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脂红曲的菌学性质及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No.4降脂红曲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其一般的化学成分,将No.4红曲米的色调和色价与其它红曲米进行了对比,确定了该红曲的最适培养条件,制定了No.4红曲米的质量标准,并验证了它可作为糖化酶的生产菌。  相似文献   
2.
采用6种不同的培养基,分别于25℃、32℃、42℃以及50℃培养分离从而对某一中国白酒酒曲中的丝状真菌菌群进行研究.从酒曲中共分离得到886株丝状真菌,分属于接合菌,子囊菌和无性型真菌的20属,45种.其中最为丰富的是无性型真菌(28种),其次是接合菌(10种)和子囊菌(7种).对发酵起主要作用的为那些嗜热和耐热的种属,包括:宛氏拟青霉,伞枝梨头霉,梳棉状嗜热丝孢菌,微小根毛霉,金孢霉属一种和红曲属的几个种.文中还对一些在发酵中起重要作用的丝状真菌的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红曲色素(MPs)是红曲霉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保健品行业。[目的]本研究从紫色红曲霉Mp-21中克隆了一个红曲色素产生相关PigE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鉴定。[方法]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对PigE基因进行敲除,从表型、显微结构、生长速率、红曲色素、桔霉素等方面分析基因缺失前后的生物学特征变化。[结果]PigE基因的缺失主要导致黄色素产量的提高和种类的增多。与野生型Mp-21菌株以产生红色素为主的色素混合物相比,△PigE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并且新产生了至少5种新的黄色素。△PigE液体发酵13 d后,红曲色素的总色价达到了3548.2 U/g,约为野生型Mp-21菌株的4.82倍;而△PigE桔霉素的产量没有显著变化,但产生的时间延迟。[结论]PigE基因的缺失可能阻断了黄色素向橙色素的转化途径,使△PigE更趋向于黄色素的形成。由于红色素的形成需要较复杂的条件,如培养基中的氨基酸和适宜的pH值等,△PigE更倾向于先合成黄色素,丧失了产生红色素的能力。本研究为高产黄色素基因工程红曲霉菌株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来源于微生物的天然黄色素的研究进行了详细概述, 尤其对红曲黄色素的生产、安全性以及黄色素的合成代谢机理研究进行了详细论述, 最后对红曲黄色素的应用前景及其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添加含有高浓度乙醇的红曲酒至福建传统红曲醋醋母中富集产酸菌株,采用高浓度乙醇平板,依据溶解圈指标从福建传统红曲醋液体循环工艺样品中分离出7株产酸菌株。综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 DNA序列测定等信息,确定这7株菌株分类地位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醋酸菌科(Acetobacteraceae)葡糖酸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其中菌株Y5052、Y5054、Y5072、Y5092鉴定为斯氏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swingsii);菌株Y5032、Y5033、Y5071鉴定为欧洲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europaeus)。测定这些菌株的产酸能力,菌株Y5052产酸量最低,7 d达15 g/L;菌株Y5054产酸能力最强,7 d产酸量达57.0 g/L。  相似文献   
6.
红曲菌丝体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分析优化了红曲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实验,得到了提取率的回归方程Y=0.923-0.011X1-0.011X2-0.017X12-0.027X22-0.026X32-0.028X1X2-0.019X1X3,通过对模型解逆矩阵得优化方案:乙醇浓度X1=66%、超声功率X2=200 w、提取温度X3=52℃,模型预测结果为92.5%。在该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提取率达到92.1±0.6%(n=3)。  相似文献   
7.
8.
对生物柴油废液作简单处理,利用红曲茵发酵生物柴油废液中副产物甘油生产红曲色素。通过响应面方法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甘油48.49g/L,蛋白胨3.12g/L,K2HPO4·3H202.01g/L,MgSO4 0.48g/L,ZnSO4·7H2O 0.04g/L,MnSO4·H2O 0.03g/L,玉米浆13mL/L,植物油10mL/L,起始pH为6。发酵结果表明:在接种量6%(v/v),转速140r/min,35℃的条件下发酵培养6d,红曲色素最高产量到达204U/mL。说明用生物柴油废液中的粗甘油为原料生产红曲色素是基本可行的。可望为生物柴油废液的资源化提供一条环境友好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用响应面法对红曲霉M4产粉红色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对红曲霉M4产色素的影响,利用Central composite试验设计对碳源、氮源浓度进行了试验,得到红曲色素优化培养基回归方程为Y=31.80001+12.02669X1+0.698225X2-12.33755X12+1.75X1X2-0.337496X22经分析,确定出红曲色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碳、氮源浓度为:红薯粉10.37%,大豆蛋白0.85%,发酵后红曲色素最高色价为每毫升41 u。  相似文献   
10.
红曲因在其菌丝体及孢子生长过程中,具有合成某些药用及色素物质功能而被重视。这些物质在东方国家中早被用于医疗及食物染色方面。本文在阐明该菌闭襄壳内数目众多的子囊孢子系来自多数子囊,其子囊壁在发育早期即已消失。具8个子囊孢子的单一子囊的确时有发生,所以红曲属名拉丁文原意“单一子囊”,虽然有时极易被置凝,但基本是正确的。此菌之另一显著特性为一次性结合可产生多数产囊丝钩及发育后的闭囊壳。此现象导致孢子形成以子囊孢子数目远超过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