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椰子褐变底物的初步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椰子褐变底物主要是绿原酸和多巴胺,其分部收集液能与已初步纯化的椰子多酚氧化酶作用,形成褐变产物,其吸收光谱与标准的绿原酸、多巴胺的氧化产物相似。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芽胞杆菌的鉴定及对椰子织蛾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利用采集到的样品分离出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针对椰子织蛾幼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以期获得对椰子织蛾幼虫具有高毒力菌株,并为椰子织蛾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同时为转Bt基因作物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在海南岛椰子织蛾潜在分布区采集样品,利用温度法筛选苏云金芽胞杆菌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浸叶法进行Bt菌株对椰子织蛾幼虫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海南省保亭县土壤样品中筛选出8株菌株,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该批菌株含有菱形、球形、方形晶体;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6株菌株含有cry基因,2株没有鉴定出cry基因;利用相同浓度菌悬液对椰子织蛾幼虫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0μg·m L-1的BAT10菌株杀虫晶体蛋白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同样浓度的29-15-4与BAT20菌株杀虫晶体蛋白对椰子织蛾幼虫的致死率超过80%,其余5株Bt的杀虫晶体蛋白致死率较低,致死率小于50%。【结论与意义】本试验筛选出1株高毒力菌株和2株效果较好的Bt菌株,可应用于椰子织蛾的生物防控。  相似文献   
3.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795-799
为评估不同波长黑光灯对椰子木蛾的诱集效果,在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设置试验点,利用8种不同波长的黑光灯进行诱集试验。结果显示:椰子木蛾对365 nm和368 nm的波长敏感,诱虫总量显著多于其它波长的黑光灯;365 nm黑光灯诱捕椰子木蛾雄虫最多,368 nm黑光灯诱捕椰子木蛾雌虫最多,均显著大于其它黑光灯诱集到的雌雄虫数量。23∶00-2∶00为最适宜诱捕椰子木蛾时段。为利用黑光灯监测椰子木蛾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薇甘菊为危险性入侵植物;同时椰子坚蚜为椰子上的重要害虫,对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薇甘菊次生物质对椰子坚蚜的生物活性可为薇甘菊的综合利用及椰子坚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薇甘菊4种溶剂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胃毒和触杀活性。【结果】供试的4种提取物中,正丁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胃毒水平较高,LC50分别为12.93和12.48 mg·m L-1,显著高于环己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而4种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触杀毒力差异不显著,环己烷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LC50分别为15.28、12.28、11.40和16.62 mg·m L-1。【结论与意义】薇甘菊提取物在椰子坚蚜防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科,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相似文献   
6.
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是寄生椰子织蛾蛹期的本土天敌。研究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的功能反应,能为该蜂室内扩繁和室外控害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在室内观察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行为基础上,研究了营养(10%蜂蜜)、寄主蛹(初、中、晚)期对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镜下观察1头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可寄生多头椰子织蛾蛹,寄生量随寄主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当寄主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随寄主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属于HollingⅡ功能反应。在无营养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5、1.4、1.2头·d~(-1);在10%蜂蜜饲喂条件下,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对椰子织蛾初、中、晚期蛹的理论最大寄生量分别为1.8、1.7、1.3头·d~(-1)。【结论】HollingⅡ型拟合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初期蛹是周氏啮小蜂(海南种群)寄生的最佳时期,补充营养能够提高椰子织蛾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7.
椰子幼花序在改良的MS附加高浓度的NAA与2,4-D的培养基产生愈伤组织,在逐渐降离NAA和2,4-D浓度的过程中,愈伤组织产生结构紧密的结节组织,结节组织有输导组织,分生细胞团,根原基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胚状体,有些进而发育成正常的根和绿色芽状物,同时,某些幼花枝的基部直接长出绿芽,经继续培养形成具有正常根,叶结构的完整植株,但茎尖无顶端分生组织,无叶原基,有的发育成花枝,甚至在顶部长出几朵发育不正  相似文献   
8.
1 植物名称豹斑火焰兰(Renanthera monachica Ames). 2 材料类别种子. 3 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VW;(2)VW+100 mL·L-1椰子乳;(3)1/2MS;(4)1/2MS+椰子乳100 mL·L-1.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楚我国椰子害虫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采用直接观察法、扫网法、拍打法、诱捕法和吸虫器法等调查方法,调查了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椰子园害虫。结果表明,我国椰子害虫共有64种,分属7目25科,其中新发现我国椰子害虫31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刺吸式害虫椰子叶螨对我国椰子产业的风险,为该虫的检验检疫和应急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椰子叶螨的国内外发生现状、潜在危害性、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方面,对椰子叶螨危害我国椰子产业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椰子叶螨个体较小、传播方式多样、检疫和灭除难度较大,根据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