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病原体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改变及对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收入的AECOPD患者18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运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15联呼吸道病毒荧光标记PCR鉴定病毒。ROC分析PCT和CRP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34.9%)患者细菌感染,25例(13.4%)病毒感染,28例(15.1%)细菌与病毒混合感染,68例(36.6%)未感染。四组患者PCT(P=0.035)和CRP(P=0.042)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中57例(30.6%)感染革兰阴性菌,36例(19.4%)感染革兰阳性菌,53例(28.5%)感染病毒,三组患者P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PCT辅助诊断AECOPD患者感染具有临床价值(AUC=0.772,P=0.002)。存活患者PCT(P=0.005)和CRP(P=0.010)显著低于死亡患者。结论细菌感染AECOPD患者血清PCT高于病毒感染AECOPD患者;PCT可用于辅助诊断AECOPD感染类型及预测临床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有无心脏外科支持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例的特点及转归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308例行PCI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心脏外科支持情况分为支持组(2031例)、无支持组(2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PCI术相关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支持组比较,无支持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增加,急诊PCI、危险因素中AMI病史、PCI史、疾病诊断中STEMI的比例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持组以三支及以上冠脉病变以及B、C型复杂病变形态多见,支架置入数、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增多,靶血管IVUS比例检查比例、术中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无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无心脏外科支持的PCI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较大差异,无心脏外科支持的PCI患者以急诊手术为主,且靶血管病变相对较轻。对于低风险病例实施PCI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较高成功率,预后尚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对儿童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患儿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1例重症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联合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妇女产后糖代谢转归情况及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产后进行随访观察,调查患者的糖代谢转归情况。根据患者的糖代谢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糖代谢正常组(64例)和糖代谢异常组(5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检测数据等进行统计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19例GDM患者中产后12周内糖代谢异常患者55例,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46.22%。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占比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产后每天运动时间少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5 kg/m2、糖尿病家族史、产后每天运动时间<1 h是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GDM患者产后有较高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尽早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北京市远郊区县区域中心医院危重病例救治能力。方法 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北京市出院病人病案首页数据库”收集11家远郊区县区域中心医院2008年的“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中风伴严重并发症”和“多发性创伤”4类出院病例。以“回原住地率”为正向指标,同时利用死亡和转院信息构建 “未能救治率”作为负向指标,对医院的危重病例救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综合正向和负向指标,在11家区域中心医院中,医院C的危重病例救治能力最强,而A的危重病例救治能力最弱。结论 利用客观的出院转归指标,便于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比较,有助于得到较为可靠的医疗服务能力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妇女阴道微生态改变对临床转归的影响,并构建XGboost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妇科门诊确诊的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妇女186例。根据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转归分为有效组145例和无效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阴道微生态形态学指标和功能学指标、微生态类型。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森林图筛选影响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妇女临床转归的因素,利用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构建XGboost模型并对影响因素按重要度排序,ROC曲线分析XGboost模型对支原体生殖道感染妇女临床转归的预测效能,校准曲线评价XGboost模型的准确度,临床决策曲线评价XGboost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流产次数、学历、年龄、避孕方式、生产次数对比有差异(P<0.05)。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患者阴道微生态形态学和功能学各指标异常发生率、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明显较高(P<0.05),无效组的需氧型阴道炎(A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性阴道病(BV)、BV+VVC、滴虫性阴道炎(TV)、BV中间型+VVC的检出率均明显较高(P<0.05),无效组正常微生态及菌群正常、功能下降所占人数比例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5岁、高中以下学历、流产次数>1次、生产产次≥3次以及阴道微生态失调是影响支原体生殖道感染转归的重要因素(P<0.05)。构建的XGboost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准确度和有效性均较高。结论:年龄、学历、流产次数、生产次数以及阴道微生态失衡是影响支原体生殖道感染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构建的XGboost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征象,并探讨其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MDR-PTB患者(n=138)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非MDR-PTB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胸部CT征象。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化方案治疗,按照是否治疗成功将其分为成功组(n=78)和失败组(n=60),根据病历资料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MDR-PTB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病变分布范围中:观察组的2个肺叶及以下例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全部肺叶侵犯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3个肺叶例数占比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变形态中:两组的多发空洞、合并支扩、合并气胸、实变、多发播散结节、条索、合并毁损、胸膜增厚例数占比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胸腔积液、斑片例数占比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DR-PTB患者的治疗转归与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病变分布范围、既往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史、治疗6个月后痰细菌学转阴、规律服药、初始痰涂片等级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史、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初始痰涂片等级为++ ~++++是MDR-PTB患者治疗转归的危险因素,而规律服药、治疗6个月后痰细菌学转阴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MDR-PTB患者病变范围较广,肺叶受累数量多,且易出现肺实质损害。同时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规律服药、既往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史、初始痰涂片等级、治疗6个月后痰细菌学转阴是MDR-PTB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蛙心包淋巴孔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继承 《动物学报》2000,46(4):372-375,T004
首次报道蛙心包淋巴孔 ,揭示心包腔淋巴转归途径。本实验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包淋巴孔的超微结构 ,并使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淋巴孔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正常蛙心包腔面有一些散在分布的心包淋巴孔和少量淋巴窦。构成淋巴孔的间皮细胞常出现粗大的胞质突起 ,伸入淋巴孔 ,形成瓣膜状结构。淋巴孔的平均直径为 0 72±0 33μm ,平均分布密度是 3 57± 2 0 7个 /0 0 1mm2 ;心包间皮淋巴窦的面积是 995 0 8±2 2 1 74μm2 /0 0 1mm2 。蛙心肌无血管 ,其血供仅由心腔内血液直接进入心肌的小梁间隙。心包脏层未发现有淋巴孔。结果表明 :间皮淋巴窦是心包膜正常“漏出”的形态依据。心包淋巴孔的发现 ,证明心包腔淋巴引流途径的存在。淋巴引流对于心肌组织间液的平衡 ,清除组织间液蛋白质 ,防止心肌间质水肿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淀粉样蛋白A(SAA)、糖类抗原125(CA125)对活动性肺结核(APTB)诊断及治疗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湖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37例APTB患者(APTB组)和80例非APTB患者(对照组),所有APTB患者接受常规抗结核治疗,根据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转归组(92例)和未转归组(45例)。治疗前进行T-SPOT.TB,并检测血清ADA、SAA、CA125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SPOT.TB联合血清ADA、SAA、CA125诊断APTB和预测治疗转归的效能。结果:APTB组T-SPOT.TB阳性率,血清ADA、SAA、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未转归组T-SPOT.TB阳性率,血清ADA、SAA、CA125水平高于转归组(P<0.05)。T-SPOT.TB联合血清ADA、SAA、CA125诊断APTB以及预测其治疗转归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0.833,高于单一指标。结论:APTB患者T-SPOT.TB阳性率增加,血清ADA、SAA、CA125水平增高,与抗结核治疗后转归不良有关,T-SPOT.TB联合血清ADA、SAA、CA125在APTB诊断和治疗转归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儿高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免疫功能、微量元素和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8例脓毒症患儿,采用营养状况和生长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筛查其营养风险,根据评分结果将营养风险患儿分为中低营养风险组与高营养风险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比较中低营养风险组与高营养风险组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微量元素[铜(Cu)、铁(Fe)、锌(Zn)]含量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经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151例脓毒症患儿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为89.88%,其中存在中低营养风险110例(中低营养风险组)和高营养风险41例(高营养风险组)。高营养风险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乳酸、降钙素原水平及严重脓毒症占比高于中低营养风险组,白蛋白水平低于中低营养风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升高、严重脓毒症是脓毒症患儿发生高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白蛋白升高是脓毒症患儿发生高营养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高营养风险组CD4+、CD4+/CD8+低于中低营养风险组,CD8+高于中低营养风险组(P<0.05)。两组Cu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营养风险组Fe、Zn含量低于中低营养风险组(P<0.05)。中低营养风险组好转74例、未愈32例、死亡4例,高营养风险组好转19例、未愈15例、死亡7例,高营养风险组疾病转归良好率低于中低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高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严重脓毒症、APACHE Ⅱ评分、白蛋白水平为高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且高营养风险导致患儿免疫功能下降,体内Fe、Zn含量降低,疾病转归情况较差,建议早期实施营养干预,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