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怎样获得有丝分裂相最多的洋葱根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获得有丝分裂相最多的洋葱根尖田汝岭,赵云云(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洋葱根尖是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传统材料。有丝分裂指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观察效果。不同生长长度的根是否有不同的有丝分裂指数,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专门的研究报告。同一长度的根,在一天中,其有...  相似文献   
2.
3.
川百合花粉管的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透射电镜辅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研究了川百合 (Lilium davidii Duch.)花粉管中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和微管分布的关系。在生殖细胞分裂前和有丝分裂前期 ,电镜观察一直未见微管结构 ,但免疫荧光图象显示生殖细胞中有微管蛋白存在。直到分裂的前中期—中期 ,染色体出现 ,它们沿花粉管的长轴前后排列 ,横向的着丝点对相应地一对对地纵向排列。这时 ,生殖细胞中才出现大量微管 ,它们分布于细胞周质区和染色体之间 ,并跨越染色体的整个长度。前中期—中期开始时 ,只有 1~ 2对着丝点从横向转为纵向 ,微管垂直插入着丝点形成着丝点微管 ,而非前人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的微管与着丝点侧向联接的图象。随着横向的着丝点对逐渐转变成纵向的过程 ,着丝点微管数量逐渐增多 ,但不形成典型的纺锤体。分裂后期 ,染色体交错分离 ,微管的分布与前中期—中期的基本相同。晚后期 ,染色体呈明显的两群 ,除极区和细胞中央区有微管残余外 ,大部分微管消失。通过染色体长度的测量 ,间接证明了分裂后期 B的存在。分裂末期的晚期 ,核膜形成后 ,在两精核之间的区域 ,微管数量开始增多。此区可能代表用免疫荧光所观察到的微管重叠区。细胞板出现后 ,微管消失  相似文献   
4.
细胞周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周期研究进展陆长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S,M两个主要事件及G1,G2两个间隔期。每个细胞期都有它的特殊的功能,各细胞期之间都有转折点。经过一个细胞周期,细胞的遗传物质DNA被正确地复制并分配到两个子细...  相似文献   
5.
磷酸化/脱磷酸化与细胞周期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染色体动粒与细胞有丝分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动粒与细胞有丝分裂杨新林,王永潮(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细胞室,北京100875)关键词动粒,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由间期进入有丝分裂期时伴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有丝分裂纺锤体至少由两类微管组成:一类是星状微管...  相似文献   
7.
Mitosis and microtubule organizational changes in rice root-tip cel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attern of change of the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of the root-tip cells of rice during mitosis was studied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c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All the major stages of ceil division including preprophase, prophase, metaphase, anaphase and telophase were observed. The most significant finding was that in the preprophase cells microtubules radiating from the nuclear surface to the cortex were frequently seen. During development these microtubules becam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prophase band and prophase spindie indicating that the microtubules radiating from the nuclear surface, the preprophase band and the prophazc spindle were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Granule-like anchorage sites for the radiating microtubules at the muclear surface were often seen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se gramle-like anchorage sites might represent the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re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
外源钙调蛋白对植物细胞分裂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对胡萝卜悬浮细胞增殖具明显促进作用,不同浓度CaM的促进程度不同,7ug/ml时促进作用最大。CaM抑制剂TFP(Trifluoper-azine)则明显抑制该悬浮细胞的增殖,TFP浓度越高则抑制作用越强。另外,外源CaM可以加快珍珠梅花粉第二次有丝分裂,改变生殖细胞有丝分裂各期花粉管的比例,说明外源CaM对植物体细胞和性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种鱼类外周血红细胞细胞周期及DNA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兆廷  潘峰 《动物学报》1995,41(4):370-374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奥利亚罗非鱼(Sarotherodon aurea)、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R.)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n.)红细胞的DNA含量,四种鱼与鸡红细胞DNA含量的比值分别为1·65、0.96、0.91、1·15,以鸡红细胞DNA含量2.3pg/N计算,四种鱼二倍体体细胞的 DNA含量分别为3.80 pg/N, 2. 22pg/N、2. 08pg/N、 2. 66pg/N。另外,四种鱼外周血红细胞分别有26%、 26%、 23%、 24%的细胞处于 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和分裂期(M),这表明这四种鱼类的外周血红细胞并非失去分裂能力的特化细胞群,它们表现了较强的细胞周期现象。这有可能是这几种硬骨鱼类外周血仍具有造血功能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秦丽雅,崔肇春(大连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大连116023)关键词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信息传递细胞外界信息如何进入细胞,细胞又如何作出应答,这是一个生物学基本命题,正受到与日俱增的重视。近三年的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