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341.
摘要:目的 探讨大连市腺病毒感染流行性角结膜炎的病原分布。方法 选取大连市区三家医院眼科结膜炎患者眼结膜囊分泌物为样本,眼拭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腺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43份标本中,121份为腺病毒阳性,其中27份3型阳性,61份8型阳性,24份19/37型阳性,1份3型和8型同时阳性,8份未分型。结论 人腺病毒8型是大连市急性病毒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3型、19/37型次之。  相似文献   
342.
多模态融合的分子影像技术整合了多种分子影像技术的优势,已成为当前分子影像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新近报道的七甲川菁(heptamethine cyanine)染料是一类具有肿瘤靶向性的近红外荧光(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制剂。该染料独特的光学特征使其在肿瘤分子影像、靶向治疗和药物传递系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包裹该类染料可用于NIRF/MRI双模成像,标记核素后可实现NIRF/PET双模成像,共轭结合化疗药物后,可实现抗肿瘤药物的靶向传递,多个七甲川菁染料的复合物已被用作多模态成像,成为光热、光动力学和组合治疗肿瘤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43.
目的 利用胰腺癌PDX模型,评估临床化疗药物治疗效果,筛选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将新鲜的胰腺癌手术标本移植裸鼠皮下,建立PDX模型并稳定传代;利用STR基因分型检测PDX模型肿瘤组织的溯源性;选择临床使用的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和伊立替康三种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并测量肿瘤体积;利用TGD值数学模型方法,辅以血浆CA19-9检测评估三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PDX模型肿瘤组织样本的溯源性为99.99%,与原发瘤保持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伊立替康组和吉西他滨组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P=0.001),且吉西他滨抑瘤效果更为明显;伊立替康的药物毒性作用最小,吉西他滨次之。结论 成功建立胰腺癌PDX模型并稳定传代,通过TGD值数学模型法筛选,发现吉西他滨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最为显著,推荐其作为该胰腺癌个体化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44.
建立高保真的前列腺癌PDX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生物学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前列腺癌的发生与激素密切相关,造成原发性前列腺癌移植小鼠后成功率较低,其发展及应用受到阻碍。高保真的前列腺癌PDX模型,能够准确概括疾病的组织结构特征及生物和分子异质性,且其疾病的进展过程和对药物的反应性也与临床结果高度相似。本文重点综述了建立前列腺癌PDX模型的改进方法,包括外源性雄激素的补充、原始肿瘤组织的质量和基质环境等,以及常用治疗药物的应用,为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些尝试对前列腺癌新药研发和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前列腺癌个体化肿瘤治疗的进程。  相似文献   
345.
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在遗传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药物临床反应一致性高,在肿瘤个体化治疗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PDX模型开展肿瘤靶向药物筛选可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针对用于化疗药物筛选的PDX模型评价策略进行综述,总结了建模标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出组织形态学、测序分析、特异性标志物和STR检测四种模型溯源性评价方法,综合衡量药物毒性作用、肿瘤体积变化趋势和TGD数学模型结果进行疗效评价,为PDX模型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良好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46.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LJ1是从天津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具有广谱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该实验旨在明确B.amyloliquefaciens LJ1的抑菌谱并通过优化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提升其抑菌效果。通过对峙培养检测菌株LJ1对1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最后用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验证优化后发酵液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B.amyloliquefaciens LJ1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苹果腐烂病菌(Valsa ceratosperma)等11种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优化后的摇瓶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 H 5、转速200 r/min、装液量50 m L/250 m 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蔗糖10 g,黄豆粉20 g,Mg Cl2·6H2O 1.5 g,蒸馏水1 000 m L。经发酵条件与培养基优化后,B.amyloliquefaciens LJ1发酵液对Botrytis cinerea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99.7%,盆栽实验防效达51.08%。  相似文献   
347.
从卵巢发育特点揭示新疆地区棉铃虫迁飞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棉铃虫成虫在新疆地区是否具有迁飞性,在新疆北部石河子垦区146团和147团、乌苏、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阿瓦提县、12团)和麦盖提,监测了棉铃虫田间卵巢发育和交配频率.结果表明:雌蛾卵巢发育到l级时开始出现交配,且交配次数与卵巢发育级数呈显著正相关;146团、147团、乌苏、阿克苏第3代棉铃虫以及阿瓦提县第3代和第4代棉铃虫卵巢发育级别3级以上的个体均占到65%以上,表明其种群主要由外地迁入;高峰期棉铃虫雌蛾平均交配率和交配频率分别为81.63%和1.96.各监测区域棉铃虫雌蛾的交配率和雌雄比例均符合迁入种群的生理特征,表明新疆地区棉铃虫存在迁飞.探明棉铃虫在新疆地区的迁飞和交配情况将为该地区棉铃虫的区域防治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8.
吴安平  庆宏  全贞贞 《遗传》2021,(1):16-29
细胞内膜囊泡运输是一个复杂的通路网络,Rab GTPases是膜囊泡运输的主要调节剂,通常被认为是细胞内吞和分泌系统中各种细胞器和囊泡的特异性标记和识别物。与Rab蛋白相关的轴突运输、内体运输发生障碍是造成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Rab蛋白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机理与调控机制,同时讨论了线粒体和胶质细胞功能异常与Rab蛋白之间的关联。深入探究Rab蛋白的作用机制对人类神经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9.
目的:评价颈淋巴清扫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胶黏合周围自体肌肉组织封堵胸导管瘘口预防术后乳糜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0例口腔癌患者,在颈淋巴清扫术中发现并确诊为乳糜瘘后,立即行瘘口缝扎并应用医用生物胶黏合周围自体肌肉组织封堵瘘口,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此方法治疗后,10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乳糜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经此法治疗无效后,二次手术探查行瘘口缝扎及应用医用生物胶黏合封堵治疗后有效。术后随访10例患者3个月均未发现有乳糜瘘复发,亦未出现局部刺激反应及变态反应。结论:术中医用生物胶黏合封堵胸导管瘘口是预防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瘘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0.
目的:观察并探讨奥利沙铂(Oxaliplatin,L-OHP)与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XL)化疗方案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晚期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临床效果并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间入选的94例局限性NSCLC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6例),观察组给予L-OHP、DXL化疗方案并联合同步3DCRT治疗方案,对照组予3DCRT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疗效构成不同,观察组完全缓解率(12.5%)与总有效率(81.3%)均高于对照组(6.5%、58.7%),且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13,P=0.017);②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比例分别为56.6%、33.3%,两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Z=-2.101,P=0.036);③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死亡2例(4.2%)、1例(2.2%),观察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损害、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OHP与DXL化疗联合同步3DCRT放疗治疗NSCLC可提高后者对原发病灶的近期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也应注意对联合放化疗期间出现毒副反应的对症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