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与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刚分化的卵原细胞至成熟卵母细胞时期(Ⅰ~Ⅴ时相)胞质内均能观察到线粒体,其形态最初为圆形,随着其大量增殖,形态变为棒状、弯曲状或长形(Ⅱ时相),并导致线粒体簇形成,其嵴也由单个变为多个,电子密度呈由低到高的规律变化;但到Ⅲ时相末期线粒体又退化为圆形,个别线粒体还通过对分或牙分进行裂变,线粒体嵴被不断释放,形成空泡,其基质电子密度呈降低的规律变化;在此过程中线粒体主要参与各种囊泡的形成,为后期卵黄前体物质进入、积累创造条件.在Ⅱ时相卵母细胞早期的细胞核附近开始出现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但数量少,结构简单,随着它们的大量增殖(Ⅲ~Ⅳ时相),这两种细胞器将对卵黄物质的合成与加工起到关键作用.内质网主要呈弓形,少数呈圆形或杯形,早期与高尔基体相伴出现,但随着内质网大量增殖,其合成功能也随之增强.早期高尔基体也呈弓形,但随着其高度发育,几个分散的高尔基体聚集形成高度发育的高尔基体复合体,其加工与修饰功能也不断增强,同时其周围伴有大量潴泡或电子密度不同的囊泡体(多层结构)出现,且这些多泡体常常与环形片层(annulate lamellae,AL)一同出现.AL与核膜结构相似,早期呈弧形排列,本研究推测环形片层起源于核膜,其主要作用可能是膜的储藏地.  相似文献   
2.
四种鱼类外周血红细胞细胞周期及DNA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兆廷  潘峰 《动物学报》1995,41(4):370-374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了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 Singuonensis)、奥利亚罗非鱼(Sarotherodon aurea)、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R.)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n.)红细胞的DNA含量,四种鱼与鸡红细胞DNA含量的比值分别为1·65、0.96、0.91、1·15,以鸡红细胞DNA含量2.3pg/N计算,四种鱼二倍体体细胞的 DNA含量分别为3.80 pg/N, 2. 22pg/N、2. 08pg/N、 2. 66pg/N。另外,四种鱼外周血红细胞分别有26%、 26%、 23%、 24%的细胞处于 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和分裂期(M),这表明这四种鱼类的外周血红细胞并非失去分裂能力的特化细胞群,它们表现了较强的细胞周期现象。这有可能是这几种硬骨鱼类外周血仍具有造血功能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和二倍体银鲫的精子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行雌核发育生殖的三倍体(体细胞具有150±染色体)和二倍体 (2n=100)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的精子发生过程.两种倍性的雄性的精子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和细胞核的体积均呈3∶2的关系;而精巢的结构、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器的构成均无明显的区别.其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几个阶段,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成为精子;三倍体银鲫的精子发生与二倍体一样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形态和功能正常的雄性配子.正常的精子发生过程证明,体细胞具有150±条染色体的黑龙江银鲫是已经初步完成二倍化的三倍体,雄性个体在生殖群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推测黑龙江银鲫的二倍体实际可能是四倍体,则三倍体的黑龙江银鲫为偶倍性的六倍体,因此其减数分裂可以正常进行,同时又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二倍化,所以雄性可育,且参与繁殖后代 [动物学报 54(3):467-474,2008].  相似文献   
4.
施氏鲟的核型及DNA含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体内注射小牛血清、肾组织细胞短期培养、常见空气干燥法制备了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的染色体,并进行了核型分析。施氏鲟二倍体的染色体为238±8条,其核型为78m+12sm+28st,t+120±mc,NF :328±。以外周血红细胞为样本,鸡的红细胞为对照,用美国产的FACStar Plus流式细胞仪测定了施氏鲟二倍体细胞核的DNA含量, 其DNA含量为鸡的5.06倍,绝对含量为11.73±0.68pg/N。 Abstract:Metaphase chromosome specimens of Amur Sturgeon,injected with fetalcalf serum,were prepared from short-term culture of kidney cells with air-drying technique.Its diploid chromosome number is 2n=238±8.Karyotype consists of 78m+12sm+28st,t+120±mc,NF:328±.Diploid nucleus DNA content was measured from the peripheral erythrocytes,using flow cytometer(FACStar Pus,made in USA)and erythrocytes of chick(Gallus sp)as internal standard.DNA content of the fish is 11.73±0.68pg/N and the ratio to that of chickens is 5.06.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一种银鲫(方正银鲫)群体三倍体雄鱼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方正银鲫是黑龙江水系中一个具有特殊遗传性的两性型种群,群体中约有10—20%的雄性,其雌性行雌核发育。染色体分析表明,雄性方正银鲫具有156条染色体,与雌性方正银鲫的核型一致。参考前人的报告,将方正银鲫暂定为三倍体。核型组成包括21对中部、37对亚中部和20对亚端部及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臂数(N.F.)为272。本研究结果与前人关于两性型银鲫的研究结果有很大不同,与单性型银鲫的核型组成也不相同。我们还发现黑龙江水系的不同水域中,既存在着三倍体的两性型群体,也存在着二倍体的两性型群体。  相似文献   
6.
运用PCR-SSCP技术研究100尾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yo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并将筛选到的突变位点与牙鲆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外显子1和内含子1上存在3个SNPs, 在外显子1 (MyoD2)基因座发现3种基因型AA、AB和BB, G863A突变, 属于同义突变。在内含子MyoD4基因座检测到DD、FF、CD、CE、DE和DF型个体。利用最小二乘法研究MyoD基因多态性位点对牙鲆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显子1的SNPs对生长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内含子1的SNPs对牙鲆的生长性状影响均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SNPs位点与牙鲆生长性能关联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经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制备染色体表明黑龙江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Bloch)]的染色体数为150±条,鲫[c.auratus auratus(Linnaeus)]的染色体数为100条。一些研究者将前者称为三倍体,后者称为二倍体。通过显微分光光度法测量了这两鲫鱼雄性个体的红血球和精子的DNA含量。前者分别为112.81和57.57单位,其比值为1.96∶1,后者分别为77.22和37.57单位其比值为2.06∶1。由此证明银鲫雄性的精子发生与鲫一样能正常完成减数分裂。因此,我们认为黑龙江银鲫不是三倍体而是一个二倍体种群(2n=150±,n=75±),鲫为2n=100,n=50。  相似文献   
8.
9.
鱼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对于探讨鱼类的分类及其演化有一定意义。鲌属(包括红鲌属)鱼类在分类上是一个比较混乱的类群。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Basilewsky)]又名红尾,是鲌属中的重要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水域中,在黑龙江分市也很广,尤以镜泊湖为最,约占该湖鱼产量的一半。本文初步探  相似文献   
10.
黄桑鱼的核型研究1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俊宝  范兆廷  王国瑞 《遗传》1983,5(2):23-24
黄桑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属脆科 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及黑 龙江诸流域。它具有适应性强、食性广、肉嫩味 美等特点,是一种颇受欢迎的经济鱼类。关于 黄桑鱼的核型,尚未见报道。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