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小气道功能检查对其诊断,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54例以慢性咳嗽为主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并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回顾性分析小气道病变及气道高反应性检查结果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相关性。结果:有小气道功能障碍者接受吸入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有小气道功能障碍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起始阻力、反应阈值及阻力上升度与非哮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查小气道功能障碍有助于哮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  相似文献   
102.
塔里木沙拐枣(Calligonum roborowskii)主产塔里木盆地,是该地区主要防风固沙先锋树种。以塔里木盆地5个天然塔里木沙拐枣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对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等要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沙拐枣天然群落共出现种子植物11种,分属6科10属;该群落植物种类组成贫乏,区系成分简单。从属的地理成分分析来看,古地中海成分明显多于温带成分;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1年生植物次之;群落的垂直结构简单,可分为灌木层、草本层;从多样性指数的数量特征来看,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808—1.175,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89—0.641。  相似文献   
103.
报道了采自新疆的黑尔衣属(Melanohalea)2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黑氏黑尔衣[M.halei(Ahti)O.Blanco et al.]和锯齿黑尔衣[M.laciniatula(Flagey ex H.Olivier)O.Blanco et al.],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形态解剖图片。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由Kontrovitz首先使用的介形类人工内模的铸型方法。基于某些海生或淡水现生、化石介形类Echinocythereis margaritifera,Actinocythereis thompsoni, Henryhowella florienensis 和Cytherissa lacustris内模的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介绍了其中具眼窦介形类的跟窦结构及术语;报道了它的形态特点和差异;讨论了服窦形态在介形类分类、个体发育,尤其是利用它在判断生物生活水体深度的潜在意义。首次报道了淡水介形类Cytherissa lacustris内模上垂直毛细管及边缘毛细管的形态特点,这些微细结构过去也难以在电镜下清楚地观察和研究。介形类人工内模的研究,为现生或化石介形类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5.
伴随着城市热岛问题的日益显现,关于不透水面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以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不透水面出发,分别对不透水面类型、变化强度进行研究,探讨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不透水面景观类型的空间格局及规律。以反演的地表温度为基础,分析了不透水面相关变量与地表温度的关系。结论如下:(1)研究区不透水面指数主要集中在0.3—0.7之间,占总面积的90%以上;(2) 2000年以来,15.89%的区域不透水面指数连年下降,分布在主城区,20.07%的区域不透水面指数连年上升,分布在城市的郊区,增长区域的幅度主要集中在10%以下;(3)不透水面的景观类型多样性减弱,以中、高覆盖区为主,其中高覆盖区的聚集指数最高,高达87.71,不透水面类型斑块形状由复杂向规则化推移;(4)研究区地表温度,增温明显,2000年地表温度均值25.94℃,2016年地表温度的平均值高达35.51℃;(5)不透水面对地表温度影响,存在阶段性、正负相关的交替性特征,整体表现为"M"形状;(6)不透水面类型面积百分比、不透水面类型景观指数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相对复杂、差异明显,不能从单一的不透水面覆盖分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以2种地衣——地卷(Peltigera rufescens)和平盘软地卷(Peltigera elisabethae)为研究材料,分离培养地衣共生藻,通过形态特征的观察结合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对地衣共生藻在试验室模拟条件下形成人工藻结皮的优化条件进行分析,为地衣共生藻资源的开发和生产实际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从平盘软地卷和地卷分离的藻株I1b和 L2均属于蓝藻,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 I1b与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的支持率高达100%,属于具鞘微鞘藻;L2与念珠藻(Nostoc sp.)的支持率为93%,属于念珠藻属。(2)试验室模拟荒漠极端环境中形成人工结皮的优化条件为:沙土含水量10%、接种3∶1混合藻(具鞘微鞘藻:念珠藻)、藻接种量10 μg/cm2。  相似文献   
107.
初步探讨恰麻古粗多糖BRP、中性多糖BRNP-1、BRNP-2及酸性多糖BRAP-1、BRAP-2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实验方法选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各恰麻古多糖组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中性红法观察各组恰麻古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活性的影响;Griess法测定恰麻古多糖致巨噬细胞RAW264.7对NO的释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与IL-6(白介素-6)分泌水平。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各恰麻古多糖组能够显著提高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率与对中性红的吞噬活性,并能够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且促进其TNF-α及IL-6分泌水平。通过实验,初步验证了各恰麻古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并对巨噬细胞RAW264.7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新疆四个民族八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调查新疆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族8对遗传性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8对遗传性状在上述4个民族中的基因频率, 并进行了4个民族之间基因频率的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塔吉克与其他3个民族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显著,而哈族与柯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Abstract:Aco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eight pairs of genetic traits among four minorities in Xinjiang (Uygur,Kazak,Kirgiz and Tajik),the gene frequencies of these traits were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gene frequencies between Tajik and other three populations significant,while it is insignificant between kazak and Kirgiz.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地植物的白粉菌和锈菌进行形态分类鉴定研究,报道该地区白粉菌22种,隶属于5族6属,其中白粉菌新记录寄主植物18种;报道锈菌23种,隶属于2科4属,其中锈菌新记录寄主植物1种。文中提供了真菌名录,包括寄主、采集地点和标本号。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讨铜离子胁迫对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毒害作用的机制及细胞死亡的原因,通过徒手切片,采用两种TUNEL检测法(Promega和Roche试剂盒)对2mmol/L和4mmol/L Cu~(2+)胁迫24h的中国树花地衣体共生藻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伊文思蓝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活力在2和4mmol/L Cu~(2+)胁迫下显著降低,其细胞的死亡率随着Cu~(2+)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2)在2和4mmol/L Cu~(2+)胁迫条件下,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的TUNEL阳性细胞率在Promega试剂盒中检测结果分别为50.30%和31.21%,而在Roche试剂盒中共生藻细胞TUNEL阳性标记核分别为53.17%和36.88%,两种TUNEL检测法结果类似。(3)与伊文思蓝染色法检测的Cu~(2+)胁迫中国树花共生藻细胞活力相比,发现较低浓度的Cu~(2+)(2mmol/L)胁迫对地衣共生藻细胞的毒害作用可诱导启动细胞凋亡程序,而较高浓度的Cu~(2+)(4mmol/L)胁迫对地衣共生藻产生较严重的毒害则导致大部分细胞的坏死,只有极少数细胞出现细胞凋亡。(4)两种试剂盒均可用于较低浓度Cu~(2+)胁迫引起的地衣体共生藻细胞凋亡的检测;直接将徒手切片材料用于TUNEL细胞凋亡原位检测中也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避免了制备石蜡切片的繁琐步骤,缩短实验时间,简化了实验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