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对产自云南东南部的木兰科植物一新种粉背含笑Magnolia glaucophylla Sima et H. Yu作了描述和绘图。该新种与棕毛含笑Magnolia fulva (H. T. Chang et B. L. Chen) Figlar接近,区别点在于其叶倒卵形、狭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侧脉每边19~24条;叶柄无毛;心皮20~26枚,成蓇葖时无毛,果瓣厚4~6 mm。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保留骨盆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PANP)手术治疗男性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技巧,为男性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1例男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41例采取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40例开腹下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相关指标、性功能、排尿功能障碍及术后局部复发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全程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随访患者1年,观察组患者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和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后局部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实施TME+PANP手术治疗男性直肠癌可在根治的基础上,降低对患者排尿和性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痰湿体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方法:根据PCOS鹿特丹诊断标准和王琦教授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选择痰湿体质PCOS患者、非痰湿体质PCOS患者各30例,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性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检测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明确痰湿体质PCOS患者临床特征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结果:三组在年龄和体重指数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痰湿体质PCOS与非痰湿体质PCOS在LH、T、30 min INS、120 min INS、CHO、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体质组OGTT血糖水平、CHO、LDL、IR水平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体质、非痰湿体质PCO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痰湿体质PCOS患者CD4+T淋巴细胞、CD4+/CD8+明显高于非痰湿体质PCOS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COS患者存在糖脂代谢紊乱,其中痰湿体质患者较非痰湿体质患者更明显;PCOS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异常,痰湿体质患者较非痰湿体质患者更易出现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说明痰湿体质PCOS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4.
黑龙江省东部矿区鸟类群落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黑龙江东部4个主要矿区(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矿区)的鸟类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目36科107种。其中古北种50种,东洋种11种,广布种46种;留鸟22种,夏候鸟64种,冬候鸟1种,旅鸟20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4个矿区中以鸡西矿区的鸟类多样性和均匀性最高,鹤岗最低,这与煤矸石的堆积、采矿方式,以及矿区生境类型、植被演替等有关。在植被演替的不同阶段鸟类多样性存在差异,处于演替中期的针阔混交林中鸟类多样性最高,处于演替早期的阔叶林最低。  相似文献   
105.
麻竹EST-SSR标记开发及其对慈竹变异类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已有的EST序列,开发了一批EST-SSR分子标记,并用于慈竹(Bambusa emeiensis)栽培变异类型的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竹9574个EST中找到了331个EST,含有381个SSR位点,SSR出现的频率为3.98%。EST-SSR的重复类型共有59个,其中2个核苷酸的重复最多,占63.8%,其次是3个核苷酸的重复序列。根据含有SSR的EST序列设计出了44对引物,对慈竹及其变异类型进行了扩增效率、多态性及通用性检测,其中37对引物能够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且扩增具有多态性,扩增片段长度主要集中在100~1000 bp,引物有效率达84.1%。遗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样品间遗传距离为0.263~0.840,平均为0.552,其中‘黑笋慈竹’与‘琴丝慈竹’‘、蛇头慈竹’与‘龙头慈竹’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罗汉慈竹’与其他样品的遗传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106.
棕背鼠平(Myodes rufocanus)和红背鼠平(M.rutilus)的分布有重叠区且外形相似,在特定情况下存在种间区分困难,给两种鼠的数量调查带来不便和误判.本研究通过mtDNA控制区构建系统树、mtDNA控制区电泳和RAPD 3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有效地对棕背(鼠平)和红背(鼠平)已知的8个样本和16个待定样本进行了准确鉴定.其中,mtDNA控制区电泳进行种问区分的方法具有简便、准确而又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7.
牡丹江城市鸟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对牡丹江城市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91种,隶属14目31科,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7.69%.说明牡丹江地区鸟类资源比较丰富,其丰富度指数1.967,均匀度指数0.653 8,Shannon-Wiener指数2.949.记录的91种鸟中留鸟26种,夏候鸟53种,冬候鸟3种,旅鸟9种,分别占总数28.6%、58.2%、3.3%、和9.9%.在居留型上,主要以夏候鸟为主.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种5种,占5.5%,古北种54种,占59.3%,广布种32种,占35.2%,以古北种为主.记录到的91种鸟类中包括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苍鹰(A.gentilis)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所调查的鸟类中雀形目鸟类最多,15科52种.  相似文献   
108.
黑龙江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2005年7月至2008年2月对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目30科93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7.86%,其中留鸟18种,夏候鸟56种,冬候鸟4种,旅鸟12种,偶见种3种,分别占总数19.4%、60.2%、4.3%、12.9%和3.23%.  相似文献   
109.
5个生姜品种的蛋白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5个生姜品种的鉴定。方法:利用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指纹图谱分析、鉴别5个生姜品种。结果:5个样品的蛋白质PAGE指纹图谱具有一定差异。结论:PAGE指纹图谱可用于生姜品种鉴定与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0.
对12个隼形目物种CHD基因的一段内含子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CHD-W和CHD-Z基因的多态性存在差异,CHD-W基因不适合系统发生学的研究。通过对CHD-Z基因扩增序列构建的NJ和MP树,结果显示隼科鸟类与鹰科和鹳科鸟类关系较远,与传统形态分类和和鸟类新的分类系统不一致。在白腹鹞的分类地位上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不一致,将白腹鹞归入鹰属一支。NJ树显示鸢属(黑鸢)与鵟属(毛脚鵟)亲缘关系较近,MP树显示鵟鹰属(灰脸鵟鹰)与鵟属(毛脚鵟)亲缘关系较近。NJ和MP树都显示雕属(金雕)和鹰雕属(鹰雕)与其他鹰科各属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