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方法103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资料在工作站进行多种三维重建,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103例患者均获得了成功的造影图像,2459根下肢动脉血管得到了显示。其中845根(34.4%)下肢动脉血管正常;672根(27.3%)轻度狭窄;327根(13.3%)中度狭窄;292根(11.9%)重度狭窄,323根(13.1%)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是又一种无创性的、可靠的、简便的检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2.
【背景】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是乳酸菌生长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除了可以改善产品质构和品质外,其生理功能也是近年来研究人员追捧的热点。【目的】探究乳酸菌EPS的表征特性和分子结构,揭示其与EPS益生特性之间的联系。【方法】以产EPS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 thermophilus) MGB80-7为研究对象,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菌株EPS产量。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和凝胶分子筛层析对该菌株所产EPS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凝胶色谱、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对EPS表型结构进行剖析。此外,为确定EPS表型特征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测定了EPS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等的清除能力。【结果】S. thermophilus MGB80-7在M17培养基中EPS产量较高,为(268.25±5.36) mg/mL,分离纯化后共得到2种多糖组分,其中中性多糖(WPS-807)分子量为1.028×105 Da,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并含有少量的鼠李糖和阿拉伯糖,酸性多糖(...  相似文献   
93.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白蘑蘑菇圈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为我国第二大高山草原,草原上生长的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属于口蘑属(Tricholoma)的一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目的】了解巴音布鲁克草原白蘑蘑菇圈圈上及其两侧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点,为研究白蘑蘑菇圈的形成与生长及其子实体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蘑蘑菇圈周围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和菌群结构多样性。【结果】测定有效序列经注释得到809个操作分类单元(Optical taxonomic unit,OTU),分为5个门、26个纲、79个目、166个科、232个属;蘑菇圈上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特异性物种均低于圈外及圈内,蘑菇圈上特有真菌物种为Xylodonnothofagi、Agaricales、Phaeococcomyces、Ochrocladosporium adansoniae、Coniochaeta ligniaria、未知子囊菌、 Tomentella amyloapiculata、 Dothideomycetes、Incertea_sedis_Helotiales。【结论】研究表明白蘑蘑菇圈的形成影响土壤真菌的分布,圈上优势真菌类群对其他真菌类群具有抑制作用,蘑菇圈向外生长可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94.
关凯乐  韩培杰  周森  季方  白逢彦 《菌物学报》2019,38(7):1191-1201
低温大曲是清香型白酒酿造的核心因素之一,为酿造过程提供了物系、酶系和菌系。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功能微生物类群,研究大曲中的酵母菌种类和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大曲质量评价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用常规酵母菌分离技术和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酵母菌时易受优势丝状真菌(霉菌)的干扰,霉菌常常很快长满培养皿,将酵母菌覆盖,难以对酵母菌进行定量计数、观察和分离纯化。本研究根据酒醅发酵过程中随乙酸和乳酸含量的升高,霉菌含量急剧降低而酵母菌含量逐渐升高的现象,用常规培养基YPD为基础培养基,测试了添加不同量的乙酸、乳酸和丙酸(后者为常用食品防腐和防霉剂),以及不同比例的乙酸乳酸组合物,对低温大曲中霉菌的抑制效果和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进行探究,发现在灭菌后的YPD中添加3.3mL/L乙酸、2.0mL/L丙酸或在乙酸乳酸1:3的情况下添加2.0mL/L乙酸,30℃培养3-5d之内可有效抑制低温大曲中的霉菌,实现对酵母菌的有效分离、计数和纯化培养,而单加乳酸对霉菌,特别是黄曲霉的抑制效果差。随后测试了以前我们从清香型白酒大曲和酒醅发酵过程中分离的13属18种酵母菌在这些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发现这些酵母菌中的绝大多数,尤其是大曲和酒醅中的优势酵母菌种,均可以在这些加酸培养基上良好生长。综合考虑培养基的成本、配制的简便性及分离效果等因素,本研究推荐将灭菌后添加3.3mL/L乙酸的YPD固体培养基作为低温大曲酵母菌分离和定量计数的优化培养基。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构建真菌通用的RNA干扰载体,以广泛用在多种真菌基因干扰的研究中。方法 利用现有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进行改造,将pBlueScriptⅡ的多克隆位点(MCS)酶切下来构建干扰载体;为使载体适于农杆菌转化,加入T-DNA边界重复序列;为便于转化后的筛选,将潮霉素抗性基因构建到干扰载体上。改造以前的干扰载体仅适于青霉菌属的RNA干扰,为扩大干扰范围,扩增pSilent-1质粒中的真菌通用启动子Ptrpc,间隔序列和终止子Ttrpc,并引入潮霉素抗性基因,使其在间隔序列两侧加上目的基因的正反向干扰序列以构建载体。结果 利用本实验构建的载体PCB309-PSUST及优化的反应体系成功实现了对孢子丝菌STE20基因的有效干扰,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转化子稳定。结论 成功构建的这种载体适于根癌农杆菌介导,能够对多种丝状真菌基因进行RNA干扰研究用。  相似文献   
96.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哈尔滨市17块绿地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中本土植物多样性对外来植物的影响规律。结果如下:哈尔滨市绿地有75种外来植物,外来栽培植物42种,外来非栽培植物33种。在哈尔滨市绿地植物群落中,外来栽培植物的平均盖度、平均重要值和平均出现频度均较高;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盖度、平均重要值较低,而平均出现频度较高。绿地本土植物物种数与外来栽培种、外来非栽培种的物种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显著负相关(P<0.05)。绿地乔木层本土植物的香农威尔指数、物种丰富度与外来栽培种、外来非栽培种的物种数均显著负相关(P<0.05),乔木层本土植物的均匀度与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灌木层本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外来栽培种的平均重要值显著负相关(P<0.05);草本层本土植物的均匀度与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相对盖度显著正相关(P<0.05)。随绿地总面积的增加,外来栽培种和外来非栽培种的物种数增加,平均出现频度均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随建成时间增加,外来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呈非线形变化,外来非栽培种的平均出现频度呈现降低的趋势。应提高哈尔滨市绿地本土植物的多样性,严格控制新建成的、总面积较小的绿地中外来植物的引种栽培管理,以防止外来植物发展成为危害本地生态系统的入侵植物。  相似文献   
97.
本文主要探讨阿魏酸及其不同配伍给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将32只SD大鼠,分为阿魏酸组50 mg/kg、阿魏酸+川芎嗪(50 mg/kg+30 mg/kg)组、阿魏酸+延胡索乙素(50 mg/kg+20 mg/kg)组、阿魏酸+川芎嗪+延胡索乙素(50 mg/kg+30 mg/kg+20 mg/kg)组,分别灌胃给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阿魏酸的浓度,DAS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川芎嗪、延胡索乙素均可延长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作用时间,增加阿魏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中年人群中不同性别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将104例中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51例,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超敏CRP(hs-CRP)的差异。结果:男性组BMI、TG、UA较女性组高,HDL-C、Lp(a)较女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些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年人群中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99.
电针对脑缺血神经元凋亡影响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为动物模型,分别以TUNEL法和PI染色法观察电针改善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的情况。结果显示:①局灶性脑缺血能诱导神经元凋亡:缺血侧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侧,差异非常显著;②电针能明显抑制神经元凋亡:电针治疗组缺血侧梗塞区凋亡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本文表明电针能抑制脑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00.
针对1997-1998 年在广东内伶仃岛设置并调查的5 个台湾相思林固定样地, 15 年后于2013 年再次进行调查并研究群落的演替。结果表明: (1) 经过15 年的演替, 5 个台湾相思群落的优势种群发生明显变化, 少数种群消退, 另又增添了部分优势种群, 并且整体上以中生性树种为主; (2) 在演替过程中, 台湾相思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有上升,亦有下降, 但5 个群落其乔木层的物种组成更加丰富, 年龄结构更加复杂; (3) 在5 个群落中, 台湾相思多以第Ⅳ、Ⅴ龄级立木存在, 缺少I、II、III 级立木, 说明其均为衰退种群。总体上, 内伶仃岛的台湾相思群落在后期将演替成为以中生性树种为主的常绿阔叶林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