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蚕茧质性状的性别效应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性状的性别效应进行理论估算: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性状的性别随机效应的方差的概率和性别随机效应的预测值概率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证明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四性状的性别效应极显著,这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性状的性别效应预测值雌(雄)分别为0.248g(-0.247g)、2.423cg(-2.394)cg、-1.976%(1.992%)和0.224g(-0.223g)。性别效应调整后各性状均呈单峰正态分布,符合QTL分析对数量性状连续正态分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云南木兰科植物一新变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道了云南木兰科植物一新变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云南、泰国和越南木兰科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马永康 《植物研究》2002,22(3):271-272
报道了木兰科植物中国云南新记录 1亚种 1变种 ,泰国新记录 2种和越南新记录 1种 ,引证标本均保存于中国国家林业局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与繁育实验室标本馆 (YCP)  相似文献   
4.
5.
6.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以及方差均值比率法对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濒危植物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大果木莲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合生殖生物学特征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分析了导致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根据株高和胸径可分别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高度结构分为6级;在大果木莲的5个年龄结构分级中,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高度结构完整,个体高度主要在20 m以下.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为0.838 3,其空间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根据特定时间生命表可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幼树阶段(年龄级为Ⅱ~Ⅲ级)、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Ⅲ~Ⅳ级)、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其中成树阶段个体死亡率最低.大果木莲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Ⅰ型,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自我更新能力差、种子生产力低下、有性生殖困难、生境片断化导致的基因流受限以及人为干扰是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针对大果木莲濒危现状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黑麦中与耐盐性相关的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I800(Salt Induced 800 bp,SI800)为我们用mRNA差别显示技术在盐胁迫的黑麦幼苗叶片中分离到的一个盐胁迫应答cDNA片段。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纯化了该片段,并将其连接到pGEM—T easy vector上转化大肠杆菌JM 109,获得30个阳性克隆子,经过酶切和PCR双重鉴定后,选取2个阳性克隆子进行了测序,结果表明,SI800长735 bp,GenBank B last结果显示,该片段与细菌中的阿卓糖酸氧化还原酶基因的部分区段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家蚕茧质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QTLMapper 2.0 QTL作图软件,对F2群体的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分别检测出7个、6个、2个、8个有显著效应分量的QTLs,分布于7个、5个、2个、7个不同的连锁群。控制全茧量、茧层量的QTLs一般存在复杂的上位性效应。对全茧量性状,有3对QTLs存在显著的加加上位性效应,其中1对还存在加显、显显互作;共有3个QTLs存在显著的显性效应,1个存在显著的加性效应。对茧层量QTLs,发现1对QTLs存在极显著的各项遗传效应,包括上位性效应;1对QTLs被检测到显著的显显互作,1个QTL具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并与另一个QTL存在显著的加加互作。茧层率、蛹体重主要受加性或显性的QTLs作用,没有发现茧层率QTLs的上位性效应,蛹体重的有效QTL大都呈现显著的负向显性效应,只有一对QTLs存在显著的加加上位性效应。第2、3、4、11、13、24、34、37、40连锁群是两个或多个性状QTLs分布的共同连锁群。全茧量和茧层量存在共同的QTL或染色体区域,育种上可通过适当选配,利用基因的互作效应,同步改良这两个性状。  相似文献   
9.
隐花色素基因(cryptochrome gene,Cry)是已确认的主要生物钟基因之一,它广泛分布于细菌和真核生物中.昆虫Cry基因分为Cry1,和Cry2两类,果蝇只有Cry1,蜜蜂等膜翅目昆虫只有Cry2.为了研究鳞翅目模式昆虫家蚕Bombyx mori的昼夜生物钟分子调控机制和昆虫CRY蛋白的进化,本研究克隆了家...  相似文献   
10.
家蚕胚胎发育中过氧化氢的代谢(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氧化氢(H_2O_2)是生物体内主要的活性氧来源之一。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的催化作用下,H_2O_2。被降解,释放出活性氧。所以,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体内H_2O_2、SOD和CAT含量的变化反映着H_2O_2的代谢水平。另外,家蚕是蚕卵滞育昆虫,实验设计考虑到了滞育前后可能会有的差别。取产后10分钟内的卵为供试材料。采用即时浸酸法解除卵滞育。采用比色法和氧电极法测定并比较家蚕胚胎滞育形成与解除过程中过氧化氢的代谢。结果表明:(1)受精初期(0~4h),H_2O_2含量在2.5h时达到峰值(Fig.1),相应地SOD活性处于较高水平,而CAT活性处于最低水平(Fig.2);(2)胚胎发育过程中(即时浸酸解除滞育),H_2O_2含量除168~216h处于低水平外均显著高于滞育卵(Fig.3),SOD活性分别在72h、168h,形成小大两峰,后期显著高于滞育卵(Fig.4),而CAT活性72-192h保持平稳,随后急剧上升,前期显著低于滞育卵,后期相反(Fig.5);(3)滞育形成过程中H_2O_2水平变化平缓(Fig.6),SOD活性前期剧烈变动,但后期保持平稳(Fig.7),CAT活性逐步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