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氏珠母贝雌雄同体和自体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成体的性腺进行外观和切片观察,可把马氏珠母贝雌雄同体的个体分为2种类型,其中A类型可以从性腺外观特征上辨别,而B类型需性腺穿刺或组织切片来确认。对试验群体的性腺的类型进行的初步统计表明,雌雄同体个体比例A类型为4.6%,B类型为3.4%,其中雌雄生殖细胞均接近成熟的个体分别约为1.8%和2.1%。通过解剖、0.07‰的氨海水处理,对雌雄同体个体的自体授精及其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发现自体授精的受精率低于异体授精,同时在发育过程中有较多的卵裂球解体,但仍有部分胚胎可以发育成D型幼虫。  相似文献   
2.
企鹅珍珠贝彩虹珠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毛勇  梁飞龙  符韶  余祥勇  叶富良  邓陈茂 《动物学杂志》2004,39(1):100-102,F002
利用企鹅珍珠贝培育出了不同颜色的天然彩色珍珠,俗称“彩虹珠”,并对其形状及颜色进行了描述。“彩虹珠”颜色的形成与企鹅珍珠贝贝壳珍珠层的本身色泽及插核小片的位置有关,其珍珠质的分泌速度也较快,经3个月育珠,珠层厚度可达300μm以上,经9个月育珠可达890μm。但由于插核部位狭小,现有的技术水平还不能生产大型珍珠。  相似文献   
3.
用曙红 Y、台盼蓝染料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精子进行染色,通过对不同制片方法、不同的染色时间和不同染料浓度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可通过染色特征来检测精子死活及活精率的适宜方法,结果显示:(1)经染色后,死、活精子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活精子均不着色,头部呈梨形、无色透明状;死精子着红色(曙红Y染色)或蓝色(台盼蓝染色),体积变大,头部近圆形。(2)曙红Y、台盼蓝最适染色浓度分别为0.04%和0.2%;最佳染色时间均为15min。(3)检测到的精子死亡率即实测精子死亡率,与“理论死亡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99(P<0.01),并且两种染色法的观察结果一致,表明这些检测结果客观可信;(4)染料对活精子毒性的检测显示,染色45min内,精子死亡率无显著性增加(P>0.05),说明在该时间范围内,染液对精子的毒性较小,精子存活率的检测结果稳定可靠。这些研究表明,曙红 Y、台盼蓝两种染色法准确灵敏,均适宜用于马氏珠母贝精子质量的检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马氏珠母贝Sox11基因的克隆及时序表达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Sox(SRY-related HMG-box genes)基因家族在马氏珠母贝个体发育及性别分化中的作用, 研究首先利用兼并引物从马氏珠母贝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HMG框(high mobility group box), 利用RACE-PCR技术从SMART 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个Sox基因的cDNA全长, 通过Clustal X和MEGA 4软件对该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 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发育不同时期性腺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马氏珠母贝该Sox基因的cDNA全长为1579 bp, 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008 bp, 编码336个氨基酸, 5'非编码区为126 bp, 3'非编码区为445 bp。同源性分析表明, 马氏珠母贝Sox基因与太平洋牡蛎Sox11基因的同源性(Identity)最高, 为80%, 故命名为pmSox11; 系统进化树分析也显示pmSox11与太平洋牡蛎Sox11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组织表达特异性显示, pmSox11在马氏珠母贝神经节分布较多的组织如外套膜、鳃、足、消化盲囊等大量表达, 在神经节相对较少的闭壳肌和卵巢中表达量较少; 时序表达图谱显示, pmSox11在3月龄幼贝性腺和1年龄发育早期精巢中表达量最高, 在2年龄成熟精巢和2年龄性转换性腺中表达量降低, 而在2年龄卵巢中表达量最低。研究表明, pmSox11基因可能在马氏珠母贝早期神经系统发育和性别发育的调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组织切片和活细胞涂片对斗嫁(虫戚)Cellana grata(GbuId)性腺和生殖细胞进行观察,研究雌性性腺特征及不同发育阶段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分布状况.观察与分析表明:(1)斗嫁(虫戚)雌性滤泡由卵原细胞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填充,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位居滤泡腔中央区域;(2)性细胞发育不同步,属分批产卵类型;(3)卵子发生中,细胞、核及核仁大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发育进程而逐渐增大,常见1-2个核仁;(4)卵质的酸碱特性变化与卵黄的出现相关;(5)成熟卵母细胞大小约为(120-140)μm×150μm,外被约5-12 μm厚的胶质膜;(6)胶质膜的均一性、厚度、酸碱性随卵发育而变化,胶质膜与卵膜之间出现间隙可以作为卵开始成熟的标志,而胶质膜由嗜酸性转化为嗜碱性可以作为卵成熟即将排放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脂肪酸组成对群集运动(swarming)的影响及可能的原因。【方法】通过双交换原理敲除铜绿假单胞菌PAO1脂肪酸合成的一个重要基因fabF,构建fabF缺失突变体;构建pUCP18Gm-fabF质粒大量表达FabF,对缺失体进行回补。比较野生型、缺失体和回补后菌株的swarming能力。利用气相色谱分析野生型、缺失体和回补后菌株的脂肪酸组成变化,以揭示FabF表达影响swarming能力的可能原因。【结果】获得了假单胞菌的fabF缺失突变体YFF-1,证实了fabF敲除后假单胞菌的 swarming能力消失,fabF回补后细菌的swarming能力得以恢复。气相色谱结果显示,突变后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异油酸(C18:1 Δ11)含量由33.6%急剧下降至8.9%,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USA:SFA)也由0.96下降至0.74;fabF回补后,异油酸含量恢复至20.9%,USA:SFA也上升至1.0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fabF基因的表达水平对细菌的swarming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突变体中异油酸含量的下降及脂肪酸不饱和程度的降低(尤其是异油酸含量的急剧下降),可能是YFF-1 swarming能力消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双壳类的性转换现象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的雌雄同体及性变现象,历来受科研人员关注,在脊椎动物中已有不少研究,在双壳类中虽然也有报道,但研究尚不深入。有关双壳类群体的性别构成,一般认为多为雌雄异体,如马氏珠母贝、栉江珧、企鹅珍珠贝、巴非蛤等;少数物种为雌雄同体,如海湾扇贝、光滑蓝蛤及某些牡蛎。但在雌雄异体种类的群体中,常常发现雌雄同体的个体以及在一定条件出现的性别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