省内栽植的十一个山楂品种果实进行了氨基酸的分析。在测试的品种中含16种氨基酸和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各品种间含氨基酸总量变化较大。同时每一品种所含各同种氨基酸高量与低量相比为1.2—5.0倍。各品种氨基酸含量除与本品种遗传特性有关外,同时与栽植地的立地环境有很大关系。同一品种与不同品种,在不同的立地环境栽植其氨基酸的量均有变化。  相似文献   
97.
已知水稻种子具有无氧呼吸系统。早期的许多研究,都证明水稻种子在低氧分压甚至完全缺氧环境中依然可以萌发。但人们也可以观察到吸水后的水稻种子在一定的密闭环境中又缺少萌动发芽能力,可以预计,影响水稻种子萌发生长是和缺氧下酵解释放高浓度二氧化碳密切相关。过去的一些报告,着重研究缺氧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而对自然界中常遇到的低氧所伴随产生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下的种子萌发,却研究较  相似文献   
98.
马飞  丁宗泽  沈龙元  程遐年 《生态学报》2001,21(9):1542-1558
利用我国长江流域的吴县1979-1990年及太湖地区农科所1986-1998年6-11月份褐飞虱田间发生时间序列资料,将褐飞虱发生的一维时间序列拓展到多维相空间中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长江流域短期褐飞虱发生演化,在相空间中存在吸引子,并具有分维结构,其维数分别是1.6和0.68,为混沌吸引子(或奇异吸子);(2)就我国长江流域褐飞虱发生的短期变化而言,为了能在维相空间支撑上述奇怪吸引了,最好选取4个变量或建立最低为4阶的动力学模型式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9.
水稻品种抗性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TN1、N22、AsD7和Ptb33等4个抗虫性差异明显的水稻品种测定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它们上面的栖息率、落卵量、卵存活率、若虫存活和发育状况,以及后代种群数量表现。结果表明,Ptb33通过减少2种飞虱的栖息率、落卵量,降低卵和若虫存活率,延长若虫的发育时间,抑制后代的种群数量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抗性。N22对白背飞虱、AsD7对褐飞虱的后代种群建立与发展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2种飞虱在TN1上  相似文献   
100.
Nature Biotechnology 2000年18卷3期249页报道:日本九州大学的科学家们已培育成功一种可在高温下维持光合作用的转基因烟草(Science287,476~479,2000)。鉴于沙漠植物的叶绿体可在高温下减少三烯脂肪酸的合成,科学家们培育了含有来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附加的叶绿体特异△-3去饱和酶(脱氢酶)基因的两个转基因烟草株系。互阻遏作用导致△-3去饱和酶基因在这些植株中的表达下降,以及与此伴随的三烯脂肪酸的相应减少。因此,这种转基因植株40℃高温下的光合作用活性可高于25℃下的活性(但40℃可极大地降低野生型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科学家们提示,利用内源基因可避免利-46用外源DNA进行基因操作时发生的有害效应。这个研究组的植物生理学家KohIba说:“此项研究给予我们的启迪是,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可育成新的农作物或树木,以适应无可避免的全球性气候变化。例如可使寒冷地区的树木适应于高温环境”。汪开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