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9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5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710名(男328人,女382人)新疆蒙古族进行了糖精和乙酰水杨酸尝味能力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蒙古人群中的糖精味盲率为4.648%,没有尝味能力的隐性基因频率为0.2156,具有尝味能力的显性基因频率为0.7844,平均尝味阈值为8.009±1.34(0.108mol/L)。乙酰水杨酸的尝味阈值分布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双峰一谷分布,表明该性状是单基因决定的性状,谷底7号液(3.00×10-4 mol/L)是味盲的界限,味盲的峰值在1号液(1.7×10-2mol/L),尝味者的峰值在11号液(1.25×10-5mol/L),味盲率为90.282%,。经χ2检验,男、女性的味盲率无显著差异(P>0.90),表明决定乙酰水杨酸尝味能力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对该基因的显隐性等特点尚需通过家系分析进行确定。 Abstract:The saccharin and aspirin tasting abilities have been detected and analyzed in 710 individuals (328men,382women)of Xinjiang Mongol.It is showed that the saccharin taste- blindness ratio among Mongolians was 4.648%,frequency of the recessive gene determining taste-blindness and the dominant gene determining taste ability was 0.2156,and 0.7844 respectively,and its mean testable threshold was 8.00±1.34 (0.108mol/L).Distribution of aspirin tasting threshold appeared a distinct curve with double peaks and single bottom,and demonstrated the aspirin tasting ability was a monogenic character.Solution NO.7 (3.00×10-4mol/L) at the bottom in the curve was the boundary of taste-blindness.The peak of taste-blindness was at the solution NO.1 (1.7×10-2mol/L),and the peak of tasters was at the solution NO.11 (1.25×10-5mol/L),The ratio of aspirin taste-blindness was 90.28%.The χ2 test has been used to evaluate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spirin taste-blindness ratio between male and female,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90),and the gene determining for aspirin tasting ability located on autosomes.  相似文献   
122.
短果大蒜芥(Sisymbrium loeselii L.var.brevicarpum Z.X.An)花蜜腺位于雄蕊基部花托上,属十字花科环状花蜜腺类型中的侧棱环四圆环亚型。蜜腺由分泌表皮,产蜜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分泌表皮上有变态气孔器,蜜腺中部的气孔器呈舟状分布。产蜜组织中的维管束来自于花托中的维管束分支,属较进化的十字花科花蜜腺的亚型类型。蜜腺原基是在花的各部分原基分化后,由雄蕊基部花托表面区域的2-3层细胞,经反分化形成,环状蜜腺发生发育同步,在蜜腺的发育过程中,蜜腺组织中的液泡和淀粉粒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其原蜜汁由维管束提供,运转至产蜜组织,最后由变态气孔泌出。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81例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40例)采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全身化疗给予治疗,化疗组(41例)单纯给予化疗治疗。治疗后3个月,评价和比较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截至目前,联合组平均生存期为15个月,化疗组为10个月,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生活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为两组主要的不良反应,联合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华蟾素联合全身化疗对中晚期乳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毒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4.
125.
以抗癌药物赫赛汀为旨,分子诊断技术实用转化的成功事例接连不断地出现。普及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美国FDA等管理当局也开始出手推动。分予诊断市场今后会进一步扩大吗?Burrill&Company的G.Steven Burrill CEO对其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说明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6.
新疆博格达山岩面生地衣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新疆博格达山岩面生地衣群落20个样点(20m×20m)调查的数据,以各地衣种的盖度为指标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博格达山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和相似性。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各群落的物种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分析和DCA排序将分布在博格达山的37种岩面生地衣分为以下5个群丛。群丛1:斑纹网衣(Lecidea tessellate Florke)+粉芽盾衣(Peltula euploca(Ach.)Poelt)+杜瑞氏黄梅(Xanthoparmelia durietzii Hale)群丛,有25个种,总覆盖度为30.145%,多样性为4.025;群丛2:袋衣(Hypogymnia physodes(L.)Nyl.)+白边平茶渍(Aspicilia sublaqueata(H.Magn.)J.C.Wei)+砖孢胶衣(Collema subconveniens Nyl.)群丛,有17个种,地衣总盖度为15.885%,多样性为3.196;群丛3:聚茶渍(Lecanora accumulate H.Magn.)+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Link)Th.Fr.)+亚洲平茶渍(Aspicilia asiatica(H.Magn.)Yoshim.)群丛,有30个种,地衣总盖度为37.87%,多样性为4.357;群丛4:中华石果衣(Endocarpon sinense H.Magn.)+伴藓大孢蜈蚣衣(Physconia muscigena(Ach.)Poelt.)+垫脐鳞衣(Rhizoplaca melanophthalma(DC.)LeuckertPoelt)群丛,有24个种,地衣总盖度为30.458%,多样性为3.912;群丛5:石胶衣(Collema flaccidum(Ach.)Ach.)+短绒皮果衣(Dermatocarpon vellereum Zschacke)+绿黑地图衣(Rhizocarpon viridiatrum(Wulfen)Korber.)群丛,有18个种,地衣总盖度为19.331%,多样性为3.515。CCA排序结果反映,该地区岩面生地衣的分布与海拔高度、光照强度、岩石pH和人为干扰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海拔高度,其次为光照强度和干扰。坡向和岩石大小对地衣种类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7.
基于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变化和铜吸附性分析地卷、平盘软地卷和犬地卷响应Cu~(2+)胁迫的差异,以了解谷胱甘肽在低等生物地衣抗重金属胁迫中的作用。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方法分别测定地衣体的GSH与细胞内、外的铜含量。结果显示,低浓度Cu~(2+)胁迫下,3种地卷GSH均呈上升趋势,4 mmol/L时达最高;5-8 mmol/L时,地卷和犬地卷的GSH逐步下降较明显,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平盘软地卷GSH在3-5 mmol/L Cu~(2+)范围差异不显著,Cu~(2+)5 mmol/L时才出现较明显的下降(P0.05)。4 mmol/L Cu~(2+)处理时间不同时,犬地卷的GSH变化与处理时间正相关,而地卷和平盘软地卷的GSH出现波动式变化(6 h增加,12 h下降,18-24 h上升)。3种地卷胞外铜与Cu~(2+)浓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并显著高于胞内铜(P0.01),而胞内富集的铜与地衣GSH变化相对应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菌藻共生的特殊生物-地卷类似于高等植物可诱导合成GSH缓解胁迫产生的伤害,3种地卷的铜耐受性差异与其铜吸附性和GSH合成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E6癌蛋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一种新型、快速、低成本的HPV E6癌蛋白检测技术(OncoE6TM,AVC,Sunnyvale,CA,USA)在棉签和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ThinPrep)两种不同采样和储存介质宫颈标本中对HPV E6癌蛋白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对宫颈上皮内瘤变2/3(CIN2/3)及以上病变检出准确性。依托于1999年在山西省建立的宫颈癌筛查队列,对2014年随访中HPV DNA检测(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2)阳性妇女的棉签和ThinPrep标本均进行E6癌蛋白检测,并用线性反向探针杂交技术(LiPA,Innogenetics)进行HPV基因分型。在294例HPV阳性妇女的棉签和ThinPrep标本中,E6癌蛋白阳性率相当(11.2%vs 7.8%,P=0.16);两者一致率为96.6%、Kappa值0.8。E6癌蛋白检测和LiPA基因分型对HPV16和HPV18型别的检测结果在两种标本中的一致性均较高(90%)。E6癌蛋白检测对CIN2+的检出效果如下:在棉签标本中,其灵敏度50.0%、特异度93.9%、阳性预测值51.6%;而ThinPrep标本中,灵敏度46.9%、特异度97.1%、阳性预测值68.2%;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同样为0.72;各项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对CIN3+的检出效果也相当,各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6蛋白检测在不同检测条件下可重复性较好,且两种标本有其不同的优势,应当根据不同地区卫生资源,适当选择标本类型,进行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129.
假单胞菌产脂肪酶条件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2106菌株产脂肪酶条件的初步探索表明,该菌株脂肪酶为组成型,不受油脂类底物的诱导。碳源的种类(单糖、双糖、多糖)和浓度对产酶影响不大,氮源以豆饼粉和玉米浆混合添加最好。最适发酵温度为32℃,摇瓶转速140r/min。实验中还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产酶培养基组成。  相似文献   
130.
枣疯叶内游离氨基酸纸层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的叶内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无论在量上或种类上远比一些草本植物感染病毒后所引起的变化剧烈得多。枣疯叶内多种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几乎在整个枣生长季节内大量持续增高,病叶游离氨基酸的总量高出健叶约10—15倍,谷酰胺和天门冬酰胺高出健叶4—5倍。病叶内精氨酸也不正常的积累,而健叶很少有精氨酸出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病叶中含有健叶所没有的A和B两种物质。初步分析这两种物质可能是由5—6种氨基酸所组成。酸枣叶内的A、B在270亳赦米有吸收高峰。疯枝上表面看来是“正常,,的叶片也有类似的不正常变化,可见枣树感染枣疯病毒后病叶的代谢受到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