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江浙蝮蛇蛇毒纤溶酶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江浙蝮蛇蛇毒中纯化出无出血毒的纤溶酶。方法:经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树脂和Superdex75PG凝胶过滤树脂,从江浙蝮蛇蛇毒中纯化出2种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的蛋白酶:F1,F2。结果:它们20μg皮下注射小鼠都无出血反应,F1,F2SDS-PAGE电泳纯度在95%以上。结论:纯化的两个纤溶酶为进一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2.
杂种鸢尾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 植物名称 杂种鸢尾 (Irishybrids)。2 材料类别 茎尖 (stemapex)。3 培养条件 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 ( 1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 :MS + 6 BA 1 .5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1 ;( 2 )诱导分化培养基 :MS + 6 BA1 .0 +NAA 0 .5 ;( 3)丛芽增殖培养基 ) :MS + 6 BA1 .0 +KT 2 .0 +NAA 0 .1 ;( 4 )生根培养基 :MS +6 BA 0 .1 +NAA 0 .5。以上培养基均加 0 .7%琼脂、3%蔗糖 ,pH5 .8。培养温度为 ( 2 5± 1 )℃ ,光照度2 0 0 0lx ,光照 1 2h·d- 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愈伤组织的诱导 取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幼小…  相似文献   
113.
114.
陆地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EM和DNDC模型为例,在分析国外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发展基础上,按照模拟方法,应用目的,元素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空间尺度等对现有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进行了分类,对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基本框架(植物,大气和土壤3个组分及植物-大气,植物-土壤和土壤-大气界面等3个界面),以及内部基本过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对目前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建立中的几个问题(如跨尺度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结合,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比较研究)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5.
我国栗属物种(Castanea millissima)地理分布及其空间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华  方精云 《生态学报》2001,21(1):164-170
在广泛收集我国栗属3个物种板栗(C.mollissima Bl.)、茅栗(C.seuinii)和锥栗(C.Henryi(skan)Rehd.etWils.)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它们的上限和下限的分布幅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分布高度的插值结果,并对其估值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和茅栗的分布上限和下限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越向西其变化趋势越为明显;锥栗则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小。对3的分布高度插值结果进行的误差分析表明:茅栗和锥栗的估测值和实际值非常吻合,茅栗误差较小,大都在4%以下:锥栗误差在6%以下;而板栗由于多为人工栽培,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因此,其估测值的误差相对较大,在0-20%之间波动,但其大部分误差也都小于10%。这些结果说明,地统计学方法能够良好地拟合自然条件下物种的地理分布规律,而人为因素影响强烈下的物种由于其分布的规律性受到破而影响了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6.
唐古拉山以北地区生态资产核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系统核算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定量性的决策依据,包括生态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核算两个方面,生态资产指生产和提供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以唐古拉山以北地区(简称唐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资产进行了核算,建立生态资产实物量及变化核算表、损益表,提出了生态资产综合指数。2015年唐北地区草地生态资产面积为21800.01 km~2,其中良级比重最高达68.46%,湿地生态资产面积为4763.01 km~2,其中优级比例最高为59.72%,野生动植物共有138种,其中重点保护动物10种。2015年唐北地区生态资产综合指数为79.77,比2000年降低了3.60%。2000—2015年,湿地、草地生态资产分别增加了164.23、2.82 km~2。2000—2015年湿地生态资产存量增加202.90 km~2,其中由湿地恢复导致面积增加最大为200.50 km~2,存量减少38.63 km~2,其中湿地退化是导致存量减少的主要原因,面积为36.23 km~2,草地存量增加了39.18 km~2,主要是由于湿地退化导致的草地扩张,存量减少36.26 km~2,主要由湿地恢复和荒漠化引起。研究中不同生态资产质量等级的核算以及生态资产综合指数的提出利于生态资产的全面核算和比较,对于建立离任责任制、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7.
澳门城市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孟楠  韩宝龙  王海洋  逯非  许超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2018,38(18):6442-6451
澳门回归祖国近20年间,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填海造地工程加速推进、海岸带人口不断集聚,生态系统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以2001年和2017年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首先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重心转移状况;然后,通过粒度上推法确定最佳分析粒度,并利用移动窗口法研究澳门城市生态系统格局时空变化;最后,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研究发现展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澳门城市总面积由26.19 km2增加到32.77 km2,增长率为25.12%,其中裸地和建设用地扩张显著;(2)澳门城市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作用显著,城市景观破碎度增加、多样性降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不规则,城市生境质量存在下降风险;(3)澳门半岛和离岛各景观组分和空间构型差异性显著,优势景观分别为建设用地和有林地;(4)澳门半岛主要填海方式为离岛围填,而离岛区域则为海滨围填。  相似文献   
118.
保护区内放牧活动对野生动物保护存在负面影响,明确不同物种对放牧干扰的行为响应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红外相机研究卧龙自然保护区放牧活动对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放牧激励政策实施前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及其同域分布的小熊猫(Ailurus fulgen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水鹿(Rusa unicolor) 4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照片数、空间分布以及活动模式的变化,探讨这4种动物对放牧的行为响应策略。结果表明:(1)一期(2012—2013),2012年10月实施了禁马政策,同年12月实施放牧(牛羊)激励政策)家畜照片数量很少,4种野生动物照片数相对较多。二期(2014—2015)家畜的照片数显著增加(P0.01),小熊猫(P0.05)与川金丝猴(P0.01)的照片数均显著减少,大熊猫、水鹿的照片数也呈减少趋势;到三期(2016—2017),大熊猫、小熊猫及水鹿3种关注野生动物的照片数基本回升到激励政策实施前的水平,无川金丝猴照片记录。(2)一期,4种野生动物在研究区域有较广的分布;二期,大熊猫、小熊猫的空间分布范围均缩小,无川金丝猴空间分布信息,而家畜、水鹿的空间分布范围有所增加;到三期,大熊猫、小熊猫的空间分布基本恢复到放牧激励政策实施前的区域,无川金丝猴的空间分布信息。(3)放牧激励政策实施前后,大熊猫、小熊猫及川金丝猴活动模式无明显变化,但水鹿的活动更加集中于傍晚,以避开人类与家畜的活动高峰。同域分布的不同的野生动物对人类活动(如放牧)的行为响应策略不同,各保护区在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时应综合考虑人类干扰对多个物种的影响,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9.
为探讨自然生境中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选取4种挺水植物菖蒲(Acorus calamus L.)、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茭草(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以及4种浮叶植物黄睡莲(Nymphaea mexicana Zucc.)、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金银莲花(Nymphoides indica(L.)O.Kuntze)、菱(Trapa bispinosa Roxb.)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色素组成和比叶重的差异。研究发现,高光强下挺水植物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淬灭(NPQ)等光合荧光参数、以及低光强下ETR拟合曲线的初始斜率(α)均值显著大于浮叶植物。不同挺水植物间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ETR、NPQ、最大潜在电子传递速率(Ps)、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_m)及饱和光强(E_m)变化幅度较大;不同浮叶植物间上述参数变化幅度较小。挺水植物叶绿素(Chls)、类胡萝卜素(Cars)含量均值也高于浮叶植物。但由于比叶重(SLW)的影响,不同水生植物间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鲜重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略有不同。挺水植物中再力花、梭鱼草光合能力较强,其光合荧光参数和色素比例均符合典型阳生型特征;菖蒲、茭草光合能力略弱,部分指标符合阴生型特征。4种浮叶植物各指标均符合阳生型特征。实验推测,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由于叶片所处环境不同,其光合适应机制存在明显分化。挺水植物叶片所处环境异质性较大,因而不同物种之间光合参数适应范围也大;浮叶植物叶片所处环境相对均一,因而光合参数差异也小。浮叶植物也不依赖NPQ进行高光保护。在湿地植被恢复工具种筛选过程中应综合考虑环境异质性和不同物种光适应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0.
生物降解膜对甘肃河西棉花的生态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宁  冯克云  南宏宇  李亚兵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607-3614
为研究生物降解膜对甘肃河西棉田的保温保墒、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于2016年和2017年设置厚度为0.012 mm的生物降解膜A、厚度0.008 mm的生物降解膜B、普通地膜、裸地4个处理,分析降解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棉田土壤温度、水分、产量和相关因子及杂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解膜B早于降解膜A 3~5 d进入诱导期,降解速率高于降解膜A.填埋180 d时,降解膜A和B失重率分别达到95.6%和94.5%;降解膜A在棉花苗期增温保水性效果较好,与普通地膜无显著差异;而降解膜B由于降解速率快,在苗期增温保水性显著低于普通地膜.覆盖降解膜较普通地膜延长了棉花生育期,但棉花出苗率、单株铃数、铃质量和衣分无显著差异,而霜前花率和杂草防效显著降低.产量结果显示,两年间降解膜A较普通地膜籽棉产量分别降低3.8%和3.1%,差异不显著,较裸地处理分别增产73.1%和59.9%,增产显著,而降解膜B较普通地膜减产11.8%和7.1%,差异显著.综上,降解膜A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和增产效应,可在甘肃河西农业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