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是生化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学生练习纸层析技术常采用的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72.
马铃薯块茎发芽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促进发芽的酚类物质 ,块茎发芽过程中 ,酚类物质含量增加 ,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降低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在萌发初期升高 ,以后随着芽的生长又下降  相似文献   
73.
该研究根据川西獐牙菜转录组信息获得7-脱氧马钱子酸羟化酶(SmDL7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该基因进行同源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以探讨川西獐牙菜裂环烯醚萜合成途径中关键酶7-脱氧马钱子酸羟化酶(SmDL7H)基因的功能,为研究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了川西獐牙菜SmDL7 H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H243070);SmDL7 H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554bp,编码51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9.5kD,等电点9.02;生物信息学预测SmDL7 H基因编码蛋白无信号肽。(2)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显示,SmDL7 H编码的蛋白与滇龙胆、长春花、金银花等植物的DL7 H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较高相似性。(3)将SmDL7 H基因连接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用0.1mol/L IPTG于25℃诱导12h,原核表达分析发现在59.5kD处有目的蛋白出现,表明与之前预测的蛋白大小一致。(4)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mDL7 H基因在川西獐牙菜叶、茎、花、根、愈伤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74.
地形是土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为揭示不同地形梯度下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以1995、2005和2015年3期福州市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运用地形位指数、土地利用分布指数、地学信息图谱分析和景观指数等方法,探讨景观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以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研究区林地主要位于中低、中高和高等级地形位,农地、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位于低等级地形位.1995—2015年,福州市林地、农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增加.景观类型变化以稳定型为主,主要分布于中低、中高及高等级地形梯度区域;景观格局在地形梯度上变化差异明显,低地形位区域景观类型主要转向建设用地,而在中低及中高地形位区域,主要发生农地与林地的交替转变.研究区景观格局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等属性逐年上升,随着地形梯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75.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董建文  时安云 《生理学报》1997,49(6):644-648
体外培养扔兔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缺氧30min后复氧10min,可以发现缺氧后复氧可引起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量,细胞悬液丙二醛含量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合成释放一氧化氮减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EC的这些损伤在缺氧期间即有表现,复氧后更为加剧。而在缺氧前预先加入终浓度为2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改善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缺氧复氧对EC的损伤。  相似文献   
76.
对6~8周龄Wistar大白鼠随机抽样,♂136只,♀137只,眼底静脉丛抽血,用赖氏法测血清谷丙转氨酶,按统计学原理进行统计,并对总体正常值范围估计。结果,♂:X±S=4013±1413,μ±SX=4013±121,μ的可信区间估计为3772~4254(95%可信度)和3695~4331)99%可信度,正常值范围估计为13~69(含95%总体)和9~77(含99%总体);♀:X±S=3816±1551,μ±SX=3816±133,μ的可信区间估计为3553~4079(95%可信度)和3468~4164(99%可信度),正常值范围估计为9~70(含95%总体)和6~81(含99%总体),单位均为卡门氏单位,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7.
采用Li-8150多通道土壤呼吸自动测量系统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呼吸进行全年连续测定,同步测量了温度、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以及叶面积指数等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呼吸日动态在全年尺度上多呈单峰型,但在受到土壤封冻和地表积水干扰时,土壤呼吸日动态呈多峰型.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特征,总体呈单峰型,年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0.85 μmol CO2·m-2·s-1,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为1.22 μmol CO2·m-2·s-1.在全年尺度上,土壤温度是滨海湿地土壤呼吸的主要控制因子,可解释全年土壤呼吸87.5%的变化.在生长季尺度上,土壤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对土壤呼吸的协同影响达到85%.  相似文献   
78.
紧密连接存在于所有上皮或内皮细胞间连接的最顶端,是物质经过旁细胞途径进行物质转运的结构基础,具有"屏障"和"栅栏"的作用。在炎症及免疫因素介导的多种疾病中,如炎症性肠病、囊肿性纤维化、舍格伦综合征和神经系统炎症等,患者血清及疾病累及的上皮或内皮组织均出现多种促炎因子含量升高。促炎因子作用于相关的上皮或内皮组织,通过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构和功能从而调控上皮或内皮的旁细胞途径通透性,是炎症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本文重点综述了促炎因子对肠道、呼吸道、唾液腺上皮以及脑微血管内皮紧密连接的调控及其相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9.
病毒的命名过去不够统一,有些病毒是以宿主、病理特点、致病症状、病毒颗粒形态进行命名,有些病毒是以地名和人名进行命名,还有些病毒是以字母和数字命名。病毒的分类系统也不一致,动物病毒分类等级设立科、属、种;而植物病毒分为组、亚组、种。为了力求分类和命名的统一,1992年Martelli首先提出了植物病毒的科、属、种分类原则,1993年8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第9届国际病毒大会上,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采纳了这一分类原则,并且新设立了一些植物病毒的科、属[1],1995年在ICTV所公布的病毒…  相似文献   
80.
麻竹不同造林方式对当年新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94~1996年在福建南靖县进行麻竹(DendrocalamuslatiflorusMunro)扦插苗造林和移栽母竹造林试验,扦插苗造林发笋数比移栽母竹造林发笋数多025个/丛,新竹直径大121cm。扦插苗造林后,当年萌动新竹越多,新竹直径呈增大的趋势,随着新竹萌发的先后顺序,扦插苗造林的新竹平均直径也有相应增大的趋势。移栽母竹造林当年,新竹的大小受新竹数和母竹直径的影响显著,新竹直径与母竹直径呈正相关,新竹越多,新竹直径呈减小的趋势,其新竹平均直径随萌发先后也呈依次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