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1.
陆地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EM和DNDC模型为例,在分析国外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发展基础上,按照模拟方法,应用目的,元素类型,生态系统类型和空间尺度等对现有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进行了分类,对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基本框架(植物,大气和土壤3个组分及植物-大气,植物-土壤和土壤-大气界面等3个界面),以及内部基本过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对目前生物地球化学模型建立中的几个问题(如跨尺度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结合,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比较研究)的研究动态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生态功能改善目标导向的哈尼梯田生态补偿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某承  熊英  白艳莹  杨伦  闵庆文 《生态学报》2017,37(7):2447-2454
稻田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为使稻田生产提供不同组合或更高水平的环境服务,需要补偿农户因转变操作方式而损失的收益。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基于稻田生态系统特点以及农户个人的主观经济决策特征,从农户的微观经济决策的视角,探讨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机会成本的空间分布;再从区域的宏观经济行为的视角,探讨补偿标准与农户愿意提供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关系。从而,以稻田生态功能改善为导向,以新增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耦合农户的受偿意愿与机会成本,实现了从生态功能改善需求(新增生态效益)来确定动态的补偿标准的可能。计算发现,当生态功能改善的目标定为新增生态系统服务80.77×10~4元hm~(-2) a-1时,补偿的标准应为3000元/hm~2时;当生态功能改善的目标定为新增219.49×10~4元hm~(-2) a~(-1)时,补偿的标准应为9000元/hm~2时。  相似文献   
3.
杨阳  蔡怡敏  白艳莹  陈卫平  杨秀超 《生态学报》2016,36(14):4279-4287
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和谐"理念,构建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对毛集生态试验区生态系统及其4个子系统健康水平和演进趋势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5年尺度上社会系统得分受人口健康水平及民众幸福感知强度制约而增幅不大;经济系统得分提高迅速,增幅达到149.5%,但负外部效应明显;自然系统健康水平先降低再增加,主要受湖泊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风险系统得分先降低再增加,自然-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发展失衡是导致风险水平激增的主要原因。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各年评价结果均为亚健康隶属,正向隶属先增大后减小,环境负荷增大是造成区域生态系统弹性减弱,敏感性增强,发展活力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钱球碳循环中的失汇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多年来,大气碳收支不平衡,即碳失汇(Missing carbon sink),一直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总结全球碳失汇的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碳失汇数量和可能分布地点,并对形成的主要原因:CO2施肥作用,氮沉降的变化,变暖促进氮矿化和早期破坏后的森林再生等,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指出了该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全球碳循环中的失汇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近 2 0多年来 ,大气碳收支不平衡 ,即碳失汇 ( Missing carbon sink) ,一直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总结全球碳失汇的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 ,分析了碳失汇数量和可能分布地点 ,并对形成的主要原因 :CO2 施肥作用、氮沉降的变化、变暖促进氮矿化和早期破坏后的森林再生等 ,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指出了该问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毛竹异戊二烯排放规律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毛竹进行了异戊二烯排放的观测和模拟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进行了毛竹异戊二烯排放量的估算 ,并将太湖流域的竹子分布与 O3浓度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以期探索毛竹对区域对流层大气化学环境变化的贡献。观测结果表明毛竹是异戊二烯排放潜力较大的植被 ,其值为 1 1 6± 2 3 .4ug.g- 1.h- 1,浙江省 1 996年毛竹的异戊二烯排放量为 0 .75 9Mkg,排放在夏季达到峰值 ,其中 6、7、8三个月的排放量占全年总排放量的 5 8.9%。通过将 O3观测结果与竹林分布比较分析推断 ,农村地区 (临安 )出现的高 O3浓度可能与大面积竹林的异戊二烯排放有关。如果这种假设能够得到证明 ,将为一些农村地区大气高臭氧浓度的形成提供一种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伐木制品碳储量时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飞  李文华  王震  白艳莹  杨艳刚 《生态学报》2012,32(9):2918-2928
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国内外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森林采伐后生产的伐木制品碳储量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基于IPCC提出的大气流动法,综合考虑伐木制品废弃情形,以2000年为基准年,估算了我国2000—2009新生产伐木制品的碳储量。结果表明,我国伐木制品是一个巨大碳库,且碳储量呈不断增加趋势。2000—2009年我国新生产的伐木制品,在2009年净碳储量为306.52 TgC,非纸木制品、纸类和竹材制品碳储量分别为114.71 TgC、4.33 TgC和199.07 TgC,而薪材燃烧累计碳释放量为11.60TgC,其他伐木制品累计碳释放量共为37.76 TgC。在2009年,终端伐木制品碳储量为318.12TgC,木材制品和竹制品碳储量分别占37.42%和62.58%;在木材制品中,非纸木制品和纸类碳储量为114.71TgC和4.33 TgC,各占96.36%和3.64%。与方精云估算的我国1999—2003年森林年碳汇量168.1 TgC/a相比,这一时期生产的伐木制品年净碳储量为25.21 Tg/a,占森林年碳汇量的15%,这说明伐木制品在维持碳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估算的竹制品碳储量约为木材制品碳储量的1.67倍,这说明竹材制品碳储量在伐木制品碳储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是一个重要的碳库。此外,按照终端伐木制品净碳储量情况,可将我国分成高储量区、中储量区和低储量区。高储量区包括福建、浙江、湖南、云南、广西、江西6个省,这些地区终端伐木制品净碳储量占全国的67%;中储量区包括安徽、广东、湖北、四川、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区,其他地区为低储量区。我国7个地区按终端伐木制品净碳储量顺序排列为: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东北、华北、西北。此外,研究还表明我国南方和北方伐木制品碳储量分别以竹材制品和木材制品储存为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