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广西34个龙眼品种(单株)8个果实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基于两阶段聚类法的品种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桂明一号、中圆、细核脆香、石硖、国庆一号、桂香龙眼、良庆1号、良庆2号、茂寿综合性状优良;中秋一号、国宝、桂圆0503、佳圆1号、良庆3号、早熟广眼、桂龙早1号、中秋(北流)、桂圆0506、巨乌等15个品种次之;桂圆0504、桂圆0502、冰糖果、软枝大乌园、迟白露、大乌圆8213、福隆、大广眼、油面石硖、桂圆0505则较差。  相似文献   
72.
龙眼叶片冻害症状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硖龙眼为试材,于霜冻期间取叶片作超薄切片电镜透射观察,同时对叶片冻害症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龙眼叶片结霜时细胞结构尚未受到明显破坏,叶片外部亦未表现出明显的冻害症状。在霜晶快速溶化后细胞结构受破坏,出现质壁分离、细胞膜破裂等现象,从而导致细胞液大量外流,叶片出现褐色或黑褐色冻斑。随着阳光照射和气温继续升高,受冻害的叶片进一步失水,导致细胞壁破裂,细胞质、细胞器等原生质裂解、互溶,使细胞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致使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73.
Xenorhabdus和Photorhabdus代谢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8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Xenorhabdus属和Photorhabdus属)的发酵液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从中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一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CB6)。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硅胶柱层析对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进行进一步分离,得到5个组分。用MTT法测定体外杀肿瘤细胞作用,发现其中2个组分具有抗肿瘤活性。组分3对HepG2、Hela、BGC-823、A-549、K562和HT-29的IC50分别等于3.1μg/ml、8.5μg/ml、2.1μg/ml、3.0μg/ml、4.4μg/ml和1.5μg/ml;组分5对HepG2、Hela、BGC-823、A-549、K562和HT-29的IC50分别等于0.1μg/ml、1.8μg/ml、0.1μg/ml、0.4μg/ml、1.2μg/ml和0.6μg/ml。同时发现抗肿瘤活性组分对正常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和正常人肝细胞L-02生长的影响很小。该研究在国内率先报道了嗜线虫致病杆菌发酵液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为新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4.
目的:构建带myc标签的人EYA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获得myc-EYA3融合表达蛋白,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检测。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乳腺文库中扩增人EYA3基因,并将其正确插入pXJ-40-myc载体;将重组质粒与空载体分别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ZR75-1后,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情况,并进行生长曲线实验。结果: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myc-EYA3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转染ZR75-1细胞后成功表达;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表明,EYA3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结论:构建了带myc标签的人EYA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myc-EYA3能在乳腺癌细胞ZR75-1中表达,且能促进该细胞的生长,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EYA3在乳腺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不同生态类型龙眼种质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生态类型的39份龙眼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2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9份龙眼种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1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7个,多态性比例为76.97%。供试龙眼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7~0.92,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0.65相似水平可以将39份龙眼种质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均为来自中国的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类群Ⅱ包括石硖和大乌圆2个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品种,以及热带生态型龙眼四季蜜类型的品种和单株;类群Ⅲ包括来自越南和泰国的龙眼种质。不同生态类型对龙眼的亲缘关系影响不大,热带生态型和南亚热带生态型龙眼相互聚在一起,说明两种不同生态类型龙眼具有较多相同的遗传背景。本试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龙眼的分类、遗传与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76.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中和抗体作为最有希望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抗新冠病毒单克隆中和抗体药物研发的进展、涉及的主要技术和主要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包括COVID-19在内的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和抗体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了解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与权衡关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为对象,基于In VEST模型与RUSLE模型定量评估了北京市1984、1995、2005和2018年碳贮存、产水量与土壤保持3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984-2018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剧烈变化,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水体与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81.7%、42.7%和10%,草地、未利用地与耕地面积分别减少63.4%、31.8%和31.6%;1984-2018年,北京市碳贮存量、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量分别增加0.06×108t、10.1×108m3和0.82×108t;碳贮存、产水量与土壤保持服务在3个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碳贮存的亏损区与土壤保持的增益区增加最为明显;北京市碳贮存与土壤保持间存在明显的协同关系,产水量与碳贮存、产水量与土壤保持间有明显的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78.
'GLL-1'为'禾荔'中选育出的一个优质晚熟芽变新种质。为探讨'GLL-1'果实成熟期延迟的遗传基础,该研究以'禾荔'和'GLL-1'为实验材料,克隆花色素苷合成途径结构基因LcUFGT,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同时通过qRT-PCR对LcUFGT基因在果实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LcUFGT的表达对突变体果实发育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LcUFGT基因ORF长1 359 bp,编码453个氨基酸,推测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0.16 kD。(2)序列比对发现所编码蛋白与'禾荔'等荔枝品种高度保守,在蛋白的C端具有PSPG盒。(3)在果实发育成熟进程中,'禾荔'和'GLL-1'果皮逐渐退绿转红,两者LcUFGT基因的表达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然而,'禾荔'LcUFGT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后56 d显著增加,突变体'GLL-1'LcUFGT基因的表达量在花后67 d显著增加,LcUFGT基因在突变体'GLL-1'中显著上升表达的时间比'禾荔'延迟,且与果实发育延迟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表明,LcUFGT基因在荔枝果皮着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果实着色的关键基因之一,突变体'GLL-1'中的延迟表达是引起突变体晚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9.
不同龙眼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CoT和ISSR 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SCoT和ISSR标记对36份龙眼资源和1份近缘种龙荔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对SCoT引物共扩增出127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10.58条带;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17个条带,平均扩增7.8条带。UPGMA聚类结果表明:SCoT标记和ISSR标记分别在相似系数0.672和0.685水平上,均可将37份材料分成6大类群,SCoT和ISSR标记均适用于龙眼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如果将两种标记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缩小单一标记的误差。研究结果为龙眼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0.
砾石(>2 mm)是估算土壤碳库的主要参数之一。为评估砾石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密度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不同方法(剔除砾石前后)估算马尾松人工林分布区131个样地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密度,并检验不同方法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剔除砾石后各土层容重分别为0.58~1.57、0.60~1.67和0.59~1.75 g·cm-3,显著低于剔除砾石前容重,砾石总体上将容重提高了6.5%~6.8%;剔除砾石前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8.93~65.97、7.63~59.08和8.79~94.53 t·hm-2,高于剔除砾石后估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忽视砾石总体上使土壤有机碳密度被高估4.9%~11.8%;随砾石含量增加,不同方法间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密度的相对偏差增加,当砾石含量高于20%时,0~40 cm土层估算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忽视砾石与剔除砾石间差异显著,前者比后者高29.7%~47.4%。综上,砾石显著影响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密度,推荐用剔除砾石容重且考虑砾石作为修正因子的方法来估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尤其是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