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中ω-3 PUFAs补充与妊娠期间母婴健康结局的关系以及目前推荐摄入的国家的现状和推荐后所带来的健康效益,为我国妇女在妊娠期间是否需要补充剂ω-3 PUFAs以及其推荐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问,为什么深海潜水员在回到水面过程中,不能迅速上升到水面,必须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暂停一段时间再继续上升。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在此介绍潜涵症(减压病)的几个问题。潜涵症是人体在海中某高气压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因迅速减压所引起的一种特殊职业病。此时,在人体的组织和血液中产生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伤,从而引起全身性疾病。 (一)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1985年4~10月与1986年6~8月,在贵州省沿河县的纸坊村和崔家坨村先后发生了病因不明的传染病。纸坊村约有1/5的村民发病,病死率为12%,崔家坨村有1/10的村民发病,病死率高达30%。发病波及各年龄组,以青壮年为多,有家庭集聚现象。 本病起病急,轻症者只有头晕、乏力、肌痛、多汗、心悸伴以低热,有的初期有短暂的腹泻。重症者有高热(40℃以上)、大汗、心悸、游走性肌肉痉挛伴有明显疼痛和触痛,以腰骶部及四肢肌肉为好发部位。病人烦燥不安,2~5天内死亡。经实验室检查,排除了食物中毒、农药中毒、钩端螺旋体病和弓形体感染。从病人和接触者的粪便中分离到9株病毒,性状一致,为RNA型25nm的球形颗粒,耐酸,耐乙醚,能凝集人“O”型血球。经血清学鉴定为ECHO3型病毒。16份病人双份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恢复期血清对该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升高者共8例(纸坊村和崔家坨各4例)。病人单份血清也都有较高的抗体。有理由认为两年中先后在两个村庄发生的传染病与ECHO3型病毒有密切关系。查阅文献,尚未见有关ECHO3型病毒引起以肌痛、游走性肌痉挛为特征的疾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启德  李金玲 《生理学报》1992,44(3):229-236
本工作在离体与整体条件下比较易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SHRSP)大鼠与WKY大鼠血管中α_1受体的两种亚型。在离体灌流的主动脉、肾动脉与肠系膜动脉,50μmol/L氯甲基可乐定(CEC)预温育30min可使α_1受体激动时引起的最大收缩张力在SHRSP与WKY大鼠分别降为对照时的31.4±8.3%与35.2±2.9%,68.4±8.2%与80.1±7.3%,68.4±6.3%与55.4±7.0%,两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别。但10μmol/L硝苯吡啶对α_1受体收缩效应的阻断作用则在SHRSP大鼠大大超过WKY大鼠,最大收缩张力分别降为对照时的3.1±1.5%与56.5±4.8%(P<0.01),9.0±4.1%与23.6±3.5%(P<0.05),5.9±2.5%与28.0±0.8%(P<0.01)。整体动物实验也显示硝苯吡啶的降血压作用及对苯肾上腺素升血压效应的阻断作用在SHRSP大鼠都较WKY大鼠显著增强。离体主动脉a_1受体激动时的快速相与持续相收缩均主要由α_(1B)亚型激动引起,硝苯吡啶对快速相收缩的阻断作用在SHRSP与WKY大鼠无显著性差别,但对持续相收缩的阻断作用则在SHRSP大鼠显著强于WKY大鼠。上述结果提示SHRSP大鼠血管α_1受体两种亚型的分布没有显著改变,但α_(1B)受体激动时继发性细胞外Ca~(2+)进入的途径由非双氢吡啶敏感性钙通道转变为双氢吡啶敏感性钙通道。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了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肥大左室的等容峰压-容积关系(PIPVR)和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容积关系(PRPVR)的曲线特征,并用两曲线的升支斜率E_(max)和dE/dt_(max)及曲线的特征参数评价了RHR(8周)左室的收缩能力及其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结果显示,大鼠高血压8周后左室发生明显肥大;与同龄假手术对照大鼠(SOR)相似,RHR的PIPVR和PRPVR也呈指数曲线形式;与SOR比较,RHR左室的PIPVR和PRPVR左上移位,E_(max)、dE/dt_(max)显著增大(P均<0.01),分别增加78%和97%,曲线的特征参数K_1、K_2、B_1和B_2也明显高于SOR(P均<0.05),分别增加37%、32%、25%和57%;灌注异丙肾上腺素(0.94μg/min)后,上述指标的增加幅度均较SOR低(P均<0.05)。结果提示,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并不影响PIPVR的非线性特征,基础状态下,RHR肥大左室的收缩能力增强,但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是一种以平滑肌细胞增生为主要病变的疾病。近来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处于“合成状态”,细胞可以分裂、增殖,并有迁移性,此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myc mRNA增加了14%~100%。汤健等也发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和肝脏中myc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wky大鼠。除此之外,sis基因表达亦高于wky大鼠,而fos基因的表达则高出wky大鼠5~8倍。由此可见,myc、fos、sis癌基因的激活可能引起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肥厚,进而导致高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大鼠主动脉条血管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对加压物质反应性的增高是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关于血管组织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受到广泛注意,然而有关实验报道还不多。本实验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与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含量及其对此两种物质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高血压发病的血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猕猴输精管注射高分子聚合物HFMC的抗生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一种高分子聚合物HFMC注入输精管,遇体液即合成有孔隙(孔径2-16 μ)的固态聚合物,附着管壁并缓慢释放适度的H[+],以改变精子存活环境,从而达到狒猴非阻断性的输精管避孕。在狒猴配对试验中证明,输精管注入HFMC 30 mg×2(n=2),在注射后47-50天精液品质即逐渐恢复,已有致孕能力;输精管注入HFMC 60 mg×2(n=4),在300天后,有些个体精液品质才逐渐恢复,注后348-353天之间已有50%的雄猴配对致孕;另有50%的雄猴在注入854天时精液品质仍处于不育水平。实验结果还表明:HFMC对精子具有致死,致畸率高及使精子活力显著下降,这种作用随HFMC剂量的增大而加强,这种影响也随时间的后移而逐渐减弱;HFMC对输精管具有可通性及可复性。今后如能在注入剂量,自溶稳定性方面再改进,HFMC有可能成为男性节育较为理想的一种新型避孕剂。  相似文献   
9.
抗家蚕浓核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马可 《病毒学报》1989,5(1):77-82
  相似文献   
10.
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内皮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慢性缺氧时大鼠肺组织内内皮素-1(ET-1)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①正常肺血管内皮细胞有少许ET-1样阳性染色物质呈现。②缺氧IW后,肺内ET-1含量增加,主要位于肺血管内皮细胞和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③缺氧2W和3W后,ET1阳性免疫物质进一步增加,于肺泡细胞内也见到阳性染色。④缺氧1W后肺内ET-1mRNA表达增加,缺氧2W和3W后,ET-1mRNA的表达进一步加强。提示缺氧可刺激肺内ET-1mRNA的表达,慢性缺氧时肺内ET-1持续分泌增加,这可能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