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71.
目的 研究江西地区畲族人群pcsk9基因SNP位点的变异,为开展冠心病风险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 通过SNaPshot法对84例畲族人外周血DNA pcsk9基因外显子7个SNP位点进行分型,ABI 3730XL扫描分型结果.结果 7个SNP位点中,仅rs505151A/G位点检测到基因变异,其G基因的频率为0.036.结论 江西地区畲族人群pcsk9基因7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国内外其他民族间均存在一定差异,提示畲族人群可能具有独特的冠心病风险标记位点及变异特征.本研究为开展畲族人群pcsk9基因的冠心病风险关联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2.
【目的】对茎瘤芥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微生物菌群构成,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评估其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能力,为茎瘤芥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种资源的挖掘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重庆市涪陵区二渡村和邓家村的茎瘤芥根,分离培养根际微生物菌株,通过菌株形态观察和看家基因的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归类和保存。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利用Pacbio RS II和Illumina HiSeq平台完成全基因组测序,通过antiSMASH分析评估其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潜力,克隆目的基因簇并进行异源表达和产物鉴定。【结果】分离得到256株微生物,初步鉴定120株;从中鉴定了一株产紫色杆菌素的杜擀氏菌BjR8,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发现该菌基因组为一条环状染色体,全长7 205 593 bp,GC含量为64.67%,含有6 241个编码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基因组含有9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7个基因簇与已知化合物编码基因簇同源性较低,说明该菌具有产生多种新型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克隆得到紫色杆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并在变铅青链霉菌TK23中完成了异源表达。【结论】从茎瘤芥根际分离得到256株微生物,初步分析了茎瘤芥根际的微生物菌群构成;完成了一株产紫色杆菌素杜擀氏菌的基因组测定与分析,从中克隆了紫色杆菌素基因簇,并成功在链霉菌中实现异源表达。  相似文献   
573.
目的 趋流,意即在水中调整身体方向并逆流而上的能力,是一种在大多数鱼类与两栖类动物中存在的保守行为。虽然关于趋流的研究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并且近年来斑马鱼幼鱼趋流行为的理论机制也被提出,但是分布式的神经环路是如何整合多感知信息、做出决策、并实现行为控制仍然是个未知数。对自由运动的斑马鱼进行全脑神经活动成像为理解这一困难的问题提供了特殊的机会。方法 本文开发了一种微流控装置精确控制环境水流并激发斑马鱼的趋流行为。将该微流控芯片与扩增视野光场显微镜以及追踪系统整合,从而记录自由行为下斑马鱼全脑的神经活动。结果 在整合的微流控装置中稳定观察到了斑马鱼在水流中保持自身位置不变、逆流而上等刻板的趋流行为现象。与此同时,实现了对斑马鱼幼鱼趋流行为过程中的全脑钙活动记录。本文初步发现了几个脑区的神经活动与趋流行为相关。结论 本研究第一次展示了在斑马鱼幼鱼趋流行为的同时记录全脑神经活动的技术。接下来对神经活动和行为数据的分析与建模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一种重要自然行为背后的感觉运动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574.
改变土壤根系的分布以汲取深层土壤水分的能力是植物避免干旱的主要策略。山黧豆是一种抗逆性强的豆类作物,该研究通过起垄条播控制性沟灌的方式,设置传统灌溉(FI)、交替灌溉(PRD,灌水量减少50%)和不灌溉(NI)3种处理模式,探索不同灌溉模式对播种后不同时期山黧豆土壤水分、根系分布、叶片气体交换、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FI、PRD和NI处理下,山黧豆的根系分别有89.8%、86.9%和84.9%生长在0~20 cm的表层土壤中;干旱胁迫使PRD和NI处理下深层土壤中根系的比例提高至13.05%和15.07%。(2)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干旱显著降低了山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种植后60 d时,PRD和NI处理下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FI处理显著提高了21.4%和14.9%。(3)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山黧豆植株高度、第一豆荚高、平均结荚数和豆粒数以及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但显著增加了根冠比;PRD处理对豆荚长度、豆荚重和每荚豆粒重没有显著影响;PRD和NI处理下山黧豆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比FI处理显著降低了53%和63%。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山黧豆能够通过提高深层土壤中根系的比例、更多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显著增加根冠比以及显著提高生殖生长期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减轻干旱胁迫对自身生长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山黧豆在旱区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5.
本文旨在研究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GPER)是否通过作用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中的海马神经元损伤。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制备CIRI动物模型。选取雌性去卵巢(ovariectomized, OVX) 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组、溶媒(MCAO+DMSO)组、GPER特异性激动剂G1(MCAO+G1)组。用Longa评分法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情况,用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海马CA1区GRP78 (78 kDa glucoseregulatedprotein78)的分布和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GRP78、Caspase-12、CHOP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用real-time PCR检测GRP78、Caspase-12、CHOPmRNA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CAO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指数、GRP78、Caspase-12和CHO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G1可逆转MCAO组大鼠的上述变化。以上结果提示,激活GPER可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大鼠CIRI,其机制可能涉及GPER对ERS的抑制。  相似文献   
576.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凝血异常是脓毒症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因子既可以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又可以抑制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最终导致其凝血活性增强,炎症诱导的凝血紊乱进一步促进和加重炎症反应。而脓毒症患者的高凝状态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甚至DIC的发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脓毒症致凝血异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洗手消毒和不洗手消毒两种情况下,第一滴与第二滴末梢血血糖值之间的差异,以及第一滴末梢血血糖值与对照血糖值之间的差异,及此差异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研究于2014年5月20日至5月29日在全国四个城市的四家糖尿病专科医院中同步进行,共纳入住院糖尿病患者240例,分别测定洗手消毒以及不洗手不消毒情况下第一滴和第二滴末梢血的血糖值,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方法比较第一滴与第二滴末梢血血糖值及第一滴末梢血与对照血糖值,利用误差栅格分析(Error Grid Analyze,EGA)图分析第一滴与第二滴末梢血血糖值及第一滴末梢血与对照血糖值的一致性。结果:分别获得洗手消毒和不洗手消毒情况下的血糖监测结果 1183对和715对。无论是否洗手消毒,第一滴与第二滴末梢血的血糖值以及第一滴末梢血与对照血糖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在洗手消毒和不洗手消毒情况下,第一滴与第二滴末梢血血糖值偏差小于20%的百分比分别为98.6%和97.8%,落于EGA图的A区;第一滴末梢血与对照组血糖值的偏差小于10%的百分比分别为98.2%和97.6%,在EGA图中,落于A区的百分比分别为99.8%和99.6%。结论:在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和临床实践中,无论是否洗手消毒,使用第一滴末梢血进行血糖监测已经足够准确可靠,且更为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578.
579.
谷氧还蛋白(glutaredoxin, GRX)是一类小分子氧化还原蛋白,可以调节蛋白质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维持蛋白质的功能,在生物的生长发育及抗氧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类谷氧还蛋白蛋白(glutaredoxin-like, GRL)是新划分的GRX类型,本研究为深入探究GRL基因家族在陆地棉中功能,对GhGRL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2个GhGRL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它们均具有GRX-GRX-Like保守结构域。GhGRL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的多重序列比对和保守序列分析发现,该家族成员序列相似性约为31.31%,大部分包含4个保守基序,同时这4个保守基序与保守结构域重叠;根据GhGRL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可将32个GhGRL基因分为3亚组,基因结构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大部分无内含子;染色体定位分析显示GhGRL基因分散在19个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的GhGRL基因数目有很大的差别;表达谱数据分析表明,大部分GhGRL基因在根、茎、雄蕊、雌蕊、子房、叶片和花等7个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并且有差异。以上结果有利于了解棉花GhGRL基因家族的基本情况,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在生物学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80.
桑黄类真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豪  钱坤  司静  崔宝凯 《菌物学报》2021,40(4):895-911
桑黄是一类珍稀药用真菌的统称,多糖作为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抑肿瘤、抗氧化、抑菌、消炎、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功效。本文就桑黄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和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其药理功效并开发成为天然食品、保健品或药品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