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0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41.
ε-聚赖氨酸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albulus PD-1可合成一种新型非蛋白质氨基酸均聚物聚二氨基丙酸,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反向色谱,对聚二氨基丙酸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离子交换层析柱选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填料,5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 H 7.5)平衡上样,含0.5 mol/L Na Cl的磷酸盐缓冲液(p H 7.5)洗脱,收集洗脱液用分子筛Sephadex G-25除去磷酸盐缓冲液。然后用C18反相色谱进一步纯化,流动相为V(甲醇)/V(0.1%磷酸)=5/95。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反向色谱,纯化得到聚二氨基丙酸纯品,回收率为39.8%,样品纯度达98.4%,为后续的聚二氨基丙酸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2.
目的:采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和分析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非综合性耳聋(NSHL)的分子病因学。方法:调查对象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的116例来自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的散发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和29例听力正常样本,均经过纯音听阈、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等检查,其中51例属于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采集其外周血并提取DNA行GJB2、Slc26A4、GJB3、SrRNA1555基因编码区测序。结果:与耳聋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主要为GJB2-235、Slc26A4-IVS7-2和GJB2-299,其中GJB2-235基因变异为最主要方式,约占总检出耳聋患者的45.2%,其次为该基因的299位点,突变比率为16.1%。另一个主要突变基因是Slc26A4,主要在IVS7-2位点发生突变,约占Slc26A4基因位点突变的84.6%,在整个耳聋基因突变群体中约占17.7%。但上述基因突变位点在29例听力正常样本中无发生。结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NSHL患者存在GJB2-235、Slc26A4-IVS7-2和GJB2-299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脑血管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人格特征应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0名20-35岁青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划分出不同类型;脑血管状态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测查60人的大脑中动脉(MCV)的血流速度来判断脑血管的紧张程度。结果:脑血管紧张组:A型人格为19人占59.3%,对照组:A型人格为3人占10.7%,以A型人格占优势(x2=22.85,P0.01)。脑血管紧张组(36.2±5.8)A型行为问卷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20.3±2.4))(t=6.81,P0.01)。脑血管紧张组P分、N分、L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血管紧张组E分(内外向)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性格类型相比,外向情绪不稳定型的脑血管紧张组13(40.6%)与对照组4(14.3%)相比所占比例较高(x2=21.91,P0.05)。结论:A型人格,外向不稳定的人格特征与脑血流速度增快有关,可能是脑血管紧张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脑膜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第一、三病房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317例(实验组)及320例非脑膜瘤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多态性片段长度(PCR-RFLP)检测和比较两组MTHFR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677T、A1298C)各种基因型(CC、CT、TT)的分布情况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两组MTHFR的C677T中CC基因型的频率和TT基因型的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C:OR=2.012,95%CI=1.460-2.772;TT:OR=0.399,95%CI=0.254-0.628,P0.05),实验组MTHFR的(0.450)C677T中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320)(OR=0.529,95%CI=0.420-0.666,P0.05)。两组A1298C的等位基因分布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MTHFR基因的C677T中TT等位基因提示潜在的易患脑膜瘤的风险,而CC等位基因会降低中国北方人群患脑膜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共有96例病患被诊断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每天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比两组疗效及病患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62.50%(30/48),优良率为91.67%(44/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8%(19/48),75.00%(3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TC(4.74±1.20)mmol/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5.22±1.15)mmol/L,TG(1.06±0.30)mmol/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1.51±0.28)mmol/L,LDL-C(3.19±0.51)mmol/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3.87±0.25)mmol/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不仅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还可减少病患的并发症的发生。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主要探讨阿魏酸及其不同配伍给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将32只SD大鼠,分为阿魏酸组50 mg/kg、阿魏酸+川芎嗪(50 mg/kg+30 mg/kg)组、阿魏酸+延胡索乙素(50 mg/kg+20 mg/kg)组、阿魏酸+川芎嗪+延胡索乙素(50 mg/kg+30 mg/kg+20 mg/kg)组,分别灌胃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阿魏酸的浓度,DAS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川芎嗪、延胡索乙素均可延长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作用时间,增加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47.
冯耀东  高立  苟德明  蒋达和  毛歆  李文鑫 《遗传》2000,22(6):361-364
采用原位杂交和RNA点杂交方法,观察了一种新的端粒相关锌指基因TASL30在早期人胚与50种器官组织中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TASL30基因在早期人胚神经管中有明显表达,其中在神经管的头端表达最强,而在人的50种器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该基因的明显表达。另外通过G-显带和染色体原位杂交,将TASL30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2q24~qter。 Abstract:By means of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RNA dot blot,mRNA expression of a telomereic-associated zinc finger gene(TASL30 )was observ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SL30 gene was expressed in significant amount in neural tube of early human embryo and the cephalic expression level was the highest,but none of recognizable positive signal was detected in 50 human tissues.By G-banding and 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TASL30 gene was located in chromosome 12q24~qter.  相似文献   
148.
人NK细胞对同种和异种内皮细胞MHCⅠ类分子的差异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UVEC和PAEC为靶细胞,人PBNK和NK92为效应细胞,研究了人NK细胞对同种和异种内皮细胞杀伤的差异性;并通过酸处理内皮细胞及抗体封闭MHCⅠ类分子、CD94和KIR(NKB1),研究了MHCⅠ类分子对人NK细胞杀伤HUVEC和PAEC的影响. 结果表明,PBNK和NK92对PAEC的杀伤均大于对HUVEC的杀伤. 酸处理后,两种NK细胞对HUVEC杀伤的增加幅度大于对PAEC的;此外,抗CD94单抗未能改变NK的杀伤效应;KIR(NKB1)封闭使PBNK杀伤HUVEC增加95%,杀伤PAEC仅增加29%. 以上结果提示:NK细胞对异种内皮细胞MHCⅠ类分子的差异识别作用可能是NK细胞杀伤PAEC的主要原因,而KIR很可能是NK杀伤内皮细胞时主要的传递抑制信号的受体.  相似文献   
149.
Us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 and porc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PAEC) as target cells, human peripheral blood NK cells (PBNK) and NK92 cells as effector cells, the differential cytotoxicities of NK cells to allo- and xeno-endothelial cells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MHC class I molecules on the cytotoxicity of human NK cells was assayed using acid treatment, and blockades of MHC class I antigens, CD94 and KIR (NKB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killing of PAEC by the two kinds of NK cel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UVEC. After acid-treatment,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two kinds of NK cells to PAEC and HUVEC i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ut the magnitude of the enhancement is different. The enhancement of NK killing to acid treated HUVEC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to PAEC. Blockade of CD94 mAb did not alter the NK cytotoxicity, while blockade of NKB1 mAb enhanced the cytotoxicity of PBNK to HUVEC and PAEC by 95% and 29%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bove suggested that the different  相似文献   
150.
糖尿病的细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产生细胞的缺陷或缺乏导致的Ⅰ型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最近细胞移植和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使得糖尿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成为可能,即通过胰岛素产生细胞的移植治疗Ⅰ型糖尿病和某些Ⅱ型糖尿病。但是由于供体细胞缺乏的限制,使得糖尿病的细胞治疗难以广泛开展。胰腺干细胞将成为胰岛素产生细胞的潜在来源。就Ⅰ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胰腺干细胞的分离和分化、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局限性和干细胞治疗的必要性、糖尿病细胞治疗的探讨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