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PCR法扩增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透明颤菌染色体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获取透明颤菌(Vitreoscilla)血红蛋白基因(vgb)。在多聚合酶链式反应中采用碱变性模板与热启动等方法进行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体外扩增,成功地扩增出约0.5 kb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并对vgb的PCR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取理想的目的基因PCR反应的综合参数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2.
三叶草斑潜蝇的寄生蜂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Burgess)的寄生蜂种类、生物学特性、寄主选择性和农药对寄生蜂的影响及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3.
基于茶树全基因组数据,筛选鉴定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tze.)TATA元件调控因子(TATA element modulatory factor,TMF)CsTMFs家族成员。克隆茶树叶片中CsTMFs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全长。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sTMFs的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理化性质、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检测冷胁迫和干旱胁迫下CsTMFs在茶树叶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sTMFs家族有2个CsTMF基因,序列CDS区长度分别为2 934和2 904 bp,均具有TMF-DNA-bd和TMF-TATA-bd完整保守结构域。CsTMF1和CsTMF2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CsTMF1在花与茎中表达较高,CsTMF2在成熟叶与茎中表达较高。CsTMF1受冷胁迫诱导,CsTMF2受冷胁迫和干旱胁迫抑制。  相似文献   
44.
超滤     
前言超滤是近年日益引入注目和采用的生化分离技术之一。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易掌握;操作中既无相的变化和离子状态的变化,又无温度的变化。超滤在实验室方面的应用有:  相似文献   
45.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及其病原菌的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细菌性枯萎病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 ,该病害通过带菌的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 ,对该病菌的检测成为防止和控制该病害的重要手段。介绍现有的检测该病菌的各种方法 ,即黑色素选择培养法、double sandwichELISA以及RAPD PCR ,LCR PCR ,Nested PCR ,multiplePCR和荧光实时PCR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并对这些方法的特性进行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Ypel3基因的时空特异性表达与调控,为后续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取胎龄(E)10.5、12.5、14.5、16.5和18.5 d的小鼠胚胎,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研究Ypel3基因mRNA的时序性动态表达谱;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Ypel3基因mRNA在胚胎发育E11.5和E15.5的空间表达谱;应用定量RT-PCR技术检测表观遗传学修饰对Ypel3基因mRNA表达丰度的影响。结果:定量RT-PCR表明该基因从胚胎发育的早中期开始表达,到出生前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原位杂交显示E11.5信号出现在脑和心脏中,E15.5信号在脑、舌、心、肺、胸腺、肝、肾等主要脏器中均有表达;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胞苷(5-Aza)处理的Neuro-2a(N2a)细胞中,Ypel3的表达水平未产生显著变化,而去乙酰化酶抑制剂4-苯丁酸(4-PBA)处理后该基因表达显著升高,5-Aza和4-PBA联合处理后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Ypel3基因在小鼠胚胎发育各阶段有广泛的表达,提示其具有重要作用,且该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47.
报道了一种筛选高表达融合蛋白HSA-IL-11的毕赤酵母转化子的免疫双膜筛选法.将生长在醋酸纤维素滤膜上的转化子进行原位诱导,再用硝酸纤维素滤膜对表达的蛋白进行原位捕捉,并经封闭过夜后使用抗HSA抗体进行免疫杂交,再用标记二抗进行显色.根据显色强弱将转化子分为强阳性、中等和阴性三类,再用抗IL-11抗体进行复筛验证.结...  相似文献   
48.
郭子丹  胡琦  李雪  吴琼  李庆军  康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23(23):4542-4544,4551
目的:对一中国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缝性白内障家系进行晶体蛋白基因(CRYAA、CRYAB、CRYBB2、CRYGC、CRYGD)的突变筛查。方法:对一中国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研究,通过直接测序,筛查此家系中全部患者的CRYAA、CRYAB、CRYBB2、CRYGC和CRYGD基因外显子以及临近的内含子的剪接位点。结果:直接测序后发现该缝性白内障家系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临近的内含子中,均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CRYAA、CRYAB、CRYBB2、CRYGC和CRYGD为该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非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49.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组织环境,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究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和促瘤机制对发掘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间充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为切入点,概述它们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肿瘤微环境通过抑制免疫细胞、调控间充质细胞和诱导血管生成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调控机制,最后对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疗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I型胶原α1链(collagen I alpha-1,COL1A1)基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 IGF-1)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7年1月经我院眼科视光学中心诊疗的高度近视眼患者286例(病例组)及正常对照者201例(对照组),病例组按照眼球中轴长度分为A组(眼轴长度≥27 mm)126例和B组(眼轴长度27 mm)160例。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受试者外周静脉抗凝血中的基因组DNA,采用多重PCR反应和基因测序得到目标片段COL1A1基因的多态位点rs2075555、rs2075554、rs2269336、rs1107946、rs1007086,IGF-1基因的多态位点rs12423791、rs10860860、rs2946834、rs6214的碱基序列,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分布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COL1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IGF-1基因的rs1242379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6),其他3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A组和对照组及A组和B组之间COL1A1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GF-1基因的rs12423791位点有统计学差异(P=0.033)。结论:胶原类基因COL1A1的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IGF-1基因的rs12423791位点的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