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81.
为了研究Stat3入核的分子机制,将SV40大T 抗原的经典核定位序列NLS(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分别融合在Stat3-GFP分子和缺失突变体Dstat3-GFP的分子之间,构建Stat3-NLS-GFP和Dstat3-NLS-GFP融合分子。转染293T细胞,以NLS-GFP为阳性对照,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观察融合分子的亚细胞位置,未经白介素-6刺激的Stat3-NLS-GFP和经白介素-6刺激的Stat3-GFP呈胞核分布,未经白介素-6刺激的Stat3-GFP和Dstat3-NLS-GFP呈胞浆分布. 初步证明Stat3入核是由于获得了核定位序列。  相似文献   
18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风城组主要形成于碱湖环境, 含有优质生烃母岩。对玛页1井风城组岩心样品的孢粉分析建立了Protohaploxypinus perfectus–Lunatisporites tersus (PT)孢粉组合。该组合包括20属29种孢粉化石。PT组合以双气囊具肋花粉占主导, 蕨类孢子含量很低为特征; 孢粉母体植物类群以裸子植物门种子蕨盾籽目为主, 其次为松柏纲松柏目。该组合与准噶尔盆地南缘塔什库拉组上部至乌拉泊组的CrustaesporitesProtohaploxypinus–Hamiapollenites孢粉组合可以对比, 均以双气囊具肋花粉为主要特征, 又同时出现重要的属种Gardenasporites bilabiatus, Triangulisaccites boleensisHamiapollenites saccatus。孢粉地层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 玛页1井风城组PT组合的时代很可能属于石炭纪宾夕法尼亚亚纪卡西莫夫期至二叠纪乌拉尔世阿瑟尔期, 玛湖凹陷区整个风城组沉积时代晚于宾夕法尼亚亚纪巴什基尔期, 其上部可能包含部分乌拉尔世阿瑟尔期沉积。风城组黑色页岩中产出的双气囊具肋花粉占绝对优势的孢粉组合和冷水古鳕类化石, 与互层状盐碱层中自生矿物碳镁钠石和碳酸钠钙石共同表明风城组页岩和盐碱韵律沉积很可能形成于冷干和暖干频繁交替的古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3.
谷氨酰内切酶在生物制药及检测中应用较多,但来源受限,将全基因合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的谷氨酰内切酶功能区部分对应的基因进行改造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4T-2,导入E.coli BL21(DE3),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采用亲和层析等纯化步骤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用底物Z-Phe-Leu-Glu-pNA(L-2135)对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用HPLC、LC-MS/MS检测方法对酶切融合蛋白的位点特异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酶的相对活性为1568U/mg,最适作用温度为42℃、最适作用pH为8.0,在pH 9.0,50℃时仍有较高的酶活,将该酶与胰酶酶切融合蛋白所得肽段结合能够提升质谱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以上结果表明该重组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构建人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5(thyroid hormone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5,TRIP15)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结晶表达产物;证实TRIP15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血小板、二尖瓣、胆囊和胶质瘤存在表达。方法:以人肝细胞cDNA文库为模板,通过PCR扩增TRIP15的全长编码区序列,双酶切后连接到pGEX-6P-1载体上,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通过亲和层析及分子筛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采用气相扩散悬滴法筛选并优化结晶条件,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检测晶体衍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研究TRIP15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血小板、二尖瓣、胆囊和胶质瘤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TRIP15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电泳纯TRIP15蛋白,得到了蛋白质晶体,但衍射能力很弱;通过RT-PCR证实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血小板、二尖瓣、胆囊和胶质瘤存在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TRIP15的原核表达载体、建立了表达纯化策略并获得了初步结晶的实验条件,为最终解析其三维结构奠定了基础;初步证实TRIP15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血小板、二尖瓣、胆囊和胶质瘤存在表达,为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5.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是一种已经用于治疗肿瘤,寄生虫、病毒性感染及造血障碍等疾病研究的异二聚体糖蛋白。结构确证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此研究对CHO细胞表达的rhIL-12二硫键配对方式、N-糖基化位点以及C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使用Trypsin、Chymotrypsin和Glu-C三种酶分别对rhIL-12进行非还原酶解,尽可能地在其所有半胱氨酸残基之间断裂而形成二硫键相连的肽段,然后使用LC-MS/MS对酶解后的肽段样品进行分析,确定了rhIL-12样品中存在和理论配对方式相符的7对二硫键。将rhIL-12二硫键还原后并烷基化修饰保护,分别采用Trypsin,Chymotrypsin和GluC进行酶解,并用LC-MS/MS对酶解后肽段进行了质谱肽图及C端氨基酸序列分析,确定了rhIL-12 p35亚基C端氨基酸序列的8个氨基酸、p40亚基C端氨基酸序列的15个氨基酸。对rhIL-12样品还原及烷基化后用Trypsin变性酶解,所得肽段在H2O及H218O水中分别用PNGase F糖苷酶处理酶切产物。并通过二级质谱分析脱糖后糖肽段分子量变化,从而确定了rhIL-12的3个N糖基化修饰位点,分别为p35亚基的71位和85位以及p40亚基的200位。通过建立酶解结合二级质谱鉴定的方法,证明了新药rhIL-12的二硫键位点、C端氨基酸序列和糖基化位点与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186.
考察了Cr6+浓度和培养时间对4株重金属去除菌致死率的影响、重金属去除菌除铬性能的稳定性、吸附铬前后胞内外的变化、Cr6+对胞内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以及多种因素对重金属去除菌毒性,初步探讨了重金属去除菌的抗Cr6+机理。实验结果表明,4株实验菌的致死率随培养时间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升高后降低,最后再升高;假丝酵母的可驯化性较好;掷孢酵母73对高浓度Cr6+的耐受性最好;Cr6+对4株实验菌的各种代谢过程有一定影响;扫描电  相似文献   
187.
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盐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在盐生环境中δ13C值的改变可能包含两个成分:一个是盐分对CO2的扩散、传递或光合速率的影响而引起的δ13C值的改变;另一个是光合途径的转换引起的δ13C值的变化,δ13C值的大小与诱导发生CAM或C4代谢的程度有关.植物组织的δ13C值随盐度的变化趋势除了与植物本身固有的耐盐性有关以外,盐度和胁迫时间是影响植物δ13C的重要因素.根据盐生条件下同位素分馏特点可知,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的δ13C随盐度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对非盐生植物而言,在低盐度和短期的盐处理下,随盐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植物的δ13C值增大,这个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导度;但是如果盐度过低,δ13C变化很小,则难以表现出应有的相关性;随着胁迫的加强,当限制光合作用的非气孔因素成为主导因素时,由于光合作用受到强烈抑制(光合结构遭到破坏),δ13C将随之降低.对盐生植物而言,其δ13C与最适盐度有关.最适盐度下,植物的δ13C低于其它盐度条件下的δ13C值.盐生条件下,有些C3植物可能发生光合途径的转换,无论诱导发生的是C4代谢还是CAM代谢,δ13C值均趋于增大.但是,一般情况下,盐处理诱导的光合途径的改变对植物组织整体的δ13C的影响很小.在密闭环境中或郁闭林地,植物和土壤呼吸释放的CO2再次参与光合作用,也会改变植物的δ13C值.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植物δ13C与盐度的关系,需要设置较大的盐度范围和进行长期的胁迫处理,才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数据,才有利于全面分析植物δ13C值与耐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8.
楮叶中香豆素和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楮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叶中的香豆素和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利用柱层析、重结晶、色谱技术等分离手段,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伞形花内酯(1)、七叶内酯(2)、芹菜素(3)、木犀草素(4)、山柰酚(5)、牡荆素(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7)、芫花素(8)、槲皮素(9)、二氢槲皮素(10).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9.
环境因素对薇甘菊开花结实影响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2002年度在广东东莞市选取不同的自然小生境,研究土壤肥力、土壤水分和生境郁闭度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较高,花数较多,花期较长,结实率较高,种子千粒重较大;但土壤肥力过高,虽然种子千粒重大,花期长,但花数少,结实率低。在开阔的生境中,薇甘菊花数多,花期长;在林荫处花期短,花数少,但种子千粒重反而有所升高;植株在郁闭度为10%-20%的生境中结实率最高,高于20%或低于10%结实率均有所降低,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均不利于结实。土壤湿度虽然对种子千粒重无明显影响,但对薇甘菊花数、花期和结实率的影响显著,土壤湿度大,花数多,结实率高,花期长。在自然生境中,三种因素的影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90.
探讨了人类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 (TRAIL)生物活性部分在巴斯德毕赤酵母 (Pichiapastoris)中的分泌表达。由于TRAIL活性部位区第 149 15 0氨基酸含有一个Kex2位点 ,根据Pichiapastoris分泌表达的特点 ,对 149位氨基酸进行了改造 ,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Arg突变为Lys。这样使TRAIL在分泌的过程中不被Kex2切割 ,保证了片段的完整。序列分析正确后 ,将编码TRAIL的可溶区的基因片段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 ,使之位于α 因子信号肽下游 ,且与之同框 ,构建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 TRAIL。采用原生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化Pichiapastoris菌株GS115 ,获基因工程菌株Pichiapastoris(pPIC9K TRAIL)。将工程菌用甲醇诱导培养 3~ 4d ,对摇瓶发酵的培养上清进行SDS PAGE、Westernblot分析和体外生物活性检测 ,结果发现发酵液中分子量约为 19kD和 38kD的蛋白质能被TRAIL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 ,且具有在体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活性。通过薄层扫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最高可占可溶性总蛋白的 36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 ,在Pichiapastoris中表达的TRAIL能以寡聚体的形式存在并且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