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者在武陵山地区的鱼类寄生线虫调查工作中,发现一种毛细线虫,经研究,为一新种,定名为岁新毛细线虫,新种(Neocapillariaphoxinisp.nov.)。根据其特征,为此建立一新属──新毛细线虫属。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应用5’-N-ALP双重染色法观察了裸鼠皮肤及人胃癌组织内淋巴管的形态和细微分布.在光镜下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呈5’-N强阳性反应,管壁显示明显的棕色或深棕色,而毛细血管、血管的ALP呈强阳性,管壁呈明显的蓝色.据此可用组化方法将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区别开来.本法能显示呈褐色的毛细淋巴管,特别是呈实性条索状的毛细淋巴管,因而双重染色比HE染色更能客观、准确地显示毛细淋巴管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T细胞亚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案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各49例。记录两组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吸气/呼气时间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每千克潮气量(Vt/kg)]、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CD4+、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CT、CRP、CD8+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雾化吸入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T细胞亚群、潮气呼吸肺功能,减轻患儿炎性反应,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炎性因子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收治的10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6d后的炎症因子指标,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6d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47%(P0.05)。研究组患儿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6d后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γ(INF-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加速康复进程,能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 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85.33%, P0.05);观察组喘息缓解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可快速缓解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较高,这可能与其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在分类上属于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其基因组长度约为25 000 nt~30 000 nt。反向遗传技术可以针对RNA病毒的基因组进行突变,是研究病毒蛋白功能的有力工具,也是对毒力基因进行突变,构建减毒疫苗株的新型方法。冠状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建立和应用,推动了基因功能的研究和重组病毒疫苗的研发。本综述将介绍三种常见的冠状病毒反向遗传克隆技术,分别是基于痘病毒载体、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BAC)载体和基于体外连接的反向遗传技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是成功建立反向遗传系统的冠状病毒之一,本文对反向遗传技术在IBV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孢菌素联合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6 例老年慢性 支气管炎患者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对照组76 人采用头孢菌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鱼 腥草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费用、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6.0± 4.2)d 和 (32.4± 3.4)d,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医疗费用为(10477± 1273.2)元,对照组医疗费用为(12790± 892.3)元,两组 医疗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70.8%)(P<0.05)。结论:头孢菌素联 合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酸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吸痰、镇静、止咳、抗感染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研究组再加用25%硫酸镁溶液0.1~0.2ml/(kg.次)气泵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儿肺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气促、喘息、肺部哮鸣音/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 PTEF/t E)和v PTEF/v E均明显升高,吸呼比(Ti/Te)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VT、t PTEF/t E和v PTEF/v E显著高于对照组,Ti/T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微量气泵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改善患儿喘憋、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以及肺功能,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唐梦君  王红宁  周生  黄勇  柳萍 《微生物学报》2007,47(6):1055-1059
为了研制更加有效的IBV DNA疫苗,将IBV的S1基因和禽白介素2(IL-2)基因插入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RES-EGFP/DsRed中,构建能分别或同时表达S1基因和IL-2基因的pIRES-S1、pIRES-IL2、pIRES-S1/IL-2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Vero细胞,利用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达。将构建的质粒用脂质体包裹后,通过腿部肌肉多点注射免疫7日龄雏鸡,二免后两周用IBV肾型强毒进行攻毒。结果表明,pIRES-S1/IL-2在体外能够诱导Vero细胞表达S1蛋白和IL-2;pIRES-S1/IL-2和pIRES-S1 pIRES-IL2免疫雏鸡后均能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增加,能明显增强IBV DNA疫苗对同型强毒的攻击保护,但pIRES-S1/IL-2免疫组要优于pIRES-S1 pIRES-IL2混合免疫组及其它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禽IL-2能同时加强DNA疫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但抗原基因和IL-2共表达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明显要优于混合注射的DNA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