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吊石苣苔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鲜吊石苣苔全草用70%丙酮水溶液组织破碎提取,然后经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1),丁香酸(2),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3),5,7-二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醇(4),7-羟基-6,8,4′-三甲氧基-5-O--βD-葡萄糖黄酮苷(5),7-羟基-6,8,4′-三甲氧基-5-O-[-βD-葡萄糖-(1→6)]--βD-葡萄糖黄酮苷(6),4′,5-二羟基-7-甲氧基-6-C--βD-葡萄糖黄酮苷(7)和4′,5-二羟基-6,7-二甲氧基-8-C-β-D-葡萄糖黄酮苷(8)。除7-羟基-6,8,4′-三甲氧基-5-O--βD-葡萄糖黄酮苷和7-羟基-6,8,4′-三甲氧基-5-O-[β-D-葡萄糖-(1→6)]--βD-葡萄糖黄酮苷外,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52.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于1980年5月,贝时璋先生当选为第一届学会理事长,林克椿、徐京华和程极济先生为副理事长,沈淑敏先生为秘书长,邹承鲁先生被选为常务理事。学会成立初期,国内的学术交流活动较多,反映了我国生物物理学研究和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但是,与国外学术交流活动较少,学会尚未成为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Pure and Applied Biophysics, IUPAB)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653.
为促进我国糖科学的研究发展,加强国内糖化学与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合作交流,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复合糖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6年全国糖生物学学术会议暨第九届全国复合糖生化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8月20~23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辽宁省大连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大连医科大学共同承办。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陕西、湖北、东北三省等地区42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物医药公司的的13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集中了全国糖化学与糖生物学知名学,是糖化学与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654.
2006年10月27-29日,由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和江苏省、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和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承办的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在杭州浙江理工大学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655.
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于2006年8月5日在长春市召开了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代表及参加学术交流的科技工作者100多人,此外还有来自海外的同行。本次大会由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王丽颖教授主持,首先  相似文献   
656.
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mtDNA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来自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等地的277 份疑似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90份成功扩增的mtDNA cyt b基因片段中,确定有89份属于雪豹;微卫星分析确定其属于48个不同的个体。在48个雪豹mtDNA cyt b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出13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为0.776,核苷酸多态性为 1.50%, 9个单倍型的遗传距离为 0.009-0.058。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均存在雪豹分布,并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地理距离分布较远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的雪豹样品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657.
土层厚度对刺槐旱季水分状况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测定了旱季和雨季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不同土层厚度的土壤含水量, 刺槐的树高、胸径、小枝凌晨水势、叶片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叶面积、比叶重和气体交换指标; 分析了刺槐旱季和雨季的水分状况和土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刺槐对季节性干旱胁迫的反应, 估计华北石质山区不同土层厚度土壤水分对刺槐的承载能力; 并求证近年来该地区刺槐衰败和水分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 随着土层厚度减小, 旱季土壤含水量下降、凌晨小枝水势降低; 气孔导度和最大光合速率都减小, 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雨季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旱季土壤含水量只有雨季的60%左右。随着土层变薄, 刺槐叶片δ13C增高, 叶面积减小, 比叶重增加; 刺槐树高和胸径减小。以上结果表明: 刺槐在不同季节下的水分状况综合反映土壤的供水能力, 土层浅薄导致土壤水分承载力不足, 致使刺槐在旱季受到较严重的水分胁迫, 这可能是刺槐出现衰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8.
为了开展基于青蒿发育特异及环境诱导转录物组学的新基因分离与鉴定,本研究采集经低温处理的盛花期青蒿(Artemisia annuzl)叶片提取总RNA,并进行全长cDNA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克隆,经测序和同源性检索后提交GenBank.在已注册的75个序列中,共有4个全长cDNA与青蒿已知基因高度同源,其余71个EST在青蒿基因中无测序记录,但其中有34个序列与其他植物基因同源,包括24个已知蛋白编码序列和10个未知蛋白编码序列,另外37个序列在任何植物基因中均无测序记录,为首次克隆的植物新基因.为了研究青蒿基因对极端环境胁迫的响应模式,采用半定量PCR(semi.quantitative PCR,SQ-PCR)对冷处理前后青蒿试管苗中青蒿素合成基因ADS,CYP71AVl和CPR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ADS和CYP71AV1基因受冷胁迫强烈诱导,但CPR基因未受明显影响.同时还发现这种冷胁迫诱导作用可被Ca^2+通道抑制剂氯化镧(LaCl3)或Ca^2+螯合剂EGTA所阻遏,表明Ca^2+ -CaM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冷胁迫诱导ADS和CYP71AV1基因的表达.对冷胁迫青蒿试管苗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RFQ—PCR)测定结果表明,CaM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5倍,从而印证了上述CaM介导信号转导与冷胁迫诱导基因表达之间相关的推论.利用RFQ-PCR对7个新分离青蒿EST进行了功能注释,结果显示,D/LTSRP,UBE,AR/DAP和POD1基因的冷胁迫诱导表达水平分别上调约8.0,5.0,2.3和1.5倍,而CHI和RGP基因的表达无明显上调或下调.本研究首次在转录水平上对青蒿素合成基因及青蒿新EST的冷胁迫诱导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青蒿素合成与累积的内在规律及其协同调节机制,为促进青蒿的遗传性状改良及代谢工程指导的育种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59.
植物显微技术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旨在为研究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打下一定的实验技术基础.为适应生命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近3年来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做了相应的调整、充实和改革,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0.
脐血CD-34单个核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离培养脐血CD-3 4 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MSC)及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 :取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胎儿脐血 ,分离其中单个核细胞 (MNC) ,去除CD 3 4 细胞 ,体外用低糖型DMEM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细胞周期分析、体外诱导分化实验以及检测造血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脐血CD-3 4 细胞中可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可诱导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并表达IL 6、SCF和SDF 1等造血生长因子。结论 :从足月妊娠健康产妇脐血CD-3 4 细胞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具有与其它来源MSC类似的表型及分化潜能 ,在体外传代可保持其低分化状态并表达造血因子 ,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和具有促进造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